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奶牛尿液酸碱度与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泌乳奶牛尿液酸碱度与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奶牛体内有一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有效机制,它维持着机体pH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当机体酸碱平衡紊乱时,体内pH就会超出这个正常范围。在奶牛,酸碱平衡紊乱与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严重的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尿液pH是奶牛体内酸碱平衡状况的最直观外在表现。然而,它与泌乳奶牛机体矿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肝功、肾功、炎症、血气及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阐明尿液pH与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为今后有效的监控奶牛酸碱平衡紊乱,保障奶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泌乳奶牛尿液酸碱度的变化及其影响,本试验在黑龙江省西部某集约化牛场采集257头泌乳奶牛尿液601份,选择57头试验奶牛,根据尿液pH分为酸性组24头,中性组22头,偏碱组11头,并将酸性组细分为极酸组15头和偏酸组9头。跟踪调查了试验奶牛的泌乳量、疾病情况和淘汰率等信息。结果显示:(1)泌乳量,极酸组明显的低于中性组(p0.01)和偏酸组、偏碱组(p0.05);体况分,极酸组和偏酸组均极显著的低于中性组(p0.01),偏碱组明显的高于极酸组(p0.01)和偏酸组(p0.05)。(2)疾病发生率,酸性组和碱性组分别为83.33%和72.72%;发病较高的前胃弛缓/臌气占酸性组的33.33%,而乳房炎占偏碱性组的36.36%;瘤胃酸中毒、真胃变位、前胃弛缓/臌气、酮病、趾间皮炎/蹄叶炎与酸性尿呈负相关且关联性强;乳房炎与偏碱尿呈正相关且关联性强。(3)淘汰率,极酸组达26%,偏酸组无淘汰,中性组为5%,偏碱组为18%。为阐明不同尿液酸碱度奶牛血/尿临床病理学的变化,针对上述试验奶牛开展了血尿中7项矿物元素、7项炎性因子、9项能量代谢指标、12项肝功指标和13项血气分析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与中性组相比,极酸组血K、Cu含量极显著低于中性组(p0.01),血Mg、尿Mg含量显著低于中性组(p0.05),尿Ca含量显著高于中性组(p0.05),尿P含量极显著高于中性组(p0.01);与中性组相比,偏酸组尿Ca、尿P含量极显著高于中性组(p0.01),血清Fe含量显著低于中性组(p0.05)。(2)炎性因子,与中性组相比,极酸组血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偏酸组血中SAA含量显著低于中性组(p0.05);与中性组相比,偏碱组血中H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中HIS显著下降(p0.05)。(3)能量代谢,极酸组血中BHBA含量低于偏酸组,二者都高于中性组和偏碱组(p0.05或p0.01),极酸组血中L-ACT含量显著的高于偏酸组和偏碱组(p0.05),极酸组和偏酸组血中GLU含量明显的低于中性组和偏碱组(p0.01),酸性组血中NEFA含量高于中性组和偏碱组(p0.05);(4)肾功,极酸组尿中BUN含量极显著高于中性组和偏碱组(p0.01),中性组尿肌酐(Cr)含量显著高于偏酸组和偏碱组(p0.05)。(5)血气分析,酸性组血中K+浓度显著低于中性组(p0.05),血中HCO3-、TCO2、BEb和BEecf均极显著的高于中性组(p0.01)。(6)肝功,中性组血中GLO含量明显的低于酸性组和偏碱组(p0.05),中性组血中A/G高于偏碱组(p0.05),酸性组血中CK含量高于中性组(p0.01),酸性组血中AST含量高于偏碱组(p0.01)。结论:查明了试验牛场泌乳奶牛尿液pH异常状况,多以酸性为主,会造成泌乳量下降和疾病发生率、淘汰率增高等问题。阐明了尿液pH异常尤其酸性的泌乳奶牛会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并伴发酮病、瘤胃酸中毒、炎症、肝功异常、肾功异常和矿物质代谢紊乱等问题。
【关键词】:泌乳奶牛 尿液pH 泌乳量 血/尿临床病理学 经济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缩写说明10-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3
- 1.1 机体酸碱平衡的调控作用11-17
- 1.1.1 机体酸碱平衡调控机制11-16
- 1.1.2 机体酸碱的评价标准16-17
- 1.2 影响奶牛尿液酸碱度的因素17-18
- 1.2.1 日粮中的离子平衡17-18
- 1.2.2 疾病18
- 1.3 奶牛尿液酸碱度与机体健康的关系18-22
- 1.3.1 奶牛机体酸碱失衡的危害18-19
- 1.3.2 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19-20
- 1.3.3 瘤胃酸中毒20-21
- 1.3.4 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21-22
- 1.3.5 瘤胃碱中毒22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第二章 集约化牛场奶牛尿液酸碱度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23-33
- 2.1 材料与方法23-25
- 2.1.1 试验牛场23
