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松嫩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生态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1:05

  本文关键词:松嫩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生态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流失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同时获取宿主植物的碳水化合物。已有研究表明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中,AM真菌具有减少土壤氮淋溶流失的生态功能,但是其作用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吉林省西部松嫩草地开展了野外原位控制实验和盆栽控制实验,深入探究了不同土壤营养背景下,AM真菌对土壤无机氮和有机碳淋溶流失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和机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明确AM真菌在土壤养分流失中的生态功能,不仅能够为受损草地土壤养分的保持及生产力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有利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两个生长季的实验,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AM真菌能够减少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素(NH_4~+和NO_3~-)的淋溶流失,而且这种作用受到群落背景特征(诸如土壤营养水平)和施肥处理的影响。在低营养土壤的植物群落中,AM真菌能够减少约16%-26%NH_4~+的淋溶流失;在高营养土壤的植物群落中,AM真菌通过提高土壤NO_3~-的含量,进而减少NO_3~-的淋溶流失。(2)氮肥影响AM真菌的作用途径。在低营养的植物群落中,氮肥有利于AM真菌提高植物氮含量,同时降低NH_4~+的淋溶流失。而且施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M真菌减少生态系统NO_3~-淋溶流失的功能。AM真菌能够减少土壤有机碳的淋溶流失,AM真菌的作用在施氮肥的条件下更显著。(3)环境因子影响AM真菌对土壤氮素和有机碳的淋溶作用。在低营养土壤的植物群落中,植被因子(植物氮、磷含量、禾本科植物生物量、植物总地上生物量)影响了AM真菌对无机氮素和有机碳的截留作用;无AM真菌条件下土壤因子(土壤碳氮比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无机氮素和有机碳流失的主要因素。相反,在高营养土壤的植物群落中,土壤因子(土壤pH、电导率、含水量、容重)是影响无机氮和有机碳流失的主要因素。(4)盆栽控制实验表明AM真菌能够降低NH_4~+和NO_3~-的淋溶流失,但AM真菌的作用途径受土壤营养水平、施肥作用和优势功能群的影响。在低营养土壤背景下,禾本科植物占优势更有利于AM真菌发挥减少营养流失的功能;在高营养土壤背景下,功能群作用不明显。此外,施氮显著地提高了两种土壤背景下NO_3~-的流失风险,减弱了AM真菌减少NO_3~-淋溶流失的功能。(5)通过盆栽实验我们还发现AM真菌对土壤有机碳的淋溶流失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淋溶流失。综上所述,松嫩草地生态系统中AM真菌确实具有降低土壤中无机氮素和有机碳淋溶流失的生态功能,但是这种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与植物和AM真菌的共生关系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无机氮 铵态氮 硝态氮 有机碳 淋溶流失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1 引言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8
  • 1.2.1 影响土壤中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11-14
  • 1.2.2 AM真菌在土壤养分流失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14-18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8-20
  • 2 材料与方法20-25
  • 2.1 实验区域自然概况20
  • 2.2 实验设计20-22
  • 2.3 实验方法22-24
  • 2.3.1 样品采集22-23
  • 2.3.2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23
  • 2.3.3 渗滤液中各离子含量的测定23-24
  • 2.3.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24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4-25
  • 3 结果25-50
  • 3.1 AM真菌和施肥对渗滤液及土壤中NH_4~+、NO_3~-和DOC的影响25-31
  • 3.1.1 渗滤液及土壤中NH_4~+浓度的变化25-26
  • 3.1.2 渗滤液及土壤中NO_3~-浓度的变化26-27
  • 3.1.3 渗滤液及土壤中有机碳浓度的变化27-31
  • 3.2 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31-35
  • 3.2.1 AM真菌和施肥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氮含量的影响31
  • 3.2.2 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与植被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31-33
  • 3.2.3 AM真菌和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3
  • 3.2.4 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分析33-35
  • 3.3 AM真菌、施氮和优势功能群对渗滤液和土壤NH_4~+、NO_3~-和DOC的影响35-43
  • 3.3.1 渗滤液及土壤中NH_4~+浓度的变化35-36
  • 3.3.2 渗滤液及土壤中NO_3~-浓度的变化36-38
  • 3.3.3 渗滤液及土壤中有机碳浓度的变化38-43
  • 3.4 盆栽实验渗滤液中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43-50
  • 3.4.1 AM真菌、施氮和优势功能群处理下植物生物量的变化43-44
  • 3.4.2 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与植被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44-46
  • 3.4.3 AM真菌、施氮和优势功能群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46-48
  • 3.4.4 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48-50
  • 4 分析与讨论50-55
  • 4.1 AM真菌对土壤NH_4~+、NO_3~-及DOC流失的影响50-52
  • 4.2 氮肥及其与AM真菌交互在NH_4~+、NO_3~-和DOC淋溶中的作用52-53
  • 4.3 AM真菌影响土壤养分淋溶的途径53-55
  • 5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李莺,王博;VA菌根真菌对凤仙花吸收氮的影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亚军;唐明;迪丽努尔;;定西柠条VA菌根真菌特征及种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3期

