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不同脱霉剂对二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2 20:4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脱霉剂对二元育龄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420头猪,分成7组,每组60头,每组设3个重复小组,每个重复小组20头。1号、2号脱霉剂为某公司提供。对照组为空白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1号脱霉剂0.5kg/t、C组为2号脱霉剂0.5kg/t、D组为1号脱霉剂1kg/t、E组为2号脱霉剂1kg/t、F组为1号脱霉剂2kg/t、G组为2号脱霉剂2kg/t。试验期为45天,试验期间记录:每日猪腹泻数、每日猪呕吐数、每日猪阴户红肿数、死亡数、各组饲料消耗量、正式试验开始当天清早称取每窝猪的初始重、试验结束第二天清早称取每窝猪的末重、在试验的第15、30、45天每组随机采集6份血样检测。结果如下:1、试验的对照组的平均料肉比高于各处理组。2、试验的对照组病亡率高于各处理组,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试验中两种脱霉剂均有明显地提高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水平趋势。4、试验中两种脱霉剂均有提高IgG的趋势。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TP、ALB、GLB呈上升趋势,而ALT呈下降趋势。结果说明两种脱霉剂能有效地降低料肉比和病亡率,提高血清蛋白含量。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脱霉剂对二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B2、G1、G2化学结构式

玉米赤霉烯酮,化学结构式


图 1 B1、B2、G1、G2化学结构式 图 2 玉米赤霉烯酮的化学结构式g1 chemical structure of B1、B2、G1、G2toxin Fig2 chemical structure of ZEN toxin.2.2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 又称 F-2 毒素,是禾谷镰刀菌(F.gramiinearum珠镰刀菌(F.maniliborme)、三线镰刀菌(F.tricicrum)和雪腐镰刀菌(F.nivale)等菌种,是一类 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化合物。它易污染玉米、小麦等作物,分子结图 2。ZEA 为白色晶体,熔点为 161~163℃,不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等有剂,其甲醇溶液在紫外光下呈明亮的绿-蓝色荧光。ZEA 可由胃肠道持续吸收,循环可使 ZEA 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ZEA 在动物机体内主要有两条代谢途径条是经 3 和 3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催化形成 和 玉米赤霉烯醇(Zearalenol,ZEL一条途径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ZEL 和 -ZEL 都具有类雌激素作用,且 -Z雌激素活性比 ZEA 要高 3 倍[6]。而研究表明 ZEA 及其代谢产物是通过粪便排泄少量的则通过尿和乳汁排泄[7]。其毒性形式主要表现为免疫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对肿瘤有一定的影响。

化学结构式,镰孢菌,采食量,毒素


图 3 赭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式 图 4 呕吐毒素的化学结构式Fig3 chemical structure of OT toxin Fig4 chemical structure of DON toxin2.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DON)又称呕吐毒素(vomitoxin,VT),主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所产生。它易污染玉米、小麦等作物,分子质量6.3,分子结构见图 4。DON 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 151~152℃,具有较热抵抗力和耐酸性,可溶于水和极性溶剂[11]。毒性主要是能导致动物机体的肠功乱(呕吐、腹泻),口腔黏膜和真皮损害,免疫力的降低。当饲料中的呕吐毒素超过 1 mg/kg,就能引起猪的采食量减少,生长减慢。而当呕吐毒素的含量达 4 mg上,就会使猪采食量严重下降、甚至拒食、从而导致生产性能的降低[12]。2.5 T-2 毒素T-2 毒素主要是由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um)、梨孢镰孢菌(Fusa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防制措施[J]. 谢晓鹏,易卫,庄智明,郑教雀,邹柳,徐茜,彭梦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5)
[2]2011年全球霉菌毒素调查报告[J]. 王金勇,Karin Nhrer.  中国畜牧杂志. 2012(14)
[3]赭曲霉毒素A对猪生产的影响[J]. 徐运杰.  饲料工业. 2012(S1)
[4]呕吐毒素对动物免疫及繁殖性能的影响[J]. 靳露,董国忠.  饲料研究. 2012(03)
[5]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综合防治[J]. 杨良存.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06)
[6]饲料防霉剂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J]. 马佳,杨桂芹.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21)
[7]黄曲霉毒素的代谢及对家禽毒害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宋洪国,李俊波,吕武兴.  湖南饲料. 2011(03)
[8]霉菌毒素消除策略[J]. 刘桂兰,刘爱玲,李浛,李旭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11(05)
[9]T-2毒素研究进展[J]. 王敏辉,李吕木,丁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1(01)
[10]如何正确认识伏马毒素的危害[J]. 曹冬梅,孙安权.  饲料广角. 2010(18)

博士论文
[1]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何健.四川农业大学 2011
[2]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应用技术研究[D]. 卢永红.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伏马毒素B1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君.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混合霉菌毒素对鸡肠道损伤作用的研究[D]. 胡源胜.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6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