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OmpX过表达对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ΔtolC株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7 12:04

  本文关键词:OmpX过表达对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ΔtolC株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食源性致病菌而备受关注。它可通过污染食物、水源和饲料等造成传播,引起人和动物的肠外组织感染。而生物被膜形成增强了其多重耐药性和体内外抗逆特性,更增加其防控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及影响因子的研究,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外膜蛋白TolC作为革兰氏阴性菌多种外排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介导进入细胞内的分子外排和自身代谢分子、毒素分子的外排,而且在维持外膜完整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TolC参与ExPEC对外界高渗环境的响应性,并通过调节Curli菌毛的合成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蛋白水平研究表明tolC基因缺失可导致外膜蛋白OmpX表达显著降低。OmpX作为毒力蛋白可参与细菌的致病过程,介导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入侵,并参与细菌对外界环境渗透压的适应性。是否OmpX介导TolC失活对ExPEC高渗环境响应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业已证明ompX缺失不影响ExPEC生物被膜形成,故本研究通过在△tolC突变菌株中导入OmpX过表达质粒,进一步探讨OmpX过表达对△tolC株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渗培养条件下ExPEC Omp X表达分析:qRT-PCR检测发现,在NaCl和蔗糖形成的高渗培养基条件下,ExPEC OmpX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OmpX表达可能是ExPEC对环境高渗应激的一种响应机制。2.OmpX过表达菌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构建了ompX全长基因表达质粒pHSG396:ompX,采用电转化方法分别导入ExPEC PPECC42野生株(WT)及其△tolC菌株,构建两种亲本株的OmpX过表达菌株。生长曲线结果表明,OmpX过表达不影响菌株在M9、1/2M9完全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对试验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表明,TolC失活可造成ExPEC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四环素、阿米卡星、SDS的耐药性得到明显改善,但TolC失活同时过表达OmpX时可恢复细菌对这几种药物的耐受性。体外细胞致病试验结果表明,tolC缺失引起ExPEC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黏附侵袭能力和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存活能力显著减弱,但同时过表达OmpX后可部分恢复tolC缺失引起的这些作用。3.OmpX过表达对菌株生物被膜形成和Curli合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价了试验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1/2M9低渗培养条件下,WT、△tolC及其OmpX过表达菌株均呈现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在M9高渗培养基中,△tolC呈现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tolC::ompX恢复了与WT相一致的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而检测了试验菌株在1/2M9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NaCl或蔗糖形成高渗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tolC缺失可导致Ex PEC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高渗环境的抵抗能力减弱,但△tolC::ompX可部分或全部恢复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高渗环境的抵抗。Curli菌毛是ExPEC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成分。本研究采用刚果红平板试验分析了试验菌株的Curli菌毛合成能力,结果显示:在M9培养基中,△tolC株呈现缺乏Curli菌毛的saw菌落表型,而△tolC::ompX株呈现与WT株相似的可形成Curli菌毛的rdar菌落表型;但在1/2M9培养基中试验菌株均呈现rdar菌落表型。进而qRT-PCR检测结果证实,OmpX过表达对△tolC株Curli菌毛合成能力的代偿是由于调控Curli合成相关基因csgB和csgD的转录水平。4.转录组学技术筛选TolC和OmpX调节生物被膜形成的靶标:为进一步探讨TolC和OmpX参与高渗环境抗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学水平分析了高盐和高糖培养条件下WT、△tolC与△tolC::ompX菌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到一系列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抗渗透性相关基因,包括转录调节因子、多压力反应蛋白Bhs A、以及cpx双组份信号系统辅助蛋白CpxP等。总之,ExPEC外膜蛋白OmpX可能通过上调表达响应环境应激,参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量表达OmpX可弥补TolC缺失造成的细菌Curli菌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缺陷。根据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过量表达OmpX对TolC缺失株高渗耐受性和生物被膜的补偿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双组份系统和压力反应系统来完成。
【关键词】:ExPEC 生物被膜 Curli菌毛 高渗应激 TolC OmpX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缩略词(ABBREVIATION)11-13
  • 1 文献综述13-24
  • 1.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概述13-16
  • 1.1.1 大肠杆菌的简介和分类13-14
  • 1.1.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概述14
  • 1.1.3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分析14
  • 1.1.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14-15
  • 1.1.5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诊断和防治15-16
  • 1.2.生物被膜概述16-20
  • 1.2.1.生物被膜概述及危害16
  • 1.2.2.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的参与因子16-19
  • 1.2.3 生物被膜形成的调节机制19-20
  • 1.2.4 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控制和清除20
  • 1.3.大肠杆菌外膜蛋白概述20-24
  • 1.3.1.外膜蛋白简介、结构、分类及功能20-21
  • 1.3.2.外膜蛋白Tol C概述21-22
  • 1.3.3 外膜蛋白Omp X概述22-24
  • 2.研究目的和意义24-25
  • 3.材料与方法25-35
  • 3.1 材料25-28
  • 3.1.1 菌株和质粒25-26
  • 3.1.2 主要试剂、试剂盒与仪器26-27
  • 3.1.3 主要培养基、抗生素及相关溶液的配置27-28
  • 3.2 方法28-35
  • 3.2.1 引物设计与合成28-29
  • 3.2.2 猪源Ex PEC的复苏增殖和基因组DNA提取29
  • 3.2.3 质粒的小量制备29
  • 3.2.4 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9
  • 3.2.5 WT::omp X和△tol C::omp X菌株的构建29-30
  • 3.2.6 试验菌株生长特性的测定30
  • 3.2.7 试验菌株对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30-31
  • 3.2.8 细胞黏附侵袭能力测定31
  • 3.2.9 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测定31
  • 3.2.10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31-32
  • 3.2.11 Curli合成能力的评价32
  • 3.2.12 高渗应激环境对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的影响32
  • 3.2.13 Curli菌毛转录水平验证32-33
  • 3.2.14 q RT-PCR验证高渗条件Omp X的表达量33-34
  • 3.2.15 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34
  • 3.2.16 数据分析34-35
  • 4.结果与分析35-46
  • 4.1 PPECC42全基因组测序35
  • 4.2 过表达菌株的构建并验证表达35-36
  • 4.3 生长特性评价测定36-37
  • 4.3.1 遗传稳定性评价36-37
  • 4.3.2 生长曲线测定37
  • 4.4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37-38
  • 4.5 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分析38
  • 4.6 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分析38-39
  • 4.7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39-42
  • 4.7.1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39-40
  • 4.7.2 高渗应激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40
  • 4.7.3 Curli合成能力评价40-41
  • 4.7.4 q RT-PCR验证Curli合成相关基因csg D和csg B的转录表达41-42
  • 4.8 q RT-PCR检测高渗条件下Omp X的表达量42
  • 4.9 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42-46
  • 4.9.1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42-43
  • 4.9.2 靶标差异基因的筛选43-46
  • 5 讨论46-49
  • 5.1 Omp X与Tol C相互作用调节细菌抗渗透应激和生物被膜的形成46
  • 5.2 转录组学测序寻找在生物被膜和抗渗透方面的差异基因46-47
  • 5.3 差异基因cpx P和bhs A在生物被膜和抗渗透方面的功能47-49
  • 6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61
  • 附录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彤;陈晶瑜;韩北忠;李春雷;;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控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2 郭生玉,李胜岐,刘勇,孙继梅,周秀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豚鼠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3 王玎;李兴禄;;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张连波;高庆国;张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1期

