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PRV血清学调查及鉴别野毒/疫苗毒株二重FQ-PCR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3-29 22:29
为了更好的了解河南省猪伪狂犬的流行状况,本次调查通过对本实验室2007-2014年以来血清学数据进行汇总,按照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划分,从时间、空间、畜间三个角度全面分析近几年河南省PR的流行趋势。比较分析得出:2007年-2010年河南省猪伪狂犬g E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0年以后河南省猪伪狂犬g E抗体阳性率持续升高;将2014年检测1373头猪血清抗体数据,按照区域划分为豫东、豫西、豫北、豫南、豫中5个地区,结果显示豫北地区PRV野毒感染率高达66.67%,其次是豫中和豫南地区分别59.51%、53.9%;将2014年766头背景清晰的血清学数据,按照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分群,得出母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分别高达64.21、50%,其次是育肥猪野毒的阳性率为49.01%。虽然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但近几年PR仍呈高爆发趋势,因此如何鉴别野毒和疫苗毒株感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PRV-g D/g E基因序列,选取高度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MGB探针。采用矩阵法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优化最佳退...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病毒的基本特征
1.1.1 病原特点
1.1.2 结构蛋白与功能
1.2 流行特点
1.2.1 传染源
1.2.2 易感动物
1.2.3 传播途径
1.2.4 流行现状
1.3 诊断方法
1.3.1 病原分离鉴定
1.3.2 动物接种
1.3.3 血清学方法
1.3.4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 防控现状
1.4.1 加强日常管理
1.4.2 减少应激因素
1.4.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高质量疫苗
1.4.4 猪群的净化
第2章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2.1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年份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2.2 不同地区猪场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2.3 不同猪群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3 讨论
2.3.1 2007-2014年河南省PRV流行趋势
2.3.2 2014年河南各地区PRV gE抗体阳性率
2.3.3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g E抗体阳性率
第3章 鉴别猪伪狂犬野毒/疫苗株二重FQ-PCR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菌(毒)株及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设备
3.2 方法
3.2.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3.2.2 PRV标准阳性模板的制备
3.2.3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4 灵敏度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特异性试验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
3.2.7 临床应用试验
3.3 结果
3.3.1 PCR扩增结果
3.3.2 菌液鉴定结果
3.3.3 质粒DNA浓度的测定
3.3.4 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的确定
3.3.5 灵敏度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3.6 特异性试验
3.3.7 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
3.3.8 临床应用试验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74619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病毒的基本特征
1.1.1 病原特点
1.1.2 结构蛋白与功能
1.2 流行特点
1.2.1 传染源
1.2.2 易感动物
1.2.3 传播途径
1.2.4 流行现状
1.3 诊断方法
1.3.1 病原分离鉴定
1.3.2 动物接种
1.3.3 血清学方法
1.3.4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 防控现状
1.4.1 加强日常管理
1.4.2 减少应激因素
1.4.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高质量疫苗
1.4.4 猪群的净化
第2章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2.1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年份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2.2 不同地区猪场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2.3 不同猪群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
2.3 讨论
2.3.1 2007-2014年河南省PRV流行趋势
2.3.2 2014年河南各地区PRV gE抗体阳性率
2.3.3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g E抗体阳性率
第3章 鉴别猪伪狂犬野毒/疫苗株二重FQ-PCR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菌(毒)株及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设备
3.2 方法
3.2.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3.2.2 PRV标准阳性模板的制备
3.2.3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4 灵敏度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2.5 特异性试验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
3.2.7 临床应用试验
3.3 结果
3.3.1 PCR扩增结果
3.3.2 菌液鉴定结果
3.3.3 质粒DNA浓度的测定
3.3.4 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的确定
3.3.5 灵敏度测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3.6 特异性试验
3.3.7 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
3.3.8 临床应用试验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74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746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