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动态变化及土壤氮素矿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12:06
  土壤氮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lube Organic Nitrogen,SON)作为土壤氮素中相对较活跃的部分,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在土壤氮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延安市志丹县境内)退耕后人工营造的杏树林(Prunus armeniaca)、沙棘林(Hipophae rhamnoides)、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以及草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随季节、土层深度及坡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可溶性有机氮与土壤基础理化性状的关系,同时研究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揭示土壤供氮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沙棘林在增加土壤SON含量方面优于杏树林及草地,刺槐林及油松林全年平均未表现增加效果。季节及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SON含量有显著影响,随季节变化土壤SON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且春季、冬季土壤SON含量显著高于夏季及秋季。土壤SON在不同坡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变化趋势各...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SON的来源与组成
        1.2.2 不同生态系统土壤SON的影响因素
        1.2.3 土壤SON与土壤氮矿化关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2.2.1 样品采集
        2.2.2 培养实验处理
    2.3 样品分析
        2.3.1 土壤基础指标测定
        2.3.2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矿质氮、土壤游离氨基酸、土壤酶活性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SON的变化特征
    3.1 土壤SON含量的变化特征
    3.2 土壤SON占可溶性总氮比例
第四章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SON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4.1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
        4.1.1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EC值的变化特征
        4.1.2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
    4.2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
        4.2.1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4.2.2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特征
        4.2.3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
        4.2.4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特征
        4.2.5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
        4.2.6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pH值的变化特征
    4.3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4.3.1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4.3.2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4.3.3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4.4 土壤SON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4.5 讨论
第五章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矿化特征
    5.1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矿质氮含量特征
    5.2 不同人工林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累积矿化量特征
    5.3 土壤氮素矿化模型
    5.4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SON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土壤养分质量的评价[J]. 王璐,喻阳华,秦仕忆,钟欣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1)
[2]全球森林土壤氮素总转化速率的调控因素及空间分布[J]. 赵婷,张军辉,王芳,耿世聪.  生态学杂志. 2018(12)
[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素对侵蚀环境的响应[J]. 居萍,李良俊,李丽.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4]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侵蚀红壤氮组分的影响[J]. 聂阳意,陈坦,吕茂奎,张康靖,曾敏,邓翠,任寅榜,谢锦升.  生态学报. 2018(19)
[5]土壤有机氮组分研究进展[J]. 吴汉卿,张玉龙,张玉玲,邹洪涛,虞娜.  土壤通报. 2018(05)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热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J]. 文志,赵赫,刘磊,王丽娟,欧阳志云,郑华,李彦旻.  生态学报. 2019(01)
[7]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时空演变[J]. 张翀,王静,雷田旺,马玲,宋佃星.  干旱区研究. 2018(06)
[8]土壤及凋落物源氮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SON的影响[J]. 马红亮,马芬,邱泓,高人,尹云锋,彭园珍.  生态学报. 2018(22)
[9]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 赵宏飞,何洪鸣,白春昱,张闯娟.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7)
[1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J]. 梁玉峰,谭长银,曹雪莹,何其辉,朱上游,谢雨呈,代兵.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6)

硕士论文
[1]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机氮、可溶性和溶解性有机氮(SON/DON)特征研究[D]. 丁咸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高寒草地土壤氮素及高寒牧草对土壤氮素吸收特征研究[D]. 康清.青海师范大学 2016
[3]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4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34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