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基于海流图轻度盐碱地的禾草与苜蓿混播建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18:51
  为探讨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海流图轻度盐碱化地区的混播草地适宜建植方法与技术,研究适宜该地区的混播组合、混播比例,并初步明确适合当地的禾草-苜蓿混播播种方式,以及禾草-苜蓿混播对于当地盐碱地改良起到的具体作用。为该地区轻度盐碱化土壤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及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参考与技术支持。本研究选取新麦草、缘毛雀麦、长穗偃麦草分别与草原三号杂花苜蓿进行混播,并设豆-禾混播比例为1:1、1:2、1:3的不同播种处理,探究不同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条件下牧草的生长情况、产量、营养成分指标等,以及混播草地建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作用,探讨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盐碱地上建植混播草地的最佳播种方式、混播组合以及播种比例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混播能促进植株生长,且以豆禾比为1:3时,对牧草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人工草地建植的重要目的就是获得优质、高产的牧草,因此,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各种混播组合中,决定牧草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混播中紫花苜蓿所占的比例。建植第一年混播组合产量最高的组合为长穗偃麦草与紫花苜蓿以1:1的比例混播。而营养价值最高的是新麦草与苜蓿混播组合,二者混播具有最高的蛋白质含...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海流图轻度盐碱地的禾草与苜蓿混播建植研究


图1新麦草与苜蓿混播中苜蓿的植株高度??Fig.?1?Plant?height?of?Ms?in?mixed?sowing?of?Pj?and?Ms??

基于海流图轻度盐碱地的禾草与苜蓿混播建植研究


新麦草与首蓓混播中新麦草的植株高度

基于海流图轻度盐碱地的禾草与苜蓿混播建植研究


图4缘毛雀麦与苜蓿混播中缘毛雀麦的植株高度??Fig.4?Plant?height?of?Be?in?mixed?sowing?of?Be?and?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作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孙东升,刘成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02)
[2]我国饲草作物的产业发展[J]. 张英俊.  中国乳业. 2019(04)
[3]施肥对高寒荒漠草原区混播人工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张学梅,马千虎,张子龙,王自奎,杨惠敏,沈禹颖.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8)
[4]山区人工草地建设与牧草栽培方式分析[J]. 张权.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5)
[5]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英文)[J]. 王小华,陈春环,王长有,莫启波,李浩,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5)
[6]混播种类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草地浅层土壤养分的影响[J]. 郑伟,加娜尔古丽,唐高溶,朱进忠.  草业科学. 2015(03)
[7]不同混播模式下草地营养成分综合评价[J]. 徐丽君,杨桂霞,辛晓平,乌恩奇,青格勒,朱树声,董民.  草业科学. 2014(02)
[8]豆-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研究进展[J]. 谢开云,赵云,李向林,何峰,万里强,王丹,韩冬梅.  草业学报. 2013(03)
[9]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J]. 李道明,申忠宝,潘多锋,王建丽,张瑞博,张月学,李彩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09)
[10]西藏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李佶恺,孙涛,旺扎,李洪影,崔国文.  草地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一年生作物饲草生产模式及其潜力的研究[D]. 张清平.兰州大学 2015
[2]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D]. 王建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小偃麦种质系的鉴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SSR分子标记[D]. 刘爱峰.山东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冬闲田牧草混播对牧草品质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D]. 李果.湖南农业大学 2014
[2]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降解率研究及其综合评价[D]. 蒋慧.石河子大学 2007
[3]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的优化管理模式研究[D]. 左艳春.四川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5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35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