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八眉猪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离培养及生脂基因组织表达

发布时间:2022-02-09 10:34
  猪作为主要的肉用动物其脂肪组织在体内的分布及脂肪沉积是影响其胴体品质和肉质风味的关键因素,皮下脂肪影响胴体品质,肌内脂肪与肌肉的风味品质密切相关。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的调控机制存在差异致使皮下脂肪组织与肌内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的不同。因此,研究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以及分化过程中生脂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于阐明其调控脂肪合成的分子机制及控制脂肪形成有重要意义。此外,八眉猪作为优良的地方猪种其不同组织的生脂相关基因表达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脂肪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本文以3日龄的八眉猪仔猪为试验动物,利用胶原酶消化法从其皮下脂肪组织和背最长肌获得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MTT比色和细胞计数等方法研究猪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特性;利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脂肪含量;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皮下脂肪细胞和肌内脂肪细胞生脂相关基因FAS、ACC1、SCD、 ChREBP和SREBP-1c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其在八眉猪仔猪肝脏、皮下脂肪组织、背最长肌、肾脏、心脏以及小肠等组织的表达变化,为地方猪种优良性状基因的利用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八眉猪...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八眉猪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离培养及生脂基因组织表达


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培养(lOOx)

形态图,前体脂肪细胞,形态,脂滴


2.3.4.2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的形态学观察当细胞汇合后,部分细胞开始自发充脂(如图2-6-A所示)。当加入诱导培养基分化诱导后,细胞体积逐渐变大,形态从纤维样变为楠圆形;诱导2d后细胞内开始出现葡萄串状的脂滴,(如图2-6-B所示);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细胞内的脂滴不断聚集,诱导第4 d充脂速度加快(如图2-6-C所示);诱导10 d后,细胞内脂肪分布以大脂滴为主,周围分布着小脂滴,脂滴已经充满细胞内部(图2-6-E所示)。18

前体脂肪细胞,皮下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诱导时间


利用突光定量PCR检测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生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图2-15可看出,ChREBP在诱导分化的第4 d,表达量显著增加(PO.Ol),且皮下脂肪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肌内脂肪(PO.Ol),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ChREBP的表达显著增加,到第8d,其表达量达到峰值。细胞在诱导24h后,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hREBP基因siRNA表达质粒构建及对原代培养猪脂肪细胞生脂的影响[J]. 卢建雄,张国华,李昌辉,陈妍,霍生东,郭鹏辉,蔡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4)
[2]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J]. 张冬杰,刘娣,汪亮,何鑫淼,王文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3(02)
[3]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作用[J]. 黄业传,贺稚非,李洪军,秦刚,王庭,马明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0)
[4]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J]. 张艳芳,任阳,朱琳娜,单体中,汪以真.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01)
[5]仔猪组织基因表达中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J]. 台玉磊,韩立强,杨国庆,王艳玲,常磊,臧猛,武宇晓,王静,张志强,杨国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4)
[6]鳜鱼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的内参选择比较(英文)[J]. 周瑞雪,蒙涛,孟海波,陈敦学,宾石玉,成嘉,符贵红,褚武英,张建社.  动物学研究. 2010(02)
[7]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与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差异表达分析[J]. 张罕星,朱晓彤,束刚,周桂炫,高萍,高淑静,张常明,江青艳,陈瑶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
[8]PPAR-γ在八眉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J]. 王博,吴江维,杨公社.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3)
[9]八眉猪、长白猪及长×八杂交猪肌肉组织中FoxO1基因的表达[J]. 杨燕军,庞卫军,白亮,杨公社.  遗传. 2008(02)
[10]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 张艳君,朱志峰,陆融,徐琼,石琳熙,简序,刘俊燕,姚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7(05)

博士论文
[1]猪脂肪沉积关键基因的筛选及新基因pFAM134B的功能鉴定[D]. 袁章琴.浙江大学 2013
[2]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及功能分析[D]. 崔景香.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应激影响肉仔鸡脂肪沉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D]. 蔡元丽.山东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猪ADD1基因的克隆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D]. 李长龙.东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61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