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3 23:17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Glasser’s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具有15个血清型和不可分型菌株,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2周龄到4月龄的猪易感,尤其对早期断奶仔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主要通过灭活苗和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单价疫苗免疫不能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所以通过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该病,仍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了副猪嗜血杆菌存在耐药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本研究首先对临床菌株进行了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然后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位点与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和携带内源性质粒菌株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在亚抑制浓度和抑制浓度替米考星作用下的转录组学变化,揭示了亚抑制浓度和抑制浓度(0.25μg/mL和8μg/mL)替米考星的作用机制。...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1 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1.1.2 耐药基因的来源
        1.1.3 非遗传性耐药机理
        1.1.4 多重耐药性机理
        1.1.5 耐药性的进化过程
        1.1.6 耐药性的预测方法
        1.1.7 耐药性消除的研究进展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2.4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相关基因
        1.2.5 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方法
        1.2.6 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措施
        1.2.7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研究
    1.3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1.3.1 细菌中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概况
        1.3.2 青霉素结合蛋白在肽聚糖合成中的作用
        1.3.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的相互作用
    1.4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菌株
        2.2.2 载体
        2.2.3 引物序列
        2.2.4 酶及主要试剂
        2.2.5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2.2.6 主要实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2.3.2 药物敏感性检测
        2.3.3 耐药基因的PCR检测
        2.3.4 质粒小提
        2.3.5 质粒大提
        2.3.6 质粒的测序策略
        2.3.7 DNA操作技术
        2.3.8 采用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2.3.9 热激转化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耐药表型调查结果
        2.4.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4.3 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2.4.4 耐药质粒的同源性比较
    2.5 讨论
        2.5.1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
        2.5.2 副猪嗜血杆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2.5.3 耐药质粒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第三章 分析副猪嗜血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位点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菌株
        3.2.2 引物序列
        3.2.3 主要试剂和抗生素
        3.2.4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3.2.5 主要实验器材
    3.3 试验方法
        3.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3.3.2 副猪嗜血杆菌的ERIC-PCR方法
        3.3.3 质粒小提
        3.3.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
        3.3.5 副猪嗜血杆菌PBPs基因的扩增
    3.4 结果与分析
        3.4.1 58株HPS的基本信息
        3.4.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4.3 58株HPS的进化关系
        3.4.4 HPS PBPs基因的分类
        3.4.5 分析HPS PBPs的突变位点
        3.4.6 PBPs基因的登录号
    3.5 讨论
        3.5.1 副猪嗜血杆菌中PBPs的特点
        3.5.2 HPS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3.5.3 HPS PBPs突变位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
        3.5.4 HPS PBPs突变位点对内源性质粒的影响
第四章 替米考星诱导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转录谱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与药物
        4.4.2 化学试剂
        4.2.3 溶液配方与培养基
        4.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5 试验方法
        4.2.6 Real-time PCR检测
        4.2.7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和分析
        4.3.1 替米考星的抑菌活性试验
        4.3.2 mRNA的提取及纯度检查
        4.3.3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4.3.4 替米考星处理HPS SH0165转录谱的整体变化情况
        4.3.5 RT-PCR验证芯片数据
        4.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4.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内源性质粒的核苷酸序列
    附录2:本研究论文中的附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53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53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