5 梁歌宏;宋诗铎;孙二琳;王哲;祁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1年08期

6 金城;;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9期

7 梁林慧;刘德稳;;生物被膜与细菌相关感染的机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9期

8 高宗良;谷元兴;赵峰;刘永生;;生物被膜主动分散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2期

9 丁进亚;黄前川;徐娟;陈鹏;曹军皓;;置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与生物被膜形成[J];医学综述;2012年06期

10 邹自英;杨继勇;朱冰;汪璐;曾平;熊杰;;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中秋;赵光举;;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善良;;生物被膜与生物被膜病——呼吸系统致病细菌耐药的又一个问题[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3 卜倩倩;伍勇;;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芸;柴栋;梁蓓蓓;白楠;王睿;;细菌生物被膜研究文献计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原;柯蕊;和平;潘双;李亚明;赵玉杰;杨芬;;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及外排泵系统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金卉;周锐;康名松;罗锐;蔡旭旺;陈焕春;;副猪嗜血杆菌地方分离株和标准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周颖;曲迪;侯征;薛小燕;罗晓星;;RIP衍生物抑制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10 邹彬彬;漆涌;伍勇;;粪肠球菌相关基因,QS-frs系统与生物被膜形成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朝阳医院 张洪玉教授;生物被膜病在作怪[N];健康报;2000年

2 张洪玉;生物被膜病与慢性肺部感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曾立明;细菌盖“棉被”药物难显效[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李聪然 钱皎;密度感知系统研究——为控制PA耐药提供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记者 董敬民;北京局科研工作再传捷报[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琪;Shewanella oneidensis呼吸作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侯博;TolC在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陆秀红;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转录后全局调控蛋白RsmA_(Xcc)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赵玉林;大环内酯类药物对S.suis体外生物被膜QS系统及毒力因子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磊;RovM和RovA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6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崔冬清;氧浓度变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孔晋亮;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和体内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董洪燕;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鉴定、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王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佳;双J管生物被膜细菌耐药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黄卫锋;以群感效应分子为靶点的鱼腥草素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机制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冯凡;干酪乳酸杆菌代谢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体外抑菌效果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煜琛;基于群体感应分析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晓博;猪源粪肠球菌Esp的原核表达及部分LPXTG基序样物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许晶;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体外干预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黄骏;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基因rpoE的鉴定及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张秀平;鸭源鸡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吴义龙;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生物被膜特性及形成相关基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孙莉娜;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被膜状态下耐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OmpX过表达对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ΔtolC株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58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