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茶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L-茶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L-茶氨酸(L-theanine)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在试验动物中选取体重状况接近的的育肥猪7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8个重复。各组日粮组成如下,对照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饲喂添加200 mg/kg、500 mg/kg、1 000 mg/kgL-茶氨酸日粮,采用奥饲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收集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数据并作分析,试验期37 d。获得如下试验结果:L-茶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1)试验3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9d时试验1、2组育肥猪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试验15d后,试验3组育肥猪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9d、36d时试验2组育肥猪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阶段各组料重比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由此可以看出,日粮中添加1000mg/kg的L-茶氨酸能够明显的提高肥育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水平的影响。(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的ALT、AST、ALB和GLU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试验2、3组血清TP显著升高(P0.05);(2)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MDA、GSH-Px无显著性变化,试验3组的COR和ALP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的COR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的IgG水平显著增加(P0.05),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因子IgA和IgM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1000mg/kg的L-茶氨酸可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总蛋白和IgG水平,降低血清COR、ALP和IL-10的含量,改善育肥猪机体抗氧化和免疫能力。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除22d和29d外采食次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1d、15d和36d采食次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的采食次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食时间都显著或者极显著增加;试验2、3组采食时间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采食次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采食速度呈现显著或者不显著的变化;其中,1d~29d试验3组的采食速度无显著变化(P0.05),在36d时试验3组采食速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采食速度在1d~22d显著降低,在29d~36d试验2组采食速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试验1组采食速度在1d~22d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29d~36d试验1组采食速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添加1000mg/kg茶氨酸可增加育肥猪日采食时间和采食速率,缩短到达肥育目标的时间。总之,日粮中添加1000mg/kg的L-茶氨酸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能有效改善育肥猪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和免疫能力,并缩短育肥周期。
【关键词】:L-茶氨酸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免疫水平 采食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8.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文献综述13-25
- 第一章 养猪业发展及L-茶氨酸研究进展13-25
- 1.1 国内养猪业生产13-14
- 1.2 国外养猪业生产14-15
- 1.3 氨基酸添加剂15-17
- 1.3.1 氨基酸添加剂的种类15
- 1.3.2 氨基酸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15-17
- 1.4 功能性氨基酸17-18
- 1.4.1 功能性氨基酸的概念17
- 1.4.2 功能性氨基酸的作用17-18
- 1.5 茶氨酸18-22
- 1.5.1 茶氨酸理化性质19
- 1.5.2 茶氨酸的代谢途径和生理作用19-21
- 1.5.3 茶氨酸的制备合成21-22
- 1.6 奥饲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22-23
- 1.6.1 工作原理23
- 1.6.2 测定系统的组成23
- 1.7 采食行为学研究进展23-25
- 1.7.1 行为学定义23-24
- 1.7.2 动物行为学研究24
- 1.7.3 采食行为学研究24-25
- 试验研究25-47
- 前言25-27
- 第二章 L-茶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7-35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27-29
-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27-28
-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28-29
- 2.1.3 数据处理29
- 2.2 结果29-33
- 2.2.1 L-茶氨酸对肥育猪采食量的影响29-30
- 2.2.2 L-茶氨酸对肥育猪体重的影响30-31
- 2.2.3 L-茶氨酸对育肥猪料重比的影响31-32
- 2.2.4 L-茶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32
- 2.2.5 育肥猪体重与采食量Logistic模型及回归方程建立32-33
- 2.3 讨论33-34
- 2.3.1 L-茶氨酸对肥育猪采食量的影响33
- 2.3.2 L-茶氨酸对肥育猪体重的影响33
- 2.3.3 L-茶氨酸对育肥猪料重比的影响33-34
- 2.3.4 L-茶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34
- 2.3.5 育肥猪体重与采食量Logistic模型及回归方程建立34
- 2.4 小结34-35
- 第三章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水平的影响35-40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35-36
- 3.1.1 试验材料35
-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35-36
- 3.1.3 数据处理36
- 3.2 结果36-37
- 3.2.1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6
- 3.2.2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36-37
- 3.2.3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37
- 3.3 讨论37-39
- 3.3.1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7-38
- 3.3.2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38
- 3.3.3 L-茶氨酸对育肥猪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38-39
- 3.4 小结39-40
