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H6N1亚型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传播与致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23:48
  流感病毒分为A、B、C三个属,唯有A型流感病毒属的病毒能引起流感大流行。低致病性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北美和亚洲鸟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其感染宿主范围很广,能够直接感染鸡、小鼠和水貂等,甚至有感染人的报道,其流行和传播趋势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国内外对人流感病毒、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较多,而对H6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相对较少,人们往往会因为其对禽的低致病性,而忽略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性。H6亚型禽流感病毒A/teal/HongKong/W312/97(tl/HK/97)与1997年大流行的H5N1流感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这说明低致病性的H6亚型的流感病毒具有与其它亚型的流感病毒发生重配,且能突破物种的种间障碍在人群大流行的潜在能力。本研究重点探讨了H6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在哺乳动物间进行水平传播的能力以及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制。首先,我们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简称A/H6N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流感病毒的概况
        1.1.1 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分类
        1.1.2 流感病毒大流行
        1.1.3 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
    1.2 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
    1.3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1.3.1 血凝素
        1.3.2 聚合酶蛋白
        1.3.3 非结构蛋白
    1.4 H6亚型流感病毒的现状
第二章 野鸭源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SJ275株遗传进化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实验一 野鸭源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SJ275株遗传进化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毒株
            1.1.2 菌种、鸡胚和小鼠
            1.1.3 主要试剂、仪器
            1.1.4 A/H6N1禽流感病毒全长引物的设计
            1.1.5 目标片段的克隆与扩增
            1.1.6 重组质粒的鉴定
        1.2 结果
            1.2.1 病毒DNAPCR扩增结果
            1.2.2 H6N1亚型AIV全基因序列
                1.2.2.1 PB2序列
                1.2.2.2 PB1序列
                1.2.2.3 PA序列
                1.2.2.4 HA序列
                1.2.2.5 NP序列
                1.2.2.6 NA序列
                1.2.2.7 M序列
                1.2.2.8 NS序列
            1.2.3 H6N1亚型AIV全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
        1.3 讨论
    实验二 野鸭源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SJ275株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毒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4 病毒的纯化及富集
            2.1.5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
            2.1.6 A/H6N1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2.2 结果
            2.2.1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2.2.2 小鼠临床症状及体重变化情况
            2.2.3 小鼠半数致死量(MLD50)
            2.2.4 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水平检测
            2.2.5 小鼠血清HI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2.6 小鼠各脏器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
        2.3 讨论
    实验三 野鸭源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SJ275株对犬的致病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毒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A/H6N1对犬的致病性研究
        3.2 结果
            3.2.1 接种组和非接种组体温变化情况
            3.2.2 攻毒后肺脏病毒分布情况
            3.2.3 攻毒后犬排毒情况评估
            3.2.4 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情况
            3.2.5 抗体水平检测
        3.3 讨论
第三章 A/H6N1与A/H1N1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重配及重配病毒的传播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毒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仪器
        3.1.4 A/H6N1与A/H1N1的特异鉴定引物的设计合成
        3.1.5 重配病毒的获得
        3.1.6 体外拯救相关的H6亚型的重配病毒
        3.1.7 重配病毒的传播能力的评估
    3.2 结果
        3.2.1 A/H6N1与A/H1N1EID50的测定结果
        3.2.2 A/H6N1与A/H1N1混合感染豚鼠病毒复制情况评估
        3.2.3 鼻洗液噬斑纯化的鉴定结果
        3.2.4 重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3.2.5 重配病毒传播特性的评估
        3.2.6 抗体水平检测
        3.2.7 4株H6亚型重配病毒受体结合特异性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A/H6N1流感病毒致病性变异分子机制研究
    实验一 A/H6N1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的适应性传代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毒株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1.1.4 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的获得
            1.1.5 3株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病毒的富集
            1.1.6 3株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EID50的测定
            1.1.7 3株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致病性研究
        1.2 结果
            1.2.1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1.2.2 小鼠半数死亡量(MLD50)
            1.2.3 小鼠体重变化情况
            1.2.4 病毒在小鼠体内复制水平检测
            1.2.5 小鼠血清HI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1.2.6 小鼠各脏器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
        1.3 讨论
    实验二 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SJ275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毒株与质粒
            2.1.2 菌种、细胞、鸡胚和小鼠
            2.1.3 主要试剂
            2.1.4 反向遗传引物的设计合成
            2.1.5 转染质粒的构建
            2.1.6 转染质粒的提取
            2.1.7 转染质粒的鉴定
            2.1.8 病毒的拯救
            2.1.9 拯救病毒测序鉴定
            2.1.10 拯救病毒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
            2.1.11 rA/H6N1对BALB/c小鼠致病性实验
        2.2 结果
            2.2.1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扩增产物的鉴定结果
            2.2.2 拯救病毒rA/H6N1测序鉴定结果
            2.2.3 拯救病毒rA/H6N1EID50测定结果
            2.2.4 拯救病毒rA/H6N1MLD50测定结果
            2.2.5 rA/H6N1感染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2.6 各组织病毒滴定结果
            2.2.7 病理组织变化结果
            2.2.8 小鼠血清HI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3 讨论
    实验三 A/H6N1流感病毒致病力变异分子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毒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4 3株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相关氨基酸位点的初步筛选
            3.1.5 变异株A/H6N1-P8M3毒力标记的筛选
            3.1.6 变异株相关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3.1.7 变异株相关病毒各脏器组织嗜性的滴定
            3.1.8 病理学切片观察
            3.1.9 HI抗体水平检测
            3.1.10 7株A/H6N1亚型流感病毒复制动力学的测定
        3.2 结果
            3.2.1 3株A/H6N1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变异位点
            3.2.2 拯救病毒测序鉴定结果
            3.2.3 拯救病毒的EID50
            3.2.4 拯救病毒的MLD50
            3.2.5 感染小鼠死亡率
            3.2.6 感染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3.2.7 组织嗜性情况
            3.2.8 小鼠血清HI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2.9 病理及免疫组化
            3.2.10 7株A/H6N1亚型流感病毒复制动力学结果
        3.3 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和特色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3404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04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