- 2.1.2 样本采集及试验动物分组23-24
- 2.1.3 试验仪器及试剂24
- 2.1.4 试验方法24-25
- 2.1.5 统计分析25
- 2.2 结果25-29
- 2.2.1 试验牛临床背景分析25
- 2.2.2 试验牛的疾病状况25-27
- 2.2.3 淘汰率状况27-28
- 2.2.4 经济效益分析28-29
- 2.3 讨论29-30
- 2.3.1 试验牛尿液pH的状况29
- 2.3.2 尿液pH与泌乳量的关系29
- 2.3.3 尿液pH与疾病发生的关系29-30
- 2.3.4 尿液pH与牛群淘汰的关系30
- 2.3.5 尿液pH异常对经济效益的影响30
- 2.4 小结30-33
- 第三章 不同尿液酸碱度奶牛血/尿临床病理学的变化33-47
- 3.1 材料与方法33-36
- 3.1.1 样品采集及试验动物分组33
- 3.1.2 试验仪器及试剂33
- 3.1.3 检测项目33-35
- 3.1.4 统计分析35-36
- 3.2 结果36-39
- 3.2.1 试验牛血/尿矿物元素的状况36
- 3.2.2 试验牛炎症的状况36-37
- 3.2.3 试验牛能量代谢的状况37-38
- 3.2.4 试验牛血气分析38-39
- 3.2.5 试验牛肝功的状况39
- 3.3 讨论39-45
- 3.3.1 试验牛矿物元素状况39-42
- 3.3.2 试验牛炎症状况42
- 3.3.3 试验牛能量代谢状况42-43
- 3.3.4 试验牛血气分析状况43-44
- 3.3.5 试验牛肝功状况44-45
- 3.4 小结45-47
- 第四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59
- 个人简介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志英;;阴离子间隙在诊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中的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3年06期
2 常胜;唐守营;;反刍家畜前胃弛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3 邵兵;刘高峰;;临床药师对1例疑似瑞舒伐他汀致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的病例分析[J];药品评价;2013年10期
4 王岚;尤琳浩;常彦忠;;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J];生物学通报;2013年02期
5 郑家三;夏成;张洪友;徐闯;;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邢东和;;浅谈稳态医学理论与中医学术思想[J];江西中医药;2011年10期
7 李新萍;陶岳;张孝恩;林为民;史文军;陈红;叶丹;王宏伟;;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J];中国奶牛;2011年18期
8 袁慧;姚兴荣;马旭;;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08期
9 甘丽霞;刘刚;刘燕洁;梁宁;;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0年08期
10 郭冬生;彭小兰;李元晓;夏维福;;阴阳离子平衡对反刍动物血钙和激素水平的研究[J];饲料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红莲;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营养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吴文旋;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阳;奶牛酮病发病率调查及丙二醇预防酮病的效果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2 刘健男;黑龙江省泌乳奶牛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状况的调查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3 周向丽;亚急性酸中毒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及IGF-1系统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徐姝迪;高钙饲料喂养初断乳大鼠对肥胖诱导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曹维维;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奶牛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6 秦绪岭;鲁西绵羊瘫痪症与矿物质代谢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马宏宇;呼和浩特地区正常奶牛与结核菌素检测阳性奶牛血气分析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毓雯;Wilson病铜过量负荷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肝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宋平;不同饲养方式下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薛瑞益;围产期奶牛血中某些生化指标与脂类代谢病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泌乳奶牛尿液酸碱度与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