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发布时间:2023-05-04 01:05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外界环境不良因子抵抗力强,分布范围广,不同菌株的致病性有很大差异,有些菌株作为益生菌已经广泛应用在畜牧、水产多种动物养殖过程中,有些菌株是条件致病菌,容易污染食物,引发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还有些菌株能引起刺参的“腐皮综合症”、骆驼的“脓疱病”、牛的乳房炎等,但尚未见猪感染该菌的报道。 本研究从湖南怀化某猪场采取腹泻耐过仔猪的肝脏样品,分离到一株细菌的纯培养物,经过生化试验、DNA检测、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为一株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另外对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5家猪场的猪粪和污水进行蜡样芽孢杆菌的初步分离调查,从所采样的猪场的污水和粪便中共分离出两株蜡样芽孢杆菌。 实验结果表明,从腹泻耐过仔猪肝脏分离到的细菌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新的菌株,命名为HN1203,该菌株的16SrDNA的序列已上传至GenBank,序列号为JX29496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蜡样芽孢杆菌都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等耐药(R),对氯霉素、新霉素中敏(Ⅰ),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等敏感(S)。毒素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蜡样芽孢杆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3 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毒素
1.4 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湖南怀化某猪场猪肝脏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2.1.1.2 主要仪器设备
2.1.1.3 试验动物
2.1.2 方法
2.1.2.1 培养基的制备
2.1.2.2 技术路线
2.1.2.3 病料采集
2.1.2.4 细菌分离纯化
2.1.2.5 生化鉴定
2.1.2.6 药敏试验
2.1.2.7 16SrDNA检测
2.1.2.8 毒素基因的PCR检测
2.1.2.9 MLST分析
2.1.2.10 动物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细菌培养特征
2.3.2 生化鉴定
2.3.3 药敏试验结果
2.3.4 16SrDNA测定结果
2.3.5 毒素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2.3.6 MLST分析结果
2.3.7 动物试验
2.4 讨论
第三章 湖南某猪场粪便和污水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3.1.1.2 主要仪器设备
3.1.2 方法
3.1.2.1 技术路线
3.1.2.2 病料采集
3.1.2.3 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3.1.2.4 生化鉴定
3.1.2.5 药敏试验
3.1.2.6 MLST分析
3.1.2.7 16SrDNA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结果
3.2.2 生化鉴定
3.2.3 药敏试验结果
3.2.4 MLST分析结果
3.2.5 16SrDNA测定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07638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蜡样芽孢杆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3 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毒素
1.4 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湖南怀化某猪场猪肝脏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2.1.1.2 主要仪器设备
2.1.1.3 试验动物
2.1.2 方法
2.1.2.1 培养基的制备
2.1.2.2 技术路线
2.1.2.3 病料采集
2.1.2.4 细菌分离纯化
2.1.2.5 生化鉴定
2.1.2.6 药敏试验
2.1.2.7 16SrDNA检测
2.1.2.8 毒素基因的PCR检测
2.1.2.9 MLST分析
2.1.2.10 动物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细菌培养特征
2.3.2 生化鉴定
2.3.3 药敏试验结果
2.3.4 16SrDNA测定结果
2.3.5 毒素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2.3.6 MLST分析结果
2.3.7 动物试验
2.4 讨论
第三章 湖南某猪场粪便和污水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3.1.1.2 主要仪器设备
3.1.2 方法
3.1.2.1 技术路线
3.1.2.2 病料采集
3.1.2.3 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3.1.2.4 生化鉴定
3.1.2.5 药敏试验
3.1.2.6 MLST分析
3.1.2.7 16SrDNA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细菌分离与初步鉴定结果
3.2.2 生化鉴定
3.2.3 药敏试验结果
3.2.4 MLST分析结果
3.2.5 16SrDNA测定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07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8076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