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少孢节丛孢菌黏附分子与线虫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0:03
动物消化道线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病,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然而,随着化学药物对线虫防控弊端的日益凸现,目前需寻求一种动物--环境友好型线虫病防控方法。近年来,利用线虫的天敌--食线虫性真菌对线虫进行生物防控备受关注。少孢节丛孢菌作为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之一,随着对其全基因组的测序成功和部分基因功能的研究,为阐明真菌作用线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少孢节丛孢菌对线虫的作用包括吸引、识别和黏附、侵染、消解等过程,其中黏附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线虫的基础。因此,对少孢节丛孢菌黏附线虫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真菌与线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而且对新型线虫生物防控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选取其中少孢节丛孢菌A1株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该菌的一种黏附蛋白(命名为ADP1)基因,并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通过与线虫的相互作用验证了其黏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真菌黏附线虫的分子机制及高捕食活性真菌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主要研...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学形态观察及氨基酸的诱导效应Fig.1-1MorphologicalofnematophagousfungiandinductioneffectofaminoacidsA.接种土壤后的真菌形态;B.菌株AS3接种于CMA平板上;C.真菌捕食线虫的过程;D.真菌的菌丝形态;E.少孢节丛孢菌A1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F.圆锥节丛孢菌AS3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GHI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少孢节丛孢菌黏附分子与线虫相互作真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所分离的菌株 PCR 产。经测序结果分析显示,A1、A5、A6、A7、A10,AS3 与 A1 等同源性在 98%以上,由此结合形 等 5 株菌为同一种菌。1 2 3 4 5 6 7 M
ADP1 基因的测序结 468 bp,该序列由 1A,中间无内含子,易读知:其同源性为 96生变异(图 2-2)。经 P量 16.06 kDa,等电TTCGAAATCGATCAGACAF E I D Q T CTGACTATCACGACAACG 2-1 ADP1 基因的 PCR 验 2-1 Test result of ADP1 g的 PCR 扩增产物;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笛鲷CD40和去除信号肽CD40的原核表达[J]. 樊云霞,简纪常,鲁义善,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4)
[2]新疆石河子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J]. 王为升,孟庆玲,乔军,王俊伟,罗建勋,才学鹏,赵春光,张再超,田振中. 中国兽医学报. 2013(02)
[3]食线虫真菌资源研究概况[J]. 张颖,李国红,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11(06)
[4]少孢节丛孢菌的分离鉴定及捕食线虫活性研究[J]. 孟庆玲,王为升,王俊伟,才学鹏,罗建勋,陈创夫,乔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1(03)
[5]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产生的影响[J]. 邓长胜,王瑞,杨晓野,韩海宾,杨莲茹,刘珍莲,张晓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4)
[6]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吴沛桥,巴晓革,胡海,赵静.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01)
[7]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J]. 张志华,洪葵.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8]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进展[J]. 汪恒英,周守标,常志州,马艳,秦卫华. 生物技术. 2004(03)
[9]我国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孔繁瑶. 中国兽医学报. 2002(05)
[10]真菌分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点评[J]. 张宏.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7(04)
本文编号:3389348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学形态观察及氨基酸的诱导效应Fig.1-1MorphologicalofnematophagousfungiandinductioneffectofaminoacidsA.接种土壤后的真菌形态;B.菌株AS3接种于CMA平板上;C.真菌捕食线虫的过程;D.真菌的菌丝形态;E.少孢节丛孢菌A1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F.圆锥节丛孢菌AS3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GHI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少孢节丛孢菌黏附分子与线虫相互作真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所分离的菌株 PCR 产。经测序结果分析显示,A1、A5、A6、A7、A10,AS3 与 A1 等同源性在 98%以上,由此结合形 等 5 株菌为同一种菌。1 2 3 4 5 6 7 M
ADP1 基因的测序结 468 bp,该序列由 1A,中间无内含子,易读知:其同源性为 96生变异(图 2-2)。经 P量 16.06 kDa,等电TTCGAAATCGATCAGACAF E I D Q T CTGACTATCACGACAACG 2-1 ADP1 基因的 PCR 验 2-1 Test result of ADP1 g的 PCR 扩增产物;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笛鲷CD40和去除信号肽CD40的原核表达[J]. 樊云霞,简纪常,鲁义善,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4)
[2]新疆石河子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J]. 王为升,孟庆玲,乔军,王俊伟,罗建勋,才学鹏,赵春光,张再超,田振中. 中国兽医学报. 2013(02)
[3]食线虫真菌资源研究概况[J]. 张颖,李国红,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11(06)
[4]少孢节丛孢菌的分离鉴定及捕食线虫活性研究[J]. 孟庆玲,王为升,王俊伟,才学鹏,罗建勋,陈创夫,乔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1(03)
[5]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产生的影响[J]. 邓长胜,王瑞,杨晓野,韩海宾,杨莲茹,刘珍莲,张晓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4)
[6]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吴沛桥,巴晓革,胡海,赵静.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01)
[7]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J]. 张志华,洪葵.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8]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进展[J]. 汪恒英,周守标,常志州,马艳,秦卫华. 生物技术. 2004(03)
[9]我国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孔繁瑶. 中国兽医学报. 2002(05)
[10]真菌分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点评[J]. 张宏.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7(04)
本文编号:3389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8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