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DV-4环介导等温扩增-HNB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01 21:33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FADV-4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试验以FADV-4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hexon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6条引物,对反应体系的Mg2+浓度、Bst DNA聚合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持续时间进行优化,考察了优化体系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FADV-4 LAMP及LAMP-HNB可视化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Mg2+浓度为6 mmol/L、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320 U/m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HNB使用浓度为120μmol/L时反应最优。LAMP最低DNA检测浓度为1.46 pg/μL,灵敏度是PCR的100倍,临床模拟样品LAMP、LAMP-HNB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说明所建立的FADV-4 LAMP-HNB可视化检测方法适用于临床的快速诊断。
【文章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2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Mg2+浓度优化试验结果
不同浓度Bst DNA聚合酶反应时均显示有特异条带,且条带在40~320 U/mL范围内明显增强,但是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320,390 U/mL时对应的条带亮度基本一致(见图2)。为了节约试剂减少成本,因此选择Bst DNA聚合酶最佳浓度为320 U/mL。3.3 反应温度的优化
LAMP反应温度设置从60,61,62,63,64,65,66,67 ℃依次递增,反应温度为64,65,66,67 ℃时有明显拖尾的梯形条带,64 ℃时梯形条带较淡,65,66,67 ℃时条带亮度基本一致,60,61,62,63 ℃梯形条带不明显(见图3)。因此,最终选择65 ℃为最佳反应温度。3.4 反应时间的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禽腺病毒血清4型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万文妍,刘延珂,吴艳阳,杨东东,王增,赵军.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1)
[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罗亚坤,梁琳,王静,刘存,刘琪,刘畅,蔺文成,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2)
[3]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J]. 程小果,王慧,程宁,陈申秒,朱杰,宿春虎,郭建友,张小荣,吴艳涛.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1)
[4]禽腺病毒4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袁万哲,张姗,陈萍,张超,经美,崔元,孙继国,刘聚祥. 中国动物检疫. 2016(05)
[5]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应用研究[J]. 刘永生,丁耀忠,张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8)
[6]PCR-RFLP技术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的分型鉴定[J]. 唐熠,谢芝勋,熊文婕,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 中国兽医科学. 2009(10)
本文编号:3259906
【文章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2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Mg2+浓度优化试验结果
不同浓度Bst DNA聚合酶反应时均显示有特异条带,且条带在40~320 U/mL范围内明显增强,但是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320,390 U/mL时对应的条带亮度基本一致(见图2)。为了节约试剂减少成本,因此选择Bst DNA聚合酶最佳浓度为320 U/mL。3.3 反应温度的优化
LAMP反应温度设置从60,61,62,63,64,65,66,67 ℃依次递增,反应温度为64,65,66,67 ℃时有明显拖尾的梯形条带,64 ℃时梯形条带较淡,65,66,67 ℃时条带亮度基本一致,60,61,62,63 ℃梯形条带不明显(见图3)。因此,最终选择65 ℃为最佳反应温度。3.4 反应时间的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禽腺病毒血清4型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万文妍,刘延珂,吴艳阳,杨东东,王增,赵军.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1)
[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罗亚坤,梁琳,王静,刘存,刘琪,刘畅,蔺文成,崔尚金.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2)
[3]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J]. 程小果,王慧,程宁,陈申秒,朱杰,宿春虎,郭建友,张小荣,吴艳涛.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1)
[4]禽腺病毒4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袁万哲,张姗,陈萍,张超,经美,崔元,孙继国,刘聚祥. 中国动物检疫. 2016(05)
[5]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应用研究[J]. 刘永生,丁耀忠,张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8)
[6]PCR-RFLP技术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毒株的分型鉴定[J]. 唐熠,谢芝勋,熊文婕,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谢丽基. 中国兽医科学. 2009(10)
本文编号:3259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5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