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鸡的致病性及其对药物敏感性实验

发布时间:2017-05-05 09:10

  本文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鸡的致病性及其对药物敏感性实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在人、家禽、野生动物之间广泛传播,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而且可能造成人类感染。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家庭养殖模式逐渐被淘汰,使得沙门氏菌爆发感染病例越来越多,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口服、肌肉注射、腹腔接种三种途径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研究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鸡致病性的影响,并从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例中分离到24株菌株,经鉴定后进行药敏试验,为肠炎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将12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口服接种、肌肉注射、腹腔接种三种途径感染不同浓度梯度的肠炎沙门氏菌,在接种后7天内观察并统计死亡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算得口服接种的半数致死量为6.58×10mCFU,肌肉接种的半数致死量为3.21×109CFU,腹腔接种的半数致死量为5.78× 108CFU。我们以半数致死量浓度为标准进行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发现腹腔接种体重增长最慢,在感染第7天时体重开始呈负增长。感染第7天时口服感染的雏鸡肝、脾阳性率开始降低,有的甚至全为阴性,但通过腹腔接种的雏鸡肝、脾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取盲肠内容物涂板,计算沙门氏菌数,口服感染的雏鸡在感染第5天时盲肠内沙门氏菌数很快降低到较低水平,肌肉感染和腹腔感染的雏鸡盲肠内下降幅度较小,感染第7天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发现腹腔感染的雏鸡白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说明肠炎沙门氏菌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感染皆可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为其在宿主体内定殖创造条件。药敏试验结果证明,多数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达到100%,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达到80%。我们检测了肠炎沙门氏菌不同途径感染后毒力、体内存活时间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口服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毒力较弱,肌肉注射和腹腔接种肠炎沙门氏菌的毒力较强;口服感染的肠炎沙门氏菌很快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在体内持续时间较短,而肌肉接种和腹腔接种的肠炎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持续时间较长,肠道内载菌量持续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 感染途径 致病性 药物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31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9
  • 1 前言9-21
  • 1.1 沙门氏菌概述9
  • 1.2 肠炎沙门氏菌病原学9-12
  • 1.2.1 形态9
  • 1.2.2 培养特性9
  • 1.2.3 生化特点9-10
  • 1.2.4 抵抗力10
  • 1.2.5 抗原结构10-12
  • 1.3 致病性12-17
  • 1.3.1 流行特征12-13
  • 1.3.1.1 动物沙门氏菌病流行特征12-13
  • 1.3.1.2 人沙门氏菌病流行特征13
  • 1.3.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13-15
  • 1.3.2.1 禽感染沙门氏菌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13-14
  • 1.3.2.2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14-15
  • 1.3.3 沙门氏菌致病机制15-17
  • 1.3.3.1 沙门氏菌对宿主的作用机制15-16
  • 1.3.3.2 宿主对沙门氏菌的防御机制16-17
  • 1.4 防治研究进展17-20
  • 1.4.1 在公共卫生学中的意义17
  • 1.4.2 防治策略17-19
  • 1.4.3 沙门氏菌耐药性19-20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20-21
  • 2. 材料与方法21-25
  • 2.1 试验材料21-22
  • 2.1.1 实验菌株和实验动物21
  • 2.1.2 主要仪器21
  •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21-22
  • 2.1.4 药敏纸片22
  • 2.2 实验方法22-24
  • 2.2.1 肠炎沙门氏菌的鉴定22
  • 2.2.2 抗生素药敏试验22-23
  • 2.2.3 菌种的培养及计数23
  • 2.2.4 肠炎沙门氏菌对雏鸡毒力的测定23-24
  • 2.2.5 肠炎沙门氏菌对体重的影响24
  • 2.2.6 肝脾阳性率鸡肠道内沙门氏菌计数24
  • 2.2.7 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24
  • 2.3 统计分析24-25
  • 3 结果25-29
  • 3.1 细菌的分离、鉴定25
  • 3.2 药敏试验25-26
  • 3.3 肠炎沙门氏菌对雏鸡的毒力26-27
  • 3.3.1 口服接种26
  • 3.3.2 肌肉接种26
  • 3.3.3 腹腔接种26-27
  • 3.4 体重增长曲线27
  • 3.5 肝、脾阳性率27-28
  • 3.6 盲肠内容物沙门氏菌数28
  • 3.7 血细胞计数28-29
  • 4. 讨论29-32
  • 4.1 肠炎沙门氏菌在体外对药物的敏感性29-30
  • 4.2 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在体内分布及存活时间30-31
  • 4.3 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宿主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31
  • 4.4 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途径与毒力的关系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树轩;叶朗光;蔡铭升;;农贸市场肉鸭屠宰过程中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07期

2 李凯年;鸡群间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空气传播[J];中国禽业导刊;1999年07期

3 张艳红,杜元钊,吴延功,黄素珍,彭丽英;应用单抗竞争ELISA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J];动物医学进展;2001年04期

4 张艳红,杜元钊,吴延功;肠炎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02年07期

5 黎敏英;邓树轩;;肠炎沙门氏菌感染与宿主的关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6期

6 李干洲;龙晓峰;;鸭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诊断[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年06期

7 梁向明;;鸭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8 叶朗光;邓树轩;;肠炎沙门氏菌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2期

9 王亮;张元鹏;张荣武;徐彪;朱来华;肖西志;罗欣;常维山;;鸡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5期

10 余波;徐景峨;谭诗文;王璇;;鸡肠炎沙门氏菌诊断与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世杰;郑江霞;马佳;徐桂云;;家禽中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PCR检测技术研究[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洪燕;张小荣;潘志明;彭大新;刘秀梵;;转座子随机插入鉴定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亮;常维山;;鸡源性肠炎沙门氏的分离与鉴定[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树轩;程安春;汪铭书;曹平;朱德康;陈孝跃;;肠炎沙门氏菌种特异性PCR及对感染鸭快速检测的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尹念春;程安春;汪铭书;曹省艳;邓树轩;曹平;张振华;颜彬;朱德康;罗启慧;陈孝跃;;FQ-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实验感染雏鸭肠道内优势菌属的动力学[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吕殿红;翟少伦;周秀蓉;魏文康;;一株雏鸡关节源新型肠炎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邓树轩;程安春;汪铭书;曹平;朱德康;陈孝跃;;特异性DNA序列建立种特异性FQ-PCR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尹念春;程安春;汪铭书;曹省艳;邓树轩;曹平;张振华;颜彬;朱德康;罗启慧;陈孝跃;;FQ-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实验感染雏鸭肠道的肠球菌数量变化规律[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正午;夏季小心肠炎,防治须重益肠[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广富;肠炎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0年

2 朱春红;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功能探索[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凡文磊;利用RNA-seq技术挖掘鸡肠炎沙门氏菌抗性相关功能基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陈铖;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鸡的致病性及其对药物敏感性实验[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张艳红;单抗竞争ELISA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4 曹省艳;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鸭肠道菌群结构和呼吸道6种菌数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汪敏;肠炎沙门氏菌实验性感染雏鸡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齐玉凯;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白来航蛋鸡脾脏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周罗雄;乳酸菌对肉鸡肠道中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延昭;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吕爽;肠炎沙门氏菌侵袭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减毒菌株的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邵光喜;禽肠炎沙门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效果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鸡的致病性及其对药物敏感性实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6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