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仔猪Salmonella、Escherichia coli分离鉴定及生物膜与耐药性和毒力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3 22:43
自2010年冬季以来,先后在我国包括安徽在内的多个省份发生了大范围的生猪腹泻疫情,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表现为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根据全国猪病持续监测和调查结果,当前造成生猪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除此之外尚与猪轮状病毒、博卡病毒、猪圆环病毒、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的存在有关。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随着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数量逐年上升,临床用药效果不明显,而生物膜的形成则是细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果,如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毒力的改变等。针对安徽地区的生猪腹泻疫情,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从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两个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围绕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工作:1、采用常规法结合PCR技术,对601份粪便和肠道内容物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结果显示,601份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69株,阳性检出率为11.5%,致病性大肠杆菌129株,阳...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列表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质控菌株
2.1.3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2.1.4 抗生素药敏纸片
2.1.5 试验中所用PCR引物
2.1.6 实验动物
2.1.7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2.2.1.1 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
2.2.1.2 沙门氏菌分离株PCR鉴定
2.2.1.3 沙门氏菌分离株血清型鉴定
2.2.2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2.2.1 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2.2.2.2 大肠杆菌分离株生化鉴定
2.2.2.3 大肠杆菌分离株致病性试验
2.2.2.4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鉴定
2.2.3 分离菌株体外生物膜测定
2.2.4 分离菌株耐药性测定
2.2.4.1 K-B纸片法测定药物敏感性
2.2.4.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测定
2.2.4.3 生物膜细菌与浮游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2.5 细菌LD50测定
2.2.5.1 体外生长曲线的测定
2.2.5.2 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1.1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3.1.2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鉴定
3.2 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情况
3.3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
3.4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生物膜检测结果
3.5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
3.5.1 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结果
3.5.2 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谱
3.5.3 分离菌株中产ESBLs菌株测定结果
3.5.4 分离菌株生物膜与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3.5.5 分离菌株体外生物膜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5.6 浮游细菌和生物膜细菌MIC测定结果
3.5.7 细菌在不同时间形成生物膜时MIC测定结果
3.6 分离株毒力测定
3.6.1 体外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6.2 LD50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情况
4.2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
4.3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药物感受性分析
4.4 细菌生物膜与耐药性关系
4.5 细菌生物膜与毒力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993756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列表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质控菌株
2.1.3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2.1.4 抗生素药敏纸片
2.1.5 试验中所用PCR引物
2.1.6 实验动物
2.1.7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2.2.1.1 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
2.2.1.2 沙门氏菌分离株PCR鉴定
2.2.1.3 沙门氏菌分离株血清型鉴定
2.2.2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2.2.1 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2.2.2.2 大肠杆菌分离株生化鉴定
2.2.2.3 大肠杆菌分离株致病性试验
2.2.2.4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鉴定
2.2.3 分离菌株体外生物膜测定
2.2.4 分离菌株耐药性测定
2.2.4.1 K-B纸片法测定药物敏感性
2.2.4.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测定
2.2.4.3 生物膜细菌与浮游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2.5 细菌LD50测定
2.2.5.1 体外生长曲线的测定
2.2.5.2 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1.1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3.1.2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鉴定
3.2 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情况
3.3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
3.4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生物膜检测结果
3.5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
3.5.1 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结果
3.5.2 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谱
3.5.3 分离菌株中产ESBLs菌株测定结果
3.5.4 分离菌株生物膜与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3.5.5 分离菌株体外生物膜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5.6 浮游细菌和生物膜细菌MIC测定结果
3.5.7 细菌在不同时间形成生物膜时MIC测定结果
3.6 分离株毒力测定
3.6.1 体外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6.2 LD50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情况
4.2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
4.3 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药物感受性分析
4.4 细菌生物膜与耐药性关系
4.5 细菌生物膜与毒力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99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93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