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缺失突变株ΔhmuU,ΔhmuV,ΔhmuU/ΔhmuV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10-12 10:46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存在范围广,血清型复杂,致病性多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根据遗传和致病特点,可将大肠杆菌分为以下3种类群:共生菌群,致腹泻型菌群和肠外致病性菌群。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xPEC)是指一群能在肠道中定殖不引起腹泻但能引起肠外组织感染的一类大肠杆菌。ExPEC因其特异性的毒力因子而引起人和动物特定的疾病,包括:人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猪的肺炎、肾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禽的气囊炎、滑膜炎、腹膜炎、败血症等。铁是大肠杆菌生存必需的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许多代谢活动都需要铁的参与。血红素(heme)是大肠杆菌主要的铁源之一,heme的摄取能力直接关系到大肠杆菌在宿主体内生存代谢的能力。由heme载体介导的heme摄取途径是heme的一种重要吸收方式,hmuU基因和hmuV基因是参与该途径的重要基因,而通过比较本实验室已经测序的5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强弱毒株间heme摄取系统的差异基因发现hmuU基因和hmuV基因在强弱毒株间...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概述
1.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1.2.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1.2.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
1.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与治疗
1.3 大肠杆菌铁摄取机制
1.3.1 转铁蛋白或乳铁蛋白
1.3.2 铁载体
1.3.3 血红素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细胞与质粒
3.1.2 酶和相关试剂
3.1.3 试验动物
3.1.4 PCR引物
3.2 方法
3.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3.2.2 细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3.2.3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3.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PCN033株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AhmuU/AhmuV的构建与鉴定
3.2.5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2.6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AhmuV的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3.2.7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感染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4.1.1 目的基因的克隆
4.1.2 中间转移质粒pSK△hmuU、pSK△hmuV和pSK△hmu的构建与鉴定
4.1.3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4.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AhmuV和△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4.2.1 单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和△hmuV的构建与鉴定
4.2.2 双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4.3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3.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遗传稳定性
4.3.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长特性
4.4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4.4.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抗吞噬能力的比较
4.4.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的比较
4.5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小鼠感染试验
4.5.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毒力试验
4.5.2 攻毒后急性期死亡小鼠组织载菌量比较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析[J]. 张璇,汤细彪,吴斌,陈石,夏欣,满晓营,陈焕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08)
本文编号:3432429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概述
1.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1.2.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1.2.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
1.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与治疗
1.3 大肠杆菌铁摄取机制
1.3.1 转铁蛋白或乳铁蛋白
1.3.2 铁载体
1.3.3 血红素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菌株、细胞与质粒
3.1.2 酶和相关试剂
3.1.3 试验动物
3.1.4 PCR引物
3.2 方法
3.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3.2.2 细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3.2.3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3.2.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PCN033株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AhmuU/AhmuV的构建与鉴定
3.2.5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2.6 基因缺失突变株AhmuU、△hmuV和△hmuU/AhmuV的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3.2.7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感染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4.1.1 目的基因的克隆
4.1.2 中间转移质粒pSK△hmuU、pSK△hmuV和pSK△hmu的构建与鉴定
4.1.3 重组质粒pRE△hmuU、pRE△hmuV与pRE△hmu的构建与鉴定
4.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AhmuV和△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4.2.1 单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和△hmuV的构建与鉴定
4.2.2 双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的构建与鉴定
4.3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3.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遗传稳定性
4.3.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生长特性
4.4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抗吞噬能力及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试验
4.4.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抗吞噬能力的比较
4.4.2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细胞粘附与侵入能力的比较
4.5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小鼠感染试验
4.5.1 基因缺失突变株△hmuU、△hmuV和△hmuU/△hmuV的小鼠毒力试验
4.5.2 攻毒后急性期死亡小鼠组织载菌量比较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析[J]. 张璇,汤细彪,吴斌,陈石,夏欣,满晓营,陈焕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08)
本文编号:3432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3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