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结构及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0 03:47
(一)群落结构 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具有牧草生长茂盛、产草量高、质量好等特点,是其所在区域内重要的天然割草场和放牧场。但近年来,此草原上大面积、高密度发生蝗虫灾害,严重威胁着牧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明确该区蝗虫的群落组成、种间关系及发生动态,对于草原蝗虫的有效管理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1-2012年,对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的蝗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蝗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群落的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群落多样性、群落集团结构、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对在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的8个典型样地的蝗虫群落的调查,以及在样地及其周围的全面捕捉调查,共鉴定出此草原分布的蝗总科6科17属22种蝗虫,其中,斑翅蝗科(Oedipodidae)与网翅蝗科(Arcypteridae)蝗虫种类共计16种,占蝗虫种类总数的72.73%。蝗虫的区系地理成分以古北种为主,占蝗虫种类总数量的72.73%,在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8个典型样地因地形、植被组成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在蝗虫的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上均有着一定差异。 2.受温度、植物群...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草原蝗虫的研究概况
1.1 草原蝗虫的地理分布
1.2 草原蝗虫群落结构
1.3 放牧干扰等对草原蝗虫群落的影响
1.4 蝗虫的种群遗传分化
1.5 草原蝗虫生态阈值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1.6 草原蝗虫的防治
2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
2.1 等位酶
2.2 RAPD
2.3 RFLP
2.4 AFLP
2.5 mtDNA
2.6 微卫星分子标记
2.7 ISSR
2.8 MP-PCR
2.9 SNP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概况
1.3 调查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蝗虫种类组成
2.2 区系地理成分
3 讨论
第三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结构
2.2 空间结构
3 讨论
第四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多样性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蝗虫群落的多样性
2.2 蝗虫群落的相似性
3 讨论
第五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集团结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数据采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集团的划分
2.2 PCA结果
2.3 生态位宽度
2.4 生态位重叠
3 讨论
第六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被调查结果
2.2 蝗虫调查结果
2.3 群落多样性
3. 讨论
第七章 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
第一节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引物筛选
1.5 反应体系的建立
1.6 电泳检测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3 ISSR—PCR扩增结果
2.4 遗传多样性
2.5 遗传相似性
2.6 遗传距离
2.7 遗传分化
第二节 基于线粒体CO Ⅰ和Cyt6基因序列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PCR扩增和产物测序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泳检测及测序结果
2.2 碱基组成及序列变异
2.3 单倍型分析
2.4 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
2.5 遗传多样性及中性检验
2.6 遗传分化分析
2.7 分子变异分析
2.8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
第三节 讨论
1 分子标记的选择
2 单倍型分析
3 遗传多样性
4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第八章 亚洲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引物筛选
1.5 反应体系
1.6 电泳检测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PCR扩增结果
2.2 遗传多样性
2.3 遗传相似性
2.5 遗传距离
2.6 遗传分化
3 讨论
第九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本文编号:3941761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草原蝗虫的研究概况
1.1 草原蝗虫的地理分布
1.2 草原蝗虫群落结构
1.3 放牧干扰等对草原蝗虫群落的影响
1.4 蝗虫的种群遗传分化
1.5 草原蝗虫生态阈值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1.6 草原蝗虫的防治
2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
2.1 等位酶
2.2 RAPD
2.3 RFLP
2.4 AFLP
2.5 mtDNA
2.6 微卫星分子标记
2.7 ISSR
2.8 MP-PCR
2.9 SNP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概况
1.3 调查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蝗虫种类组成
2.2 区系地理成分
3 讨论
第三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结构
2.2 空间结构
3 讨论
第四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多样性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蝗虫群落的多样性
2.2 蝗虫群落的相似性
3 讨论
第五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集团结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数据采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集团的划分
2.2 PCA结果
2.3 生态位宽度
2.4 生态位重叠
3 讨论
第六章 科尔沁草原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设置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被调查结果
2.2 蝗虫调查结果
2.3 群落多样性
3. 讨论
第七章 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
第一节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引物筛选
1.5 反应体系的建立
1.6 电泳检测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3 ISSR—PCR扩增结果
2.4 遗传多样性
2.5 遗传相似性
2.6 遗传距离
2.7 遗传分化
第二节 基于线粒体CO Ⅰ和Cyt6基因序列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PCR扩增和产物测序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泳检测及测序结果
2.2 碱基组成及序列变异
2.3 单倍型分析
2.4 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
2.5 遗传多样性及中性检验
2.6 遗传分化分析
2.7 分子变异分析
2.8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
第三节 讨论
1 分子标记的选择
2 单倍型分析
3 遗传多样性
4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第八章 亚洲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引物筛选
1.5 反应体系
1.6 电泳检测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PCR扩增结果
2.2 遗传多样性
2.3 遗传相似性
2.5 遗传距离
2.6 遗传分化
3 讨论
第九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本文编号:3941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4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