- 第四章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40-47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40-41
- 4.1.1 试验材料与设计40
-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40-41
- 4.1.3 数据处理41
- 4.2 结果41-45
- 4.2.1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次数的影响41-42
- 4.2.2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时间的影响42-43
- 4.2.3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速度的影响43-44
- 4.2.4 育肥猪采食行为与采食量Logistic模型及回归方程建立44-45
- 4.3 讨论45-46
- 4.3.1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次数45
- 4.3.2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时间45
- 4.3.3 L-茶氨酸对育肥猪采食速度的影响45-46
- 4.3.4 育肥猪采食行为与采食量Logistic模型及回归方程建立46
- 4.4 小结46-47
-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内容47-48
- 结论47
- 创新点47
- 进一步研究内容47-48
- 参考文献48-54
- 附录54-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雨顺;李勤;黄建安;刘仲华;;茶氨酸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韩海华;周斌星;;茶氨酸研究及其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年04期
3 张星海;周晓红;陆旋;王岳飞;;茶多酚生产水相中茶氨酸分离技术研究[J];茶叶科学;2008年06期
4 石亚亚;贾尚智;闵彩云;;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年01期
5 吴春兰;王娟;黄亚辉;;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0年03期
6 阮雪莲;;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宁井铭;史成颖;陈琪;梁进;宛晓春;张正竹;;茶氨酸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陈日春;;茶氨酸的存在和意义[J];广东茶叶科技;1987年02期
9 齐桂年;;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贵州茶叶;2001年02期
10 汤鈯;茶氨酸的合成、药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静;李健权;钟兴刚;;茶氨酸的生理功能 制备方法及应用[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媛;王健;;茶氨酸的最新研究进展[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勤;陈岱卉;龚雨顺;李娟;田丽丽;赵淑娟;黄建安;;茶氨酸生物合成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林;宛晓春;陈键;张应根;;茶氨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5 陆文渊;成浩;王丽鸳;周健;;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优化[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文娴;王丽鸳;成浩;黎星辉;;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成浩;高秀清;;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贤波;王丽鸳;成浩;周健;;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的构建[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贺喜;陈继华;张石蕊;肖文军;侯德兴;;利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分析植物源L-茶氨酸对炎症诱导模型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网络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敏;沈新南;姚国英;;茶氨酸延缓运动性疲劳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铮奎;茶氨酸:氨基酸的佼佼者[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徐铮奎;茶氨酸:21世纪“新天然镇静剂”[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景平;茶氨酸应用前景广阔[N];健康报;2008年
4 本期主讲人: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江波;茶氨酸及其生理活性(上)[N];中国食品报;2009年
5 主讲人: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江波;茶氨酸及其生理活性(中)[N];中国食品报;2009年
6 本期主讲人: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江波;茶氨酸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李天舒;茶氨酸可抑制烟瘾[N];健康报;2010年
8 记者 白毅;茶氨酸有过滤重金属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记者 许琦敏;戒烟妙招:边吸烟边祛瘾[N];文汇报;2010年
10 徐勇;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喝茶有助抵御病毒[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帅玉英;γ-谷氨酰转肽酶的纯化和性质及其用于L-茶氨酸的生物制备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龚雨顺;茶氨酸的分离机理与定量分析及抗衰老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莹;儿茶素单体及高纯茶氨酸现代分离制备技术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史成颖;茶树幼根EST文库构建及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5 雷明盛;茶氨酸刺激树突状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杨怡;茶氨酸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递质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英;茶氨酸产生菌的选育[D];广东药学院;2009年
2 浦荷芳;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L-茶氨酸酶法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宇;茶氨酸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4 侯善欣;L-茶氨酸对降低白酒醉酒度及其缓解肝损伤的效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5 马林龙;油茶中茶氨酸的检测和茶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傅嘉懿;Bacillus subtilis γ-谷氨酰转肽酶的发酵及其在L-茶氨酸制备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7 刘通;日粮添加L-茶氨酸对断奶仔猪的抗应激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李宁;L-茶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朱文娴;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构建及其诱导合成条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靓;茶氨酸保健功效研究及其保健食品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L-茶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0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