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日粮模式下泌乳奶牛乳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规律
发布时间:2022-01-10 21:04
牛乳中的脂肪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乳脂含量的低下也是我国乳品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针对我国现实的饲料条件,配制三种典型的饲养日粮模式,揭示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乳腺摄取脂肪酸造成的影响,探究乳腺对乳脂肪前体物的摄取利用规律,为通过日粮途径改善乳脂肪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试验1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经产、健康,体重(554±21kg)、泌乳期(120±24 d)和产奶量(24.30±1.47 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单因素区组设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头。试验日粮分别为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粗饲料组(简称MF组)、概略养分水平等同MF组的单一玉米秸秆粗饲料组(简称CS1组)和粗饲料比例等同MF组的单一粗玉米饲料秸秆组(简称CS2组)。试验持续90 d,每期30 d,每期最后3 d连续采集饲料样、乳样和血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模式的日粮对奶牛的体重、体况和DMI均无影响(P>0.05),但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MF组的乳产量显著高于CS1组,CS1组显著高于CS...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不同饲料来源对奶牛乳中脂肪酸的供给特点
1.1.1 饲草
1.1.2 植物油和油籽
1.1.3 鱼油
1.1.4 其他脂肪补充
1.2 奶牛对饲料中脂肪酸的消化、吸收及乳脂的合成
1.2.1 脂肪酸在瘤胃中的消化吸收
1.2.2 脂肪酸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1.2.3 脂肪酸在血液中的转运及利用
1.2.4 乳脂的合成
1.3 日粮、瘤胃、小肠、血浆和乳中脂肪酸的关系
1.4 乳腺中的脂肪酸来源及合成
1.5 影响乳腺脂肪合成的因素
1.5.1 乳腺内的脂肪酸
1.5.2 日粮因素
1.6 奶牛乳脂肪降低的因素
1.6.1 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丁酸
1.6.2 葡萄糖诱发分泌胰岛素
1.6.3 反式脂肪酸
1.6.4 其他
1.7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脂肪代谢血液相关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乳腺脂肪酸的摄取与利用规律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阴外动脉灌注乳脂肪前体物对奶牛乳脂肪摄取的影响
2.4.1 材料和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奶牛乳脂肪产量与组成
3.1.2 奶牛乳腺脂肪酸摄取规律
3.2 总体结论
3.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泌乳奶牛乳腺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的互作及其研究进展[J]. 白晨,哈斯额尔敦,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5)
[2]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及瘦素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 齐利枝,生冉,闫素梅,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3(07)
[3]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血液及瘤胃液中主要代谢激素的影响[J]. 文静,卜登攀,孙鹏,魏利斌,覃春富,柳巨雄.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09)
[4]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J]. 郭冬生,彭小兰.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1)
[5]精粗饲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J]. 宋盈,杜立,朱传亮,王光强,张培奇. 山东畜牧兽医. 2010(10)
[6]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孙亚波,边革,刘庆权,刘玉英,刘胜华,高月,孙宝成. 现代畜牧兽医. 2010(09)
[7]不同粗饲料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 朱青,赵洪波,谢小来,徐奇友. 饲料工业. 2009(01)
[8]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对南方奶牛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 张石蕊,易学武,贺喜,肖兵南,刘海林,戴求仲. 草业学报. 2008(03)
[9]瘤胃后灌注脂肪酸对奶牛乳脂组成的影响[J]. 哈斯额尔敦,王加启,卜登攀,刘仕军. 中国饲料. 2008(07)
[10]全收粪和指示剂法测定阉牛日粮有机物消化率的差异性分析[J]. 陈瑶,邢壮,莫放,徐萍,姜军,高博,黄木家,姜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奶山羊阴外动脉内乳成分前体物理想平衡模式的研究[D]. 王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2]十二指肠灌注游离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哈斯额尔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的影响及其机理[D]. 卜登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泌乳奶牛尾动脉和阴外动脉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D]. 刘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2]两种不同日粮类型对泌乳奶牛乳腺脂肪酸代谢的影响[D]. 陈海燕.甘肃农业大学 2013
