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生态扩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07:01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生态扩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动物扩散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扩散是动物扩大分布区、基因交流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生态扩散指个体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运动。生态扩散强调过程,主要考虑生物的分布和多度。高原鼢鼠(M.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位置。高原鼢鼠的繁殖、栖息地选择以及危害草地健康与其扩散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分布区,通过栖息地植被和土壤调查、标志重捕法、无线电追踪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原因、扩散性别和扩散时间;并采用远红外夜视仪和近红外触发相机监测的方法,探究高原鼢鼠的扩散方式。以期为控制地下啮齿动物危害和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潜在原因。在高原鼢鼠栖息地设置不同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下降,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降低幅度依次为禁牧区中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表明随着放牧强度下降,离开原有栖息地的高原鼢鼠数量增多。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原鼢鼠栖息地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发现禁牧区的土壤容重(0.84g/cm3)和地上生物量(323g/m2)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区(P0.05),重牧区的土壤紧实度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区,禁牧区的禾草功能群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区(P0.05),但禁牧区杂类草功能群产量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区(P0.05)。以上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地上生物量、禾草产量和杂类草产量的显著变化导致禁牧区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相对其它三个区大幅下降,因此,栖息地质量的改变是导致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原因之一,对土壤和植被性状的5个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栖息地的土壤紧实度是影响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首要因素。2.扩散性别。利用开发的10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高原鼢鼠共79个个体进行性别偏倚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中共检测出49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12,遗传分化系数Fst较低平均为0.139。雌、雄个体的平均分配指数(mAIc)分别为雌性个体AIc=1.086±0.385,雄性个体AIc=-1.390±0.786。利用标志重捕法初捕30只高原鼢鼠,其中雄性13只,雌性17只。次年重捕到13只个体,雄性4只,雌性9只。雄性重捕率为30.7%,雌性重捕率为52.9%。同时利用无线电追踪37只个体,其中雄性26只,雌性11只。当年失联个体中,雄性失联率为76.9%,雌性失联率为13.5%。基于以上3种方法的研究结果,高原鼢鼠存在偏雄性扩散。3.扩散时间。利用标志重捕法在次年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对高原鼢鼠进行重捕,发现秋季重捕率(0%)明显低于春季重捕率(43.3%),同时无线电追踪表明高原鼢鼠在9月的失联率(85.7%)明显高于春季,而10月份失联率为35.7%。因此推测高原鼢鼠扩散时间应该在6-9月。4.扩散方式。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和远红外夜视仪,在6-7月份,观察到高原鼢鼠存在地面活动和采食现象,地面活动的高原鼢鼠占总样本的13.5%,而地上活动时间与扩散时间重合,因此推测高原鼢鼠存在地上扩散的可能性。
【关键词】:生态扩散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6
【目录】:
  • 摘要2-4
  • Summary4-8
  • 第一章 前言8-10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10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2.1 扩散的概念10
  • 2.2 扩散的原因10-12
  • 2.2.1 资源竞争和种群密度增长假说10-11
  • 2.2.2 避免近交假说11
  • 2.2.3 饱和—未饱和扩散假说11
  • 2.2.4 社群凝聚假设11
  • 2.2.5 综合原因11-12
  • 2.3 扩散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2.3.1 扩散对象和扩散性别12
  • 2.3.2 扩散时间12-13
  • 2.3.3 扩散方式13
  • 2.3.4 扩散距离13-14
  • 2.4 扩散的研究方法14-16
  • 2.4.1 无线电追踪技术14
  • 2.4.2 标志重捕法14
  • 2.4.3 分子生物学方法14-16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3.1 研究内容16-17
  • 3.2 技术路线17-18
  • 第四章 材料与方法18-26
  • 4.1 研究区概况18
  • 4.2 研究对象18-19
  • 4.3 试验设计19-21
  • 4.3.1 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潜在原因19-20
  • 4.3.2 高原鼢鼠生态扩散对象、时间和方式20-21
  • 4.4 研究方法21-25
  • 4.4.1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调查21
  • 4.4.2 土壤物理性质调查21
  • 4.4.3 植被性状调查21
  • 4.4.4 分子生物学方法21-23
  • 4.4.5 无线电追踪方法23
  • 4.4.6 标志重捕法23-24
  • 4.4.7 热像仪监测24
  • 4.4.8 红外触发相机监测24-25
  • 4.5 数据处理25-26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26-37
  • 5.1 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原因26-30
  • 5.1.1 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变化26
  • 5.1.2 土壤容重的变化26-27
  • 5.1.3 土壤紧实度变化27-28
  • 5.1.4 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28
  • 5.1.5 植物功能群产量的变化28-29
  • 5.1.6 土壤、植被性状与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29-30
  • 5.2 扩散性别30-34
  • 5.3 扩散时间34
  • 5.4 扩散方式34-37
  • 第六章 讨论37-42
  • 6.1 高原鼢鼠生态扩散的原因37-38
  • 6.3 高原鼢鼠扩散性别38-39
  • 6.4 高原鼢鼠扩散方式39
  • 6.5 高原鼢鼠扩散时间39-42
  • 第七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51
  • 致谢51-53
  • 作者简介53-54
  • 导师简介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帅;花立民;聂中南;郑阳;;草地干重排序快速监测方法在高寒草甸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5年12期

2 杨慧;马建章;戎可;;被动式电子标签用于花鼠种群动态研究的可行性[J];生态学报;2013年20期

3 花立民;楚彬;周延山;刘丽;谈吉荣;;基于WEB的甘肃啮齿动物数据库构建及在教学和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3年06期

4 周建伟;花立民;左松涛;苏军虎;王巧玲;;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J];草业科学;2013年04期

5 何晓红;韩秀丽;关伟军;田可川;张文彬;马月辉;;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10个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J];生物多样性;2012年02期

6 王利清;武晓东;付和平;甘红军;杨玉平;;阿拉善地区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J];中国草地学报;2012年01期

7 刘锦上;张卫国;江小雷;卫万荣;葛庆征;;高原鼢鼠洞道空间对高寒草甸植被性状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年06期

8 张德勇;;高原鼢鼠的危害与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1年07期

9 孙飞达;龙瑞军;郭正刚;刘伟;干友民;陈文业;;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周雪荣;郭正刚;郭兴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中的作用[J];草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芳君;白颈长尾雉遗传学分析及性别偏倚扩散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胡晓鹏;布氏田鼠扩散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生态扩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7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