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旋毛虫及其排泄/分泌抗原对BABL/c小鼠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22:51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 spiralis)是一种能在15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人以及爬行动物骨骼肌中形成长期感染的、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树突状细胞(Dendric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机体内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同时也是初次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够强有力地激活初始T细胞,并且决定机体的免疫应答方向。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了在很多寄生虫感染后,宿主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在分化和发育的过程中,一些亚群对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了抑制作用,使寄生虫可以逃避机体的免疫应答或产生免疫耐受,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寄生。为了分析旋毛虫对DC诱导分化的影响,我们采用旋毛虫易感的BALB/c小鼠建立了感染旋毛虫的动物模型,同时设立PBS对照组,在旋毛虫慢性感染的建立和肌幼虫在横纹肌形成包囊的过程中,于旋毛虫感染后的第14、21、28、35、42天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DCs各亚群(CD11c+CD11b+CD8a+、CD11c+CD11b+CD8a-、CD11c+B220+CD8a+和CD11c+B220+CD8a-)的数量变化及DCs表...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旋毛虫概述
        1.1 旋毛虫虫体特征及分类
        1.2 生活史
        1.3 流行病学
        1.4 临床症状
        1.5 旋毛虫病的诊断
        1.6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章 树突状细胞与寄生虫感染
        2.1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及分类
        2.2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3 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2.4 树突状细胞与寄生虫感染
    第三章 旋毛虫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调节
第二篇 研究内容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旋毛虫病的危害与防治[J]. 王海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13(09)
[2]旋毛虫对宿主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 赵葛,杨文涛,王春凤,杨桂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02)
[3]寄生虫感染对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J]. 刘晓霞,朱明,徐琦,丁剑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10)
[4]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马金柱,宋佰芬,崔玉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2)
[5]旋毛虫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段玲欣,关学敏,张传生,芮萍,倪静,苏咏梅,陈丽凤,张西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02)
[6]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 许昌,罗超,胡明道.  医学综述. 2011(08)
[7]旋毛虫属分类方法研究进展[J]. 姚春雨,汪明,刘明远,付宝权.  中国兽医杂志. 2009(01)
[8]旋毛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控制[J]. 吕彪,关现军,马超锋,王岩,张慧政,张龙现.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7(10)
[9]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J]. 刘茜,陆江阳,王晓虹,王宏伟,田光,杨毅,李玲.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7(04)
[10]树突状细胞及其免疫调节功能[J]. 江雁,唐志琴.  山东医药. 2006(26)

硕士论文
[1]旋毛虫感染对小鼠Foxp3+Tregs亚群增殖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初探[D]. 赵葛.吉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01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01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