[3]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崔瑞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4]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孙晓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5]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厌氧细菌和挥发性脂肪酸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 贾玉东.山东农业大学 2008
[6]日粮添加豆油和胡麻油对脂肪酸消化代谢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胡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7]不同粗饲料配比对奶牛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 赫英飞.东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1404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不同饲料来源对奶牛乳中脂肪酸的供给特点
1.1.1 饲草
1.1.2 植物油和油籽
1.1.3 鱼油
1.1.4 其他脂肪补充
1.2 奶牛对饲料中脂肪酸的消化、吸收及乳脂的合成
1.2.1 脂肪酸在瘤胃中的消化吸收
1.2.2 脂肪酸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1.2.3 脂肪酸在血液中的转运及利用
1.2.4 乳脂的合成
1.3 日粮、瘤胃、小肠、血浆和乳中脂肪酸的关系
1.4 乳腺中的脂肪酸来源及合成
1.5 影响乳腺脂肪合成的因素
1.5.1 乳腺内的脂肪酸
1.5.2 日粮因素
1.6 奶牛乳脂肪降低的因素
1.6.1 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丁酸
1.6.2 葡萄糖诱发分泌胰岛素
1.6.3 反式脂肪酸
1.6.4 其他
1.7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脂肪代谢血液相关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乳腺脂肪酸的摄取与利用规律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阴外动脉灌注乳脂肪前体物对奶牛乳脂肪摄取的影响
2.4.1 材料和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奶牛乳脂肪产量与组成
3.1.2 奶牛乳腺脂肪酸摄取规律
3.2 总体结论
3.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泌乳奶牛乳腺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的互作及其研究进展[J]. 白晨,哈斯额尔敦,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5)
[2]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及瘦素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 齐利枝,生冉,闫素梅,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3(07)
[3]不同日粮模式对奶牛血液及瘤胃液中主要代谢激素的影响[J]. 文静,卜登攀,孙鹏,魏利斌,覃春富,柳巨雄.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09)
[4]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J]. 郭冬生,彭小兰.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1)
[5]精粗饲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J]. 宋盈,杜立,朱传亮,王光强,张培奇. 山东畜牧兽医. 2010(10)
[6]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孙亚波,边革,刘庆权,刘玉英,刘胜华,高月,孙宝成. 现代畜牧兽医. 2010(09)
[7]不同粗饲料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 朱青,赵洪波,谢小来,徐奇友. 饲料工业. 2009(01)
[8]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对南方奶牛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 张石蕊,易学武,贺喜,肖兵南,刘海林,戴求仲. 草业学报. 2008(03)
[9]瘤胃后灌注脂肪酸对奶牛乳脂组成的影响[J]. 哈斯额尔敦,王加启,卜登攀,刘仕军. 中国饲料. 2008(07)
[10]全收粪和指示剂法测定阉牛日粮有机物消化率的差异性分析[J]. 陈瑶,邢壮,莫放,徐萍,姜军,高博,黄木家,姜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奶山羊阴外动脉内乳成分前体物理想平衡模式的研究[D]. 王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2]十二指肠灌注游离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哈斯额尔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的影响及其机理[D]. 卜登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泌乳奶牛尾动脉和阴外动脉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D]. 刘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2]两种不同日粮类型对泌乳奶牛乳腺脂肪酸代谢的影响[D]. 陈海燕.甘肃农业大学 2013
[3]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崔瑞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4]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孙晓菊.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5]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厌氧细菌和挥发性脂肪酸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 贾玉东.山东农业大学 2008
[6]日粮添加豆油和胡麻油对脂肪酸消化代谢和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胡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7]不同粗饲料配比对奶牛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 赫英飞.东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1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8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