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薄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21:41
目的:为降低辣椒素不良反应,本研究制备了辣椒素缓释体系,它可以比较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提供平稳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方法:本文以聚L-乳酸(PLLA)为载体,以辣椒素为药物模型,利用静电纺丝法和溶液法分别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纤维结构、串珠结构和本体膜结构的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薄膜(分别称为薄膜Ⅰ、薄膜Ⅱ和薄膜Ⅲ)。通过SEM观测其微纳米结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药物释放行为,分别研究了不同载药量(5wt%,10wt%和15wt%)和不同微结构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聚乳酸纤维膜,经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等研究分析表明,10wt%PLLA纳米纤维直径均一,且光滑无串珠结构,是试验的最佳浓度。 2.通过静电纺丝法和溶液法分别成功制备了PLLA/Cap微纳米复合载药薄膜和本体载药薄膜,且微纳米纤维载药薄膜又包括串珠结构和无串珠结构的载药纤维膜。 3.复合纤维膜体外释药试验表明,PLLA/Ca...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辣椒素及其研究概况
1.1.1 辣椒素的理化学性质
1.1.2 辣椒素的生物学作用
1.2 聚乳酸及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概况
1.2.1 聚乳酸的理化性质
1.2.2 聚乳酸在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
第二章 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聚乳酸本体膜的制备
2.2.2 聚乳酸电纺膜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3.2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2.3.3 形状记忆测试
2.4 试验结果
2.4.1 PLLA膜的表面形貌
2.4.2 PLLA本体膜与电纺膜的热性能分析
2.4.3 PLLA本体膜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2.4.4 温度对PLLA电纺膜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纤维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PLLA/Cap复合载药薄膜的电纺溶液的配制
3.2.2 静电纺丝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3.4 体外释药试验
3.5 试验结果
3.5.1 微观结构
3.5.2 辣椒素的释药试验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本体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4.4 体外释药试验
4.5 试验结果
4.5.1 微观结构
4.5.2 辣椒素的体外释药试验
4.6 讨论
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剂量辣椒素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胃黏膜的保护作用[J]. 马虹飞,宋蕾,邵长卿,冯国营. 中国临床研究. 2013(11)
[2]炎性条件对于辣椒素镇痛作用的影响[J]. 宋莉,董英伟,闫全章,张宁宁,陈荣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8)
[3]热处理对PLLA/PDLLA共混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J]. 吕瑞华,邹淑芬,那兵,潘华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辣椒素/SiO2微球的制备[J]. 尚红梅,马永梅,孙睿,李引乾,陈辉玲,童德文,董玲玲,曹新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
[5]黄体酮聚乳酸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 高豪,方炳虎,刘雅红,陈朝喜,唐咏泳,陈建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1(10)
[6]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5-氟尿嘧啶-吲哚美辛-聚乳酸缓释微球[J]. 张严之,李奎锋,黄婷,黄锐,康云清,尹光福. 复合材料学报. 2011(01)
[7]辣椒提取物的体外抑菌研究[J]. 王发金,武艺,何兴国. 四川畜牧兽医. 2010(06)
[8]辣椒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J]. 刘锐,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9]辣椒素类物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J]. 聂乾忠,夏延斌,曾晓楠,方北曙,宾秋实,杨莹. 食品与机械. 2010(01)
[10]辣椒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J]. 杨大春,马双陶,马丽群,罗志丹,冯晓丽,王利娟,曹廷兵,闫振成,刘道燕,祝之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05)
博士论文
[1]辣素/明胶—阿拉伯胶—单宁微囊和纳囊的研究[D]. 邢福保.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静电纺串珠纤维对颗粒蛋白药物的担载[D]. 隋晓.东华大学 2013
[2]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形态及结晶动力学研究[D]. 袁丽娟.长春工业大学 2011
[3]辣椒碱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考察[D]. 张娟.河北医科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01378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辣椒素及其研究概况
1.1.1 辣椒素的理化学性质
1.1.2 辣椒素的生物学作用
1.2 聚乳酸及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概况
1.2.1 聚乳酸的理化性质
1.2.2 聚乳酸在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
第二章 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聚乳酸本体膜的制备
2.2.2 聚乳酸电纺膜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3.2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2.3.3 形状记忆测试
2.4 试验结果
2.4.1 PLLA膜的表面形貌
2.4.2 PLLA本体膜与电纺膜的热性能分析
2.4.3 PLLA本体膜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2.4.4 温度对PLLA电纺膜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纤维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PLLA/Cap复合载药薄膜的电纺溶液的配制
3.2.2 静电纺丝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3.4 体外释药试验
3.5 试验结果
3.5.1 微观结构
3.5.2 辣椒素的释药试验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本体膜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4.4 体外释药试验
4.5 试验结果
4.5.1 微观结构
4.5.2 辣椒素的体外释药试验
4.6 讨论
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剂量辣椒素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胃黏膜的保护作用[J]. 马虹飞,宋蕾,邵长卿,冯国营. 中国临床研究. 2013(11)
[2]炎性条件对于辣椒素镇痛作用的影响[J]. 宋莉,董英伟,闫全章,张宁宁,陈荣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8)
[3]热处理对PLLA/PDLLA共混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J]. 吕瑞华,邹淑芬,那兵,潘华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辣椒素/SiO2微球的制备[J]. 尚红梅,马永梅,孙睿,李引乾,陈辉玲,童德文,董玲玲,曹新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
[5]黄体酮聚乳酸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 高豪,方炳虎,刘雅红,陈朝喜,唐咏泳,陈建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11(10)
[6]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5-氟尿嘧啶-吲哚美辛-聚乳酸缓释微球[J]. 张严之,李奎锋,黄婷,黄锐,康云清,尹光福. 复合材料学报. 2011(01)
[7]辣椒提取物的体外抑菌研究[J]. 王发金,武艺,何兴国. 四川畜牧兽医. 2010(06)
[8]辣椒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J]. 刘锐,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9]辣椒素类物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J]. 聂乾忠,夏延斌,曾晓楠,方北曙,宾秋实,杨莹. 食品与机械. 2010(01)
[10]辣椒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J]. 杨大春,马双陶,马丽群,罗志丹,冯晓丽,王利娟,曹廷兵,闫振成,刘道燕,祝之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05)
博士论文
[1]辣素/明胶—阿拉伯胶—单宁微囊和纳囊的研究[D]. 邢福保.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静电纺串珠纤维对颗粒蛋白药物的担载[D]. 隋晓.东华大学 2013
[2]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形态及结晶动力学研究[D]. 袁丽娟.长春工业大学 2011
[3]辣椒碱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考察[D]. 张娟.河北医科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01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0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