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祁连山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11-01 20:09
放牧是影响草地土壤系统及引起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围封有利用于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指示土壤质量变化,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本试验以不同强度放牧(轻牧、中牧、重牧)及围封2年后的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为对象,用草地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地上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探究了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及植被间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及各微生物群落的最直接影响因子。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本盖度,灌木盖度、草本地上生物量、各个植物功能群优势植物的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和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同,禾本科重要值及其生物量、杂类草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莎草科重要值和生物量在中牧灌丛草地最高,杂类草重要值在中牧灌丛草地最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放牧强度灌丛草地围封后,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地上生物量,各功能群高度、草本各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下各功能群盖度...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上植被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2.2 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2.1 试验样地设计与样品采集
2.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放牧和围封对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3.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的影响
3.1.1 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
3.1.2 放牧和围封对植物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
3.1.3 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3.2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pH的影响
3.2.3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4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3 地上植被与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
3.4 讨论
3.4.1 不同强度放牧对植被的影响
3.4.2 不同放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地上植被特性
3.4.3 不同强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4 不同放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特性
3.4.5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不同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4.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1.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4.1.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4.2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PLFA数量的影响
4.2.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3 总PLFA主成分分析
4.2.4 土壤微生物PLFA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4.4.2 不同强度放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4.3 不同强度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4.4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土壤微生物总PLFA主成分分析
4.4.5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微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土壤微生物PLFA量与土壤养分及植被的相互关系
5.2 通径分析
5.2.1 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2 细菌PLFA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3 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4 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5 真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6 放线菌PLFA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7 G+/G-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8 细菌/真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9 压力指数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放牧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可提取碳和氮的影响[J]. 顿沙沙,曹继容,贾秀,庞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2]藏北古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短期围封的响应[J]. 高凤,王斌,石玉祥,张更新,王建,斯贵才,韩丛海,袁艳丽,胡盎. 生态学报. 2017(13)
[3]围封与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张义凡,陈林,杨新国,刘学东,李学斌. 北方园艺. 2017(01)
[4]放牧对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J]. 吴昊,杨婷婷,高永,姚国征,党晓宏,张格.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1)
[5]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不同利用强度的短期响应[J]. 林丽,张德罡,曹广民,欧阳经政,刘淑丽,张法伟,李以康,郭小伟. 生态学报. 2016(24)
[6]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与计量[J]. 程琨,岳骞,徐向瑞,闫明,潘根兴.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7]青藏高原生态变化[J].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科学通报. 2015(32)
[8]放牧强度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J]. 林丽,张德罡,曹广民,欧阳经政,柯浔,刘淑丽,张法伟,李以康,郭小伟. 生态学报. 2016(15)
[9]放牧和围封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生物量分配及碳、氮、磷储量的影响[J]. 洪江涛,吴建波,王小丹. 草业科学. 2015(11)
[10]围封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洋,严振英,郭丁,王海霞,苏淑兰,李旭东,傅华. 草业学报. 2015(10)
博士论文
[1]围栏与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形态、群落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D]. 范月君.甘肃农业大学 2013
[2]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 孙大帅.兰州大学 2012
[3]放牧和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D]. 裴世芳.兰州大学 2007
[4]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 焦树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不同年限禁牧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D]. 张伟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不同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苏振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3]放牧方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影响[D]. 刘晓媛.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植被类型及放牧管理下土壤养分的分布研究[D]. 顾振宽.兰州大学 2012
[5]放牧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D]. 陈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王向涛.兰州大学 2010
[7]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D]. 郝金娥.青海大学 2010
[8]长期围封对亚高山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D]. 李赟.新疆农业大学 2009
[9]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分种地上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结构对放牧的响应研究[D]. 赵彬彬.兰州大学 2008
[10]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生态分布及优势真菌的鉴定[D]. 张俊忠.甘肃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0020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上植被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2.2 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2.1 试验样地设计与样品采集
2.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放牧和围封对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3.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的影响
3.1.1 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
3.1.2 放牧和围封对植物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
3.1.3 放牧和围封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3.2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pH的影响
3.2.3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4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3 地上植被与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
3.4 讨论
3.4.1 不同强度放牧对植被的影响
3.4.2 不同放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地上植被特性
3.4.3 不同强度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4 不同放牧灌丛草地围封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特性
3.4.5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不同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4.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1.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4.1.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4.2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1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PLFA数量的影响
4.2.2 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2.3 总PLFA主成分分析
4.2.4 土壤微生物PLFA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4.4.2 不同强度放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4.3 不同强度围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4.4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土壤微生物总PLFA主成分分析
4.4.5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微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不同强度放牧和围封土壤微生物PLFA量与土壤养分及植被的相互关系
5.2 通径分析
5.2.1 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2 细菌PLFA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3 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4 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5 真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6 放线菌PLFA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7 G+/G-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8 细菌/真菌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2.9 压力指数与土壤养分植被通径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放牧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可提取碳和氮的影响[J]. 顿沙沙,曹继容,贾秀,庞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2]藏北古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短期围封的响应[J]. 高凤,王斌,石玉祥,张更新,王建,斯贵才,韩丛海,袁艳丽,胡盎. 生态学报. 2017(13)
[3]围封与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张义凡,陈林,杨新国,刘学东,李学斌. 北方园艺. 2017(01)
[4]放牧对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J]. 吴昊,杨婷婷,高永,姚国征,党晓宏,张格.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1)
[5]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不同利用强度的短期响应[J]. 林丽,张德罡,曹广民,欧阳经政,刘淑丽,张法伟,李以康,郭小伟. 生态学报. 2016(24)
[6]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与计量[J]. 程琨,岳骞,徐向瑞,闫明,潘根兴.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7]青藏高原生态变化[J].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科学通报. 2015(32)
[8]放牧强度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J]. 林丽,张德罡,曹广民,欧阳经政,柯浔,刘淑丽,张法伟,李以康,郭小伟. 生态学报. 2016(15)
[9]放牧和围封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生物量分配及碳、氮、磷储量的影响[J]. 洪江涛,吴建波,王小丹. 草业科学. 2015(11)
[10]围封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洋,严振英,郭丁,王海霞,苏淑兰,李旭东,傅华. 草业学报. 2015(10)
博士论文
[1]围栏与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形态、群落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D]. 范月君.甘肃农业大学 2013
[2]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 孙大帅.兰州大学 2012
[3]放牧和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D]. 裴世芳.兰州大学 2007
[4]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 焦树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不同年限禁牧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D]. 张伟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不同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苏振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3]放牧方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影响[D]. 刘晓媛.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植被类型及放牧管理下土壤养分的分布研究[D]. 顾振宽.兰州大学 2012
[5]放牧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D]. 陈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王向涛.兰州大学 2010
[7]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D]. 郝金娥.青海大学 2010
[8]长期围封对亚高山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D]. 李赟.新疆农业大学 2009
[9]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分种地上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结构对放牧的响应研究[D]. 赵彬彬.兰州大学 2008
[10]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生态分布及优势真菌的鉴定[D]. 张俊忠.甘肃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0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0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