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寒草甸土壤和植被对外源碳、氮添加及围封、刈割的响应
本文关键词:藏北高寒草甸土壤和植被对外源碳、氮添加及围封、刈割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藏北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摘要】:大气氮沉降逐年增加,导致全球氮循环紊乱。氮循环紊乱可能会引起碳循发生变化。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尚存争议,而外源碳对青藏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在西藏那曲古露镇封育草甸开展,在前三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梯度碳(蔗糖)、氮(尿素)添加和围栏、刈割、碳、氮添加交互试验,探究碳、氮添加以及围栏刈割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生物量以及土壤p H和C、N、P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内容开展研究:1碳、氮添加对藏北高寒草甸土壤和植被的影响。2碳、氮添加、围栏封育和刈割及其交互作用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p H和C、N、P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碳、氮添加对围栏封育五年的高寒草甸地上植物生物量有显著(P0.05)增加的作用,对自然退化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围栏封育对草地地上植物生物量有显著(P0.05)增加的作用。2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P0.05)的影响。围栏封育五年的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自然退化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3氮添加显著(P0.05)降低高寒草甸土壤p H,但是N添加引起草地p H的降低在第二年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碳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p H没有显著(P0.05)影响,但是碳添加影响高寒草甸土壤p H在季节间的变化。4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有显著(P0.05)影响,氮添加显著(P0.05)减少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表层全氮含量。但是在第二年均能够得到恢复。围栏封育五年的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高于自然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围栏封育五年的草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自然退化草地土壤全氮含量。围栏封育五年的草地土壤全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自然退化草地土壤全磷含量。5碳、氮添加一方面能增加土壤表层全氮含量,同时也会使得土壤全氮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
【关键词】:藏北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引言8-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草地生态系统碳、氮添加及围栏、刈割研究概况10-13
- 1.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概况10
- 1.2 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概况10-11
- 1.3 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研究概况11-12
- 1.4 围栏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研究概况12-13
- 第二章 碳、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13-33
- 1 材料和方法13-17
- 1.1 研究区域13-14
- 1.2 研究方法14-16
- 1.2.1 实验设计14-15
- 1.2.2 采样及处理15
- 1.2.3 测定方法15-16
- 1.3 数据计算16
- 1.4 数据分析16-17
- 2 结论17-29
- 2.1 群落地上生物量17-18
- 2.2 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18-19
- 2.3 土壤pH19-21
- 2.4 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21-23
- 2.4.1 土壤有机碳21-22
- 2.4.2 土壤轻组有机碳22-23
- 2.5 土壤全氮和轻组氮23-27
- 2.5.1 土壤全氮23-25
- 2.5.2 土壤轻组全氮25-27
- 2.6 土壤全磷和轻组全磷27-29
- 2.6.1 土壤全磷27-28
- 2.6.2 土壤轻组全磷28-29
- 3 讨论29-33
- 3.1.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29-30
- 3.1.1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地上植物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29-30
- 3.1.2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地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30
- 3.2.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pH和C、N、P30-33
- 3.2.1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pH30-31
- 3.2.2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31
- 3.2.3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全氮和轻组全氮的影响31-32
- 3.2.4 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全磷和轻组全磷的影响32-33
- 第三章 围栏、刈割和碳、氮添加对青藏北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的影响33-52
- 1 材料和方法33-34
- 1.1 研究区域33
- 1.2 研究方法33-34
- 1.2.1 实验设计33-34
- 1.2.2 采样与分析34
- 1.2.3 测定方法34
- 1.3 数据计算34
- 1.4 数据分析34
- 2 结果34-49
- 2.1 群落地上生物量34-36
- 2.2 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36-37
- 2.3 土壤pH37-40
- 2.4 土壤有机碳40-43
- 2.5 土壤全氮43-46
- 2.6 土壤全磷46-49
- 3 讨论49-52
- 3.1.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49
- 3.1.1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49
- 3.1.2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49
- 3.2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pH和C、N、P49-52
- 3.2.1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 p H49-50
- 3.2.2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50
- 3.2.3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全氮50-51
- 3.2.4 围栏封育、碳添加、氮添加、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全磷51-52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1 结论52
- 2 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年,周华坤,沈振西;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形成过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J];草地学报;2001年03期
2 姚德良,张强,沈振西,谢正桐;高寒草甸小气候考察研究[J];草地学报;2003年04期
3 王慧春;赵修堂;王启兰;;青海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J];青海草业;2006年04期
4 吴世仁;马玉秀;;甘南州高寒草甸草原昆虫区系调查简报[J];甘肃农业;2008年02期
5 梁东营;林丽;李以康;王溪;曹广民;;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2010年01期
6 范晓梅;刘光生;王一博;任东兴;王根绪;;长江源区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变化对蒸散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6期
7 罗亚勇;张宇;张静辉;卡召加;尚伦宇;王少影;;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2年02期
8 张裴雷;方华军;程淑兰;徐敏杰;李林森;党旭升;;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甲烷吸收的早期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3期
9 虎彪;;金川县高寒草甸植被的特征及其利用途径的初步探讨[J];中国牦牛;1985年04期
10 刘海原;;玉树地区高寒草甸的类型及其利用价值[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秀红;郑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王文颖;;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力;刘彩琴;郑中朝;周学辉;肖西山;焦婷;冯瑞林;李伟;苗小林;;青海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氮、硫的季节变化及其盈缺分析[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6 姚德良;张强;谢正桐;;高寒草甸陆气水热交换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7 孙飞达;龙瑞军;;鼠类活动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陶贞;沈承德;孙彦敏;高全洲;易惟熙;李英年;;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平;赵新全;徐世晓;赵同标;赵伟;;冬季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对实验增温响应的初步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陈建明;漫游伊犁草原[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琳;资源有效性对植物及其共生丛枝菌根真富群落的调控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苗福泓;青藏高原东北缘草地植物群落对放牧利用强度和降水变异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君勇;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功能对环境干扰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6年
4 芦晓飞;西藏米拉山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章志龙;氮素添加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8 刘佳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文淑均;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种子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刘e,
本文编号:550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5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