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中枢下行传导通路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0 04:51
  疼痛是人类绝大多数疾病共有的最痛苦和难以解决的症状。它的管理一直是医学比较棘手的问题。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非药物治疗以其方便、安全可靠、对患者伤害性小、无副作用及疗效佳等特点值得被应用于临床。其中电针疗法操作相对简单,且参数较易调节控制,更适合在临床发展应用。电针镇痛效应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体液众多因素参与。目前,电针的中枢镇痛调节机制已成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证明电针可通过调节中枢下行抑制系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脑头端腹内侧核、脊髓背角等)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和神经调质(阿片肽、八肽胆囊收缩素等)的释放,产生镇痛效应。这些神经递质或调质应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但目前有关电针镇痛的中枢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缺乏。研究表明伤害性刺激可激活脊髓MAPKs信号通路,在早期主要激活p38MAPK,而抑制其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活化可以减轻痛觉超敏和触痛敏,提示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疼痛的中枢敏化。但电针是否通过调节细胞内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中...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1.1.1.1 疼痛的药物治疗
            1.1.1.2 非药物疗法治疗疼痛
        1.1.2 电针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1.1.2.1 电针镇痛的外周神经机制
            1.1.2.2 针刺镇痛是中枢信号整合的结果
        1.1.3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研究进展
            1.1.3.1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外周机制研究进展
            1.1.3.2 电针治疗炎性痛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1.1.4MAPK信号通路与疼痛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
        1.3.1 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1.3.2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机械痛敏反应的影响
        1.3.3 电针对炎性痛模型大鼠患肢炎性肿胀的影响
        1.3.4 电针对PAG-RVM-SCDH 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药品试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2.4 试验动物的准备
    2.5 试验方法
        2.5.1 试验动物分组及炎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2.5.2 电针方法
        2.5.3 大鼠痛阈的测定
            2.5.3.1 试验大鼠的筛选
            2.5.3.2 试验大鼠痛阈测定
        2.5.4 大鼠足容积的测量
        2.5.5 中枢下行传导通路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
            2.5.5.1 采样与组织固定
            2.5.5.2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
            2.5.5.3 免疫酶组织化学操作流程
            2.5.5.4 磷酸化p38MAPK细胞的观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患侧足底触觉痛敏的变化
    3.2 大鼠患侧足容积的变化
    3.3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细胞p38MAPK磷酸化水平
    3.4 大鼠延脑头端腹内侧核细胞p38MAPK磷酸化水平
        3.4.1 大鼠中缝大核及巨细胞网状核 α 部p38MAPK磷酸化水平
        3.4.2 大鼠巨细胞网状核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
    3.5 大鼠患侧L4~L6 段脊髓背角p38MAPK磷酸化水平
4.讨论
    4.1 疼痛模型的选择及建立
    4.2 针刺穴位的选择
    4.3 电针参数的选择
    4.4 脑相关核团的选择
    4.5 电针对下行传导通路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38MAPK信号通路在地佐辛减轻大鼠切口痛中的作用[J]. 陈敏敏,罗丰,梁岳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01)
[2]大鼠疼痛模型研究进展[J]. 沈立姿,房立丛,于津鹏,朱晓鹏,胡远艳,长孙东亭,罗素兰.  重庆医学. 2013(10)
[3]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J]. 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针刺研究. 2007(03)
[4]电针刺足三里穴对内脏牵拉痛大鼠的镇痛作用[J]. 雷亚宁,丁友梅,张军明,茹立强,任艳华,刘芬.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09)
[5]电针镇痛时炎症痛大鼠PAG部位I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J]. 姬广臣,俞瑾,董志强,吴根诚.  针刺研究. 2003(02)
[6]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吗啡对脊髓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J]. 潘道波,胡兴国,曾因明,钟敏,段世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08)
[7]针刺的突触前去极化效应与r-氨基丁酸、内阿片肽及P物质的关系[J]. 黎春元,朱丽霞,李惟明,吉长福.  针刺研究. 1993(03)
[8]刺激和损毁下丘脑室旁核对针刺镇痛的影响[J]. 杨俊,宋朝佑,林葆城,朱鹤年.  生理学报. 1992(05)
[9]传入 C 纤维的兴奋在电针“足三里” 激活中缝大核中的作用[J]. 刘乡,蒋旻春,黄平波,邹挺.  生理学报. 1990(06)
[10]新生鼠辣椒素处理对电针镇痛的影响[J]. 朱丽霞,黎春元,杨兵,吉长福,李惟明.  针刺研究. 1990(04)

硕士论文
[1]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双耳痛耐受阈变化的实验研究[D]. 赵骏.重庆医科大学 2011
[2]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炎症痛大鼠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D]. 王文靖.暨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6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06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