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棒状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条件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0 08:56
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合成Levan果聚糖的新途径并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并采用响应面法以Levan果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催化合成条件。首先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相关因素(蔗糖浓度、菌体浓度、转化时间、转化pH、PBS中Ca2+和Mg2+浓度、Levan果聚糖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中筛选出影响Levan果聚糖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蔗糖浓度、乙醇终浓度和Ca2+浓度);再用筛选出的3个最重要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运用BBD响应面法优化确定3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合成条件。结果显示,初始试验中Levan果聚糖平均产量为0.069 g/mL。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对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蔗糖浓度,其次为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最后是转化液中的Ca2+浓度。当蔗糖浓度为52.71%、乙醇终浓度为85.31%、Ca2+浓度...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47(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全细胞催化试验基本流程
1.2.2 Plackett-Burman试验
1.2.3 最陡爬坡试验
1.2.4 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试验(RSM-BBD试验)
1.2.5 验证试验
2 结 果
2.1 全细胞催化初始试验结果
2.2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
2.3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2.4 BBD试验结果
2.4.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4.2 响应曲面及其等高线
2.5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物levan果聚糖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J]. 姜静,刘丽娜,张鑫,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3)
[2]响应面法优化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工艺 [J]. 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10)
[3]响应面优化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 [J]. 严琳,钟红梅,左婕,陈智慧,罗又才,陈啟月,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3)
[4]罗伊氏乳杆菌果聚糖蔗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J]. 许本宏,林俊芳,郭丽琼,叶志伟,李娇娇,郭心悦.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2)
[5]产大分子levan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 [J]. 宋廷富,姜腾飞,李茜,常斐斐,黄国印,付佳琪,乔代蓉,徐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2)
[6]微生物来源的果聚糖的功能与应用 [J]. 韩瑨,吴正钧,鄢明辉,游春苹,高彩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4)
[7]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苯丙氨酸培养基的优化 [J]. 张传志,康振,堵国成,陈坚,余晓斌.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1)
[8]Levan蔗糖酶及其在Levan果聚糖合成中的应用 [J]. 陆娟,卢丽丽,肖敏. 微生物学报. 2014(06)
[9]Levan果聚糖的应用与生产研究进展 [J]. 陆娟,唐俊,肖敏,屈长青. 生物学杂志. 2013(06)
[10]重组酪氨酸酚裂解酶全细胞催化合成L-酪氨酸 [J]. 常俊俊,刘均忠,刘茜,焦庆才. 精细化工. 2013(10)
硕士论文
[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47果聚糖蔗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应用研究[D]. 徐君.江南大学. 2016
[2]产果聚糖蔗糖酶菌株筛选及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研究和levan果聚糖的酶法合成[D]. 李润静.江南大学. 2013
[3]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D]. 谭延振.江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2291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2020,47(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全细胞催化试验基本流程
1.2.2 Plackett-Burman试验
1.2.3 最陡爬坡试验
1.2.4 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试验(RSM-BBD试验)
1.2.5 验证试验
2 结 果
2.1 全细胞催化初始试验结果
2.2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
2.3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2.4 BBD试验结果
2.4.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4.2 响应曲面及其等高线
2.5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物levan果聚糖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J]. 姜静,刘丽娜,张鑫,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3)
[2]响应面法优化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工艺 [J]. 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9(10)
[3]响应面优化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 [J]. 严琳,钟红梅,左婕,陈智慧,罗又才,陈啟月,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3)
[4]罗伊氏乳杆菌果聚糖蔗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J]. 许本宏,林俊芳,郭丽琼,叶志伟,李娇娇,郭心悦.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2)
[5]产大分子levan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 [J]. 宋廷富,姜腾飞,李茜,常斐斐,黄国印,付佳琪,乔代蓉,徐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2)
[6]微生物来源的果聚糖的功能与应用 [J]. 韩瑨,吴正钧,鄢明辉,游春苹,高彩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4)
[7]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苯丙氨酸培养基的优化 [J]. 张传志,康振,堵国成,陈坚,余晓斌.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1)
[8]Levan蔗糖酶及其在Levan果聚糖合成中的应用 [J]. 陆娟,卢丽丽,肖敏. 微生物学报. 2014(06)
[9]Levan果聚糖的应用与生产研究进展 [J]. 陆娟,唐俊,肖敏,屈长青. 生物学杂志. 2013(06)
[10]重组酪氨酸酚裂解酶全细胞催化合成L-酪氨酸 [J]. 常俊俊,刘均忠,刘茜,焦庆才. 精细化工. 2013(10)
硕士论文
[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47果聚糖蔗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应用研究[D]. 徐君.江南大学. 2016
[2]产果聚糖蔗糖酶菌株筛选及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研究和levan果聚糖的酶法合成[D]. 李润静.江南大学. 2013
[3]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D]. 谭延振.江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2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3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