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A型塞内卡病毒分离鉴定及ICR小鼠感染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5:31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SVA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鼻及蹄部囊泡、糜烂等症状为特征,与口蹄疫病毒(FM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猪传染性水疱病毒(SVDV)及猪水疱性皮疹病毒(VESV)引起的症状难以区分。各年龄段的猪均可以感染该病毒,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困扰。本试验从发生水疱性疾病的猪的水疱液中分离鉴定了SVA毒株,并对ICR小鼠进行感染试验。2017年,南方某猪场发生不明病原引起的水疱性疾病,该场猪均接种过FMDV疫苗。通过RT-PCR方法检测,确定引起该场水疱性疾病的病原为SVA。通过BHK21细胞分离2株病毒,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将分离鉴定的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CH/FuJ/2017与CH/FuJ1/2017,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CH/FuJ/2017与CH/FuJ1/2017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与国内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6.1%98.0%,与SVV-001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与国外参考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A型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质
1.1.1 A型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2 L蛋白
1.1.3 P1 蛋白
1.1.4 P2 蛋白
1.1.5 P3 蛋白
1.2 A型塞内卡病毒的发病机制
1.3 A型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病学
1.4 A型塞内卡病毒的诊断
1.5 A型塞内卡病毒的预防和控制
1.6 小RNA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1.7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细胞
2.1.3 主要试剂
2.1.4 试验动物
2.1.5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2.2 病毒的分离鉴定
2.2.1 样品处理
2.2.2 引物
2.2.3 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2.2.4 样品的RT-PCR检测
2.2.5 细胞培养及传代
2.2.6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2.2.7 TCID50 的测定
2.2.8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2.9 SVA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2.2.10 动物回归试验
2.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
2.3.1 引物设计
2.3.2 标准品的制备
2.3.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
2.3.4 标准曲线绘制
2.3.5 特异性试验
2.3.6 敏感性试验
2.3.7 重复性试验
2.4 SVA感染ICR小鼠试验
2.4.1 感染途径的确定
2.4.2 SVA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的测定
2.4.3 病毒组织脏器分布及病毒载量测定
2.4.4 SVA/ICR-F10 的分离鉴定
2.4.5 SVA/ICR-F10 TCID50 及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4.6 SVA/ICR-F10 感染ICR乳鼠试验
2.4.7 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2.4.8 SVA感染对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分离鉴定
3.1.1 样品的RT-PCR检测
3.1.2 病毒的分离鉴定
3.1.3 TCID50 的测定
3.1.4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3.1.5 SVA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3.1.6 动物回归试验
3.2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
3.2.1 标准品的制备
3.2.2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
3.2.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
3.2.4 特异性试验
3.2.5 敏感性试验
3.2.6 重复性试验
3.3 SVA感染ICR小鼠试验
3.3.1 感染途径的测定
3.3.2 SVA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的测定
3.3.3 组织分布及病毒载量
3.3.4 SVA/ICR-F10 的分离鉴定
3.3.5 SVA/ICR-F10 TCID_(50)及一步生长曲线
3.3.6 SVA/ICR-F10 感染ICR乳鼠试验
3.3.7 中和抗体效价测定
3.3.8 SVA感染对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637546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A型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质
1.1.1 A型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1.1.2 L蛋白
1.1.3 P1 蛋白
1.1.4 P2 蛋白
1.1.5 P3 蛋白
1.2 A型塞内卡病毒的发病机制
1.3 A型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病学
1.4 A型塞内卡病毒的诊断
1.5 A型塞内卡病毒的预防和控制
1.6 小RNA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1.7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细胞
2.1.3 主要试剂
2.1.4 试验动物
2.1.5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2.2 病毒的分离鉴定
2.2.1 样品处理
2.2.2 引物
2.2.3 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2.2.4 样品的RT-PCR检测
2.2.5 细胞培养及传代
2.2.6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2.2.7 TCID50 的测定
2.2.8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2.9 SVA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2.2.10 动物回归试验
2.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
2.3.1 引物设计
2.3.2 标准品的制备
2.3.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
2.3.4 标准曲线绘制
2.3.5 特异性试验
2.3.6 敏感性试验
2.3.7 重复性试验
2.4 SVA感染ICR小鼠试验
2.4.1 感染途径的确定
2.4.2 SVA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的测定
2.4.3 病毒组织脏器分布及病毒载量测定
2.4.4 SVA/ICR-F10 的分离鉴定
2.4.5 SVA/ICR-F10 TCID50 及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4.6 SVA/ICR-F10 感染ICR乳鼠试验
2.4.7 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2.4.8 SVA感染对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分离鉴定
3.1.1 样品的RT-PCR检测
3.1.2 病毒的分离鉴定
3.1.3 TCID50 的测定
3.1.4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3.1.5 SVA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3.1.6 动物回归试验
3.2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
3.2.1 标准品的制备
3.2.2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
3.2.3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
3.2.4 特异性试验
3.2.5 敏感性试验
3.2.6 重复性试验
3.3 SVA感染ICR小鼠试验
3.3.1 感染途径的测定
3.3.2 SVA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的测定
3.3.3 组织分布及病毒载量
3.3.4 SVA/ICR-F10 的分离鉴定
3.3.5 SVA/ICR-F10 TCID_(50)及一步生长曲线
3.3.6 SVA/ICR-F10 感染ICR乳鼠试验
3.3.7 中和抗体效价测定
3.3.8 SVA感染对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637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63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