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非洲猪瘟研究领域专利布局和竞争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1 01:48
  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国内各地快速传播蔓延,给国民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面对我国面临的非洲猪瘟防控严峻形势,本文以反映科技应用的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方法对非洲猪瘟领域国际专利的申请时间、申请国家、专利权人、技术布局、保护强度等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被报道,但直至本世纪初相关专利申请量才有所增加;我国、美国、加拿大等是非洲猪瘟专利的主要申请国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和抗病毒制剂是主要研发技术领域。虽然我国非洲猪瘟专利申请量较大,但今后需加强非洲猪瘟疫苗和抗病毒药技术领域的研发,同时需重视相关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文研究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治提供情报参考和建议。 

【文章来源】:病毒学报. 2020,3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非洲猪瘟研究领域专利布局和竞争态势分析


1983~2019年非洲猪瘟领域专利申请量

时序分布,减毒活疫苗,猪瘟,发明人


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的研究主要采用分离鉴定天然致弱毒株、细胞传代致弱毒株、重组致弱毒株进行。根据减毒活疫苗毒株的来源,减毒活疫苗可分为传统减毒活疫苗和重组减毒活疫苗两类[8]。传统减毒活疫苗是由天然ASFV强毒株中获得,通过删除与毒力或阻断宿主免疫应答相关的特定基因来减弱毒。但因为缺乏特定的DNA序列,减毒活疫苗与自然环境中流行的野生病毒之间存在体内同源重组的风险,可能产生新的疾病暴发。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同源重组,对自然减毒的ASFV菌株进行改造成为更安全的替代方案。虽然利用天然分离或毒力基因敲除的ASFV致弱毒株开发减毒活疫苗前景较为乐观,但ASFV减毒活疫苗的安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就ASF而言,普遍认为天然减毒菌株不能作为疫苗使用,除非采用特定的标签能进行疫苗追踪,如进行配套的DIVA试验,提高ASFV减毒活疫苗的防护水平和安全性。另外,对于实验性减毒活疫苗的产生及其商业化生产来说,开发适用于ASFV培养的细胞系是另一个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图3 非洲猪瘟领域专利新技术条目的时序分布

时序分布,猪瘟,非洲,条目


图2 非洲猪瘟领域专利新发明人的时序分布ASFV基因工程疫苗是基于选择合适的ASFV抗原基因进行疫苗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p72、p30、p54、CD2v等抗原基因及其蛋白,包括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三类[1]。(1)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特异性ASFV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一种策略是在识别SLA-II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内克隆p30和p54基因,从而编码调控介导病毒抗原的表达。成功研制ASFV亚单位疫苗的关键是鉴定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ASFV抗原和抗原表位,但由于ASFV基因组编码167个ORFs,这使得基于生物信息学(“in-silico”)和IFNλELISPOTS方法筛选关键抗原变得十分困难。(2)非洲猪瘟核酸疫苗研发中抗原基因的选择也是基于现有研究的具有潜在保护性的ASFV抗原基因[14]。尽管目前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能诱导宿主显示出高水平特异性T细胞应答,但仍不能抵御强毒株的攻击。(3)另外,研究人员将ASFV抗原基因重组至活病毒载体内进行病毒活载体疫苗开发。目前ASFV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主要选用腺病毒、杆状病毒、痘病毒、伪狂犬病毒、甲病毒等载体表达ASFV主要的抗原基因。基因工程疫苗在安全性、鉴别诊断等方面优势明显,研究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seven-gene-dele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in pigs[J]. Weiye Chen,Dongming Zhao,Xijun He,Renqiang Liu,Zilong Wang,Xianfeng Zhang,Fang Li,Dan Shan,Hefeng Chen,Jiwen Zhang,Lulu Wang,Zhiyuan Wen,Xijun Wang,Yuntao Guan,Jinxiong Liu,Zhigao B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20(05)
[2]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高瞻,张光磊,邵军军,常惠芸.  中国动物检疫. 2019(09)
[3]非洲猪瘟防控策略探讨[J]. 金明真.  畜禽业. 2019(09)
[4]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J]. 张丽,罗玉子,王涛,孙元,仇华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9)
[5]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J]. 李飞,徐雷,朱玲.  病毒学报. 2019(04)
[6]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及疫苗研究进展[J]. 张洪亮,金铭,赵越,王凤雪,马晶,温永俊,单虎.  病毒学报. 2019(03)
[7]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进展[J]. 姜睿姣,张鹏飞,朱光恒,罗梓丹,王印,杨泽晓,姚学萍,罗燕.  病毒学报. 2019(03)
[8]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其在中国扩散的因素分析[J]. 张睿,黄旖童,鲍晨沂,JUNGYong Sam,许家荣,钱莺娟,戴建君.  病毒学报. 2019(03)
[9]美国在华专利布局可视化研究[J]. 王婧,李文兰,梁秋菊.  科技与创新. 2019(07)
[10]非洲猪瘟及防控技术研究现状[J]. 扈荣良,于婉琪,陈腾.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2)



本文编号:3508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08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