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4-02-03 03:22
根据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同时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筛选出最优反应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能够在417bp和368bp处扩增出目标条带,且特异性高。PCR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4℃。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最佳引物浓度均为40 nmol/L。在上述条件下同时检测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DNA的敏感度为1pg,从反应体系的配制到检测完毕所需时间为4h。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本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效率以及准确率高的优点,为同时快速检测上述两种细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中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1.1 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布特点
1.2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点
1.3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
1.4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症状及特点
1.5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6 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 肝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2.1 肝螺杆菌的发现与分类
2.2 肝螺杆菌的理化性质
2.3 肝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肝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2.5 肝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2.6 肝螺杆菌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2.7 肝螺杆菌检测研究进展
第二章 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仪器
2.2 菌株来源
2.3 主要试剂
2.4 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菌种复苏
3.2 细菌形态学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3.3 生化反应鉴定
3.4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3.5 细菌DNA电泳
3.6 细菌DNA浓度测定
3.7 普通PCR扩增
3.8 20μl多重PCR扩增体系
3.9 多重PCR扩增条件
3.10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3.11 电泳胶的制备
3.12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3.13 PCR扩增片段的回收
3.14 DNA片段测序
3.15 多重PCR条件的优化
3.16 多重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3.17 单重PCR敏感度检测
3.18 多重PCR敏感度检测
4. 实验结果
4.1 菌种复苏结果
4.2 革兰氏染色结果
4.3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
4.4 细菌基因组 DNA 电泳
4.5 细菌基因组DNA浓度测定结果
4.6 引物扩增效果
4.7 两种细菌扩增片段测序结果
4.8 多重PCR条件优化结果
4.9 多重PCR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4.10 单一 PCR 敏感度检测结果
4.11 多重 PCR 敏感度检测结果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束语
1.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93629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中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1.1 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布特点
1.2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点
1.3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
1.4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症状及特点
1.5 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6 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 肝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2.1 肝螺杆菌的发现与分类
2.2 肝螺杆菌的理化性质
2.3 肝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肝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2.5 肝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2.6 肝螺杆菌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2.7 肝螺杆菌检测研究进展
第二章 肝螺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仪器
2.2 菌株来源
2.3 主要试剂
2.4 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菌种复苏
3.2 细菌形态学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3.3 生化反应鉴定
3.4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3.5 细菌DNA电泳
3.6 细菌DNA浓度测定
3.7 普通PCR扩增
3.8 20μl多重PCR扩增体系
3.9 多重PCR扩增条件
3.10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3.11 电泳胶的制备
3.12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3.13 PCR扩增片段的回收
3.14 DNA片段测序
3.15 多重PCR条件的优化
3.16 多重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3.17 单重PCR敏感度检测
3.18 多重PCR敏感度检测
4. 实验结果
4.1 菌种复苏结果
4.2 革兰氏染色结果
4.3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
4.4 细菌基因组 DNA 电泳
4.5 细菌基因组DNA浓度测定结果
4.6 引物扩增效果
4.7 两种细菌扩增片段测序结果
4.8 多重PCR条件优化结果
4.9 多重PCR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4.10 单一 PCR 敏感度检测结果
4.11 多重 PCR 敏感度检测结果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束语
1.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93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8936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