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iber-2蛋白的免疫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1 03:23
旨在鉴定河南某蛋鸡场以心包积液、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病原,并对病原的免疫原性蛋白进行表达和效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纯化、攻毒保护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经卵黄囊途径接种7日龄SPF鸡胚,盲传2代后获得病毒;PCR可扩增出约900 bp的Hexon基因片段,经测序,其Hexon基因与血清C4型毒株的相似性为100%;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禽腺病毒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HN-ZK株。该毒株可在鸡胚原代肝细胞上产生CPE,病毒含量可达107.5TCID50·0.1 mL-1。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毒株可使35日龄SPF鸡100%(10/10)表现出发病症状。以分离株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u的Fiber-2蛋白,离心浓缩、纯化后蛋白含量为300 mg·mL-1。将表达的Fiber-2蛋白用不同的剂量免疫SPF鸡,结果表明20μg·只-1的剂量能...
【文章来源】:畜牧兽医学报.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接毒鸡胚的病理学特征分析
分离毒株PCR扩增出约900 bp的片段,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符,扩增片段电泳结果详见图2。利用1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对PCR鉴定为阳性的分离毒样本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毒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HN-ZK株。2.1.3 Hexon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分离毒株感染SPF鸡后,从试验鸡的临床表现、评分和死亡情况可知,3组 试验鸡均于感染后第2天开始发病,死亡期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第3~7天,感染后第10天未死亡鸡均恢复正常。感染鸡的临床症状统计分值与对照鸡差异显著(P<0.05,n=10),平均分值变化情况详见图4A。其中107TCID50组试验鸡于感染后第3天有7只死亡,第5天1只死亡;106TCID50组试验鸡于感染后第3天有3只死亡,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1只死亡;105TCID50剂量组于感染后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2只死亡,第7天1只死亡,至观察期结束,107TCID50、106TCID50、105TCID50剂量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10、4/10、5/10,详见图4B;病死鸡剖检发现心包积有淡黄色透明的渗出液;肝肿胀、边缘钝圆、质地变脆,色泽变黄,对照鸡剖检后,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详见图4C~E。图4 FAdV-4分离毒株(HN-ZK株)感染SPF鸡发病情况的临床指标
本文编号:3376189
【文章来源】:畜牧兽医学报. 2020,5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接毒鸡胚的病理学特征分析
分离毒株PCR扩增出约900 bp的片段,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符,扩增片段电泳结果详见图2。利用1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对PCR鉴定为阳性的分离毒样本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毒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HN-ZK株。2.1.3 Hexon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分离毒株感染SPF鸡后,从试验鸡的临床表现、评分和死亡情况可知,3组 试验鸡均于感染后第2天开始发病,死亡期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第3~7天,感染后第10天未死亡鸡均恢复正常。感染鸡的临床症状统计分值与对照鸡差异显著(P<0.05,n=10),平均分值变化情况详见图4A。其中107TCID50组试验鸡于感染后第3天有7只死亡,第5天1只死亡;106TCID50组试验鸡于感染后第3天有3只死亡,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1只死亡;105TCID50剂量组于感染后第4天有2只死亡,第5天有2只死亡,第7天1只死亡,至观察期结束,107TCID50、106TCID50、105TCID50剂量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10、4/10、5/10,详见图4B;病死鸡剖检发现心包积有淡黄色透明的渗出液;肝肿胀、边缘钝圆、质地变脆,色泽变黄,对照鸡剖检后,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详见图4C~E。图4 FAdV-4分离毒株(HN-ZK株)感染SPF鸡发病情况的临床指标
本文编号:3376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7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