3 徐丽娟;刁志凯;李岩;刘润进;;菌根真菌的生理生态功能[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4 赵友春,马启明;山东省的菌根真菌及分布[J];生态学杂志;1990年06期

5 魏改堂,汪洪钢;VA菌根真菌对荆芥的生长、养分吸收及挥发油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1年03期

6 林先贵;;VA菌根真菌在经济植物中的作用[J];土壤学进展;1994年04期

7 王艳玲,胡正嘉;VA菌根真菌对蕃茄线虫病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姚青,冯固,李晓林;不同作物对VA菌根真菌的依赖性差异[J];作物学报;2000年06期

9 李明,张灼,彭彦华;兰科菌根研究与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10 宋勇春,冯固,李晓林;接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红三叶草利用不同磷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群;石宁;冯固;;不同菌根真菌接种效应差异及相互作用[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朱国胜;刘作易;喻子牛;桂阳;;一种新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郭良栋;;菌根真菌与全球变化[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方扬;张小平;王元元;Kristina Lindstrom;;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与应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5 林先贵;冯有智;张华勇;陈瑞蕊;王俊华;张佳宝;褚海燕;;高通量基因测序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我国北方潮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丽娜;刘晓华;曹荷艳;吕英民;;丛枝菌根真菌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7 彭思利;申鸿;郭涛;;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涛;孙羽;田长彦;冯固;;丛枝菌根真菌对四种短命植物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冯固;张福锁;李晓林;张俊伶;;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与调控[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贺忠群;贺超兴;张志斌;邹志荣;;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良惠;老果园冬改注意“新植病”[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支勇平;我国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研究获新成果[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经纬;水肥亏缺和刈割对牧草生长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中峰;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耐旱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温祝桂;中国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研究及其特异性共生菌株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乔旭;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种间互作中的调节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唐年武;基于RNA-seq的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rosea基因构成及其共生发育相关基因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盛敏;VA菌根真菌提高玉米耐盐性机制与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毅;丛枝菌根真菌钙信号相关基因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董秀丽;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范七君;丛枝菌根真菌及一氧化氮提高枳抗旱性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宋会兴;石灰土上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及其对适生种群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哲;蓝莓菌根真菌解磷特性及定殖特点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刘灵;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酚酸生物合成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赵兴宇;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菌根真菌分离及定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江玲;黑麦草、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番茄品种Cd吸收、富集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5 冯国辉;丛枝菌根真菌对能源草柳枝稷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马雪亭;菌根真菌与石斛属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陈熠;海南岛常见植物根围巨孢囊目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8 李岚岚;海南香大蕉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及菌根化蕉苗对枯萎病的防效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9 张伟;海南红树林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及抗盐菌株的初步筛选[D];海南大学;2014年

10 刘欢;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四种植物生长特性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松嫩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生态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