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奶牛乳腺炎应激条件下乳中脂肪酸变化及其调控

发布时间:2021-07-08 16:02
  奶牛乳腺炎是当今世界对奶牛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常规的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通常达不到效果,通过遗传选择提高奶牛乳腺炎抗性(抗乳腺炎育种)被认为是解决乳腺炎问题的一种治本的策略。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腺炎发生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主要的病原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主要是由于它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其毒力因子包括肠毒素、杀白细胞素以及溶血素。本研究在揭示奶牛隐性乳腺炎乳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基础上,对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SCD1基因多态性与乳中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人工侵染到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中,并观测人工感染后奶牛的全身反应,同时通过乳腺炎临床诊断、细菌检测以及乳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一系列试验,确定奶牛乳腺炎模型的成功构建,进而运用Agilent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诱导奶牛实验性乳腺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Pathway等功能分析,构建脂肪酸基因调控网络,同时利用Q-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索奶牛乳腺炎对乳成份及乳中脂肪...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分类研究
        1.1 乳腺炎概况
        1.2 乳腺炎发病原因及病理变化
        1.3 兽医学分类
        1.4 乳腺炎的诊断
    2 南方特定环境下奶牛乳腺炎细菌学与血清学分型研究
        2.1 细菌学研究
        2.2 病原菌检测
        2.3 血清型研究
    3 奶牛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3.1 体细胞数
        3.2 影响体细胞的因素
    4 奶牛乳腺炎导致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4.1 乳成分概况
        4.2 脂肪酸及其分类
        4.3 乳腺炎对乳成分的影响
        4.4 乳腺炎对脂肪酸的影响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
    6 基因芯片技术在奶牛乳腺炎抗性基因选择中的应用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程度隐性乳腺炎乳中脂肪酸的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隐型乳腺炎的检测结果
        2.2 原料乳脂肪酸的检测
        2.3 不同乳腺炎程度乳中脂肪酸比较
    3 讨论
第三章 中国荷斯坦牛SCD1外显子5基因多态性及其对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SCD1基因多态性检测
        1.3 脂肪酸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CD1基因多态性检测
        2.2 基因(型)频率分布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2.3 脂肪酸测定
        2.4 SCD1基因对乳中脂肪酸类型及脂肪酸饱和指数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奶牛乳腺炎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菌种选择
            1.3 细菌感染
            1.4 感染后症状观察及临床诊断
            1.5 原料乳的采集
            1.6 乳脂的抽提及甲酯化
        2 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奶牛乳腺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相关软件及数据分析
            2.1 相关软件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芯片杂交质控分析结果
            3.2 芯片分析结果
    第三节 荧光定量对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学术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健康状况和牛奶品质的影响[J]. 李晓香,杨改青,王林枫,谭伟杰,蒋潇涵,申远航,宋丰,刘占秦.  中国奶牛. 2013(17)
[2]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DGGE追溯[J]. 高潮,刘国庆,连英琪,朱明,余晓峰,张克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03)
[3]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J]. 肖培卫.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04)
[4]生产群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检测及PFGE分型研究[J]. 王晓,王新,王雅春,张胜利,张沅,刘超,郝丹,唐晓双,卢振峰,Miro Ferreri,俞英.  中国奶牛. 2013(04)
[5]云南省水牛奶体细胞数及其与DHI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 白文顺,朱尤帅,杨仕标,王鹏武,李瑞生,梅国栋,汤守锟,余选富,毛华明,杨建发.  中国奶牛. 2013(04)
[6]不同体细胞数的原料乳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J]. 陈建坡,陈树兴,李丽丽,韦慧娟,任发政.  食品科学. 2013(07)
[7]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季节性与胎次变化规律研究[J]. 熊本海,易渺,杨琴,庞之洪,杨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13(01)
[8]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与药敏试验[J]. 巴开明,李晓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2(12)
[9]天津市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变化规律及模型[J]. 熊本海,马毅,庞之洪,杨露,易渺,杨琴.  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10]奶牛全天样与早、晚样乳成分相关性分析[J]. 刘琴,周亚平,谢丽韫,杜文华,施开平,李春.  中国奶牛. 2012(19)

博士论文
[1]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筛选及其抗炎免疫机理的研究[D]. 战永波.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甘草甜素对人工诱导小鼠乳腺炎的免疫保护效应研究[D]. 刘萍.河北农业大学 2007
[2]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快速诊断及金葡萄α溶血素的原核表达[D]. 张善瑞.山东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1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71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