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V四种受体在莱芜黑猪主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1-10-27 02:0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产、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传染病。该病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生,1990年首次在荷兰从肺泡巨噬细胞中分离到病原,之后在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丹麦等国家也先后报道发生该病。1996年郭宝清等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首次证实本病在国内存在。PRSSV有2个血清型,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爆发的主要以美洲型为主。为了检测地方品种猪对PRRSV的耐受性及病毒在体内的增殖规律,15头经RT-PCR检测为PRRSV抗原阴性和ELISA检测为PRRSV抗体阴性的30日龄健康莱芜黑猪仔猪,随机分为2组,攻毒组10头,对照组5头,分别人工鼻腔接种1mL/头(104TCID50/mL)PRRSV液和PBS。分别于感染后观察攻毒猪的临床症状,并于第3d、7d、14d、21d...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特征
1.1.1 PRRSV 分类
1.1.2 PRRSV 的理化特性
1.1.3 PRRSV 的细胞增殖特性
1.2 PRRSV 分子生物学特征
1.2.1 PRRSV 基因组结构
1.2.2 PRRSV 的蛋白质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PRRSV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5 PRRSV 与免疫学
1.5.1 PRRSV 与体液免疫
1.5.2 PRRSV 与细胞免疫
1.5.3 细胞因子的产生
1.6 PRRSV 致病机理与临床症状
1.6.1 临床症状
1.7 PRRSV 在体内分布规律
1.8 PRRSV 与细胞受体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毒
2.1.2 仔猪与攻毒场所
2.1.3 酶类与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1.5 主要设备及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PRRSV、PCV2、PRV、CSFV 抗体检测 ELISA 法
2.2.3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2.2.4 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2.2.5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构建
2.2.6 绝对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应用
2.2.7 相对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
2.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莱芜黑猪攻毒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1 临床症状观察
3.1.2 剖检病理变化
3.1.3 体温变化规律
3.2 PRRSV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RT-PCR 扩增结果
3.2.2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3.2.3 优化荧光定量 PCR 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
3.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灵敏性检测性
3.2.6 特异性检测
3.2.7 重复性检测
3.3 莱芜黑猪攻毒后体内各器官的 PRRSV 载量检测
3.3.1 各实质脏器病毒载量变化
3.3.2 各免疫器官中病毒载量变化
3.3.3 各个组织中病毒载量攻毒后柱状图
3.4 PRRSV 受体检测相对相对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4.1 检测各种受体的相对荧光定量 PCR 的扩增效率
3.4.2 相对荧光定量 PCR 特异性、重复性试验
3.4.3 各组织中病毒、受体及管家基因扩增曲线
3.5 莱芜黑猪攻毒后个组织中 PRRSV 受体相对表达量检测
3.5.1 攻毒后第 3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2 攻毒后第 7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3 攻毒后第 14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4 攻毒后第 21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5 攻毒后第 28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460655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特征
1.1.1 PRRSV 分类
1.1.2 PRRSV 的理化特性
1.1.3 PRRSV 的细胞增殖特性
1.2 PRRSV 分子生物学特征
1.2.1 PRRSV 基因组结构
1.2.2 PRRSV 的蛋白质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PRRSV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5 PRRSV 与免疫学
1.5.1 PRRSV 与体液免疫
1.5.2 PRRSV 与细胞免疫
1.5.3 细胞因子的产生
1.6 PRRSV 致病机理与临床症状
1.6.1 临床症状
1.7 PRRSV 在体内分布规律
1.8 PRRSV 与细胞受体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毒
2.1.2 仔猪与攻毒场所
2.1.3 酶类与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1.5 主要设备及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PRRSV、PCV2、PRV、CSFV 抗体检测 ELISA 法
2.2.3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2.2.4 阳性标准品的制备
2.2.5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构建
2.2.6 绝对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应用
2.2.7 相对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
2.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莱芜黑猪攻毒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1 临床症状观察
3.1.2 剖检病理变化
3.1.3 体温变化规律
3.2 PRRSV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2.1 RT-PCR 扩增结果
3.2.2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3.2.3 优化荧光定量 PCR 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
3.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灵敏性检测性
3.2.6 特异性检测
3.2.7 重复性检测
3.3 莱芜黑猪攻毒后体内各器官的 PRRSV 载量检测
3.3.1 各实质脏器病毒载量变化
3.3.2 各免疫器官中病毒载量变化
3.3.3 各个组织中病毒载量攻毒后柱状图
3.4 PRRSV 受体检测相对相对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3.4.1 检测各种受体的相对荧光定量 PCR 的扩增效率
3.4.2 相对荧光定量 PCR 特异性、重复性试验
3.4.3 各组织中病毒、受体及管家基因扩增曲线
3.5 莱芜黑猪攻毒后个组织中 PRRSV 受体相对表达量检测
3.5.1 攻毒后第 3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2 攻毒后第 7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3 攻毒后第 14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4 攻毒后第 21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3.5.5 攻毒后第 28d 组织中受体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460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6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