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油脂 母猪 妊娠后期 哺乳期 繁殖性能 乳成分 血液指标 激素指标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30头健康体况相近的4-7胎二元杂交母猪,按照每组平均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6各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从妊娠80天到哺乳21天分别给试验组母猪饲喂添加2%棕榈油脂肪粉、豆油、棕桐油、牛油和鸭油的饲粮。2%棕榈油脂肪粉为原场常用,在此试验做为对照组。妊娠期限制饲喂量,哺乳期3天后自由采食。试验结果如下:(1)母猪繁殖性能方面:豆油组、牛油组、鸭油组的产活仔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65%、12.37%、12.37%。豆油组的初生窝重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6.53%。对照组的哺乳期采食量极显著高于鸭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鸭油组的背膘损失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的活产键仔率、仔猪初生重、断奶发情间隔、PSY无显著差异。(2)母猪初乳成分方面:豆油组的乳脂比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分别高39.3%、18.16%、40.65%,对照组的乳脂比棕榈油组、牛油组、鸭油组分别高26.87%、15.99%、27.57%,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各组间的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3)母猪血液生理指标方面:各组间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都无显著差异。(4)母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对照组和鸭油组的总蛋白极显著高于牛油组(P0.01),同时对照组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鸭油组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豆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球蛋白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对照组、豆油组和鸭油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棕榈油组、鸭油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1)。牛油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鸭油组(P0.05)。尿素氮方面,鸭油组极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1),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各组间的白球比、谷丙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5)母猪血清免疫指标方面:鸭油组的补体C4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1),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各组间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C3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6)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方面:各组间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总抗氧化能力方面,牛油组表现最佳。(7)母猪血清激素指标方面:鸭油组的孕酮显著高于对照组、豆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各组间的雌二醇、催乳素、瘦素、脂联素无显著差异。(8)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方面:鸭油组的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豆油组和鸭油组的育成率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方面,以对照组表现最佳,但与其他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油组的断奶个体重最大,分别比对照组、豆油组、棕榈油组、鸭油组高6.03%、15.47%、8.20%、16.01%,但差异不显著(P0.05)。牛油组的日增重和腹泻率也表现最佳。(9)哺乳仔猪血清免疫指标方面: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G极显著高于牛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棕榈油组也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鸭油组的免疫球蛋白M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豆油组、棕榈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补体C4方面,鸭油组极显著高于牛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豆油组、棕榈油组(P0.05)。各组间的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C3无显著差异。(10)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对照组的球蛋白显著高于牛油组(P0.05)。牛油组的白球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1),同时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尿素氮方面,鸭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均无显著差异。(11)经济效益方面:棕榈油脂肪粉组产值最高。但鸭油组比对照组、豆油组、棕榈油组、牛油组更能降低饲粮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棕榈油脂肪粉较适宜母猪生产。如果能采取一定措施提高鸭油组采食量,也可以用鸭油替代棕榈油脂肪粉。
【关键词】:油脂 母猪 妊娠后期 哺乳期 繁殖性能 乳成分 血液指标 激素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8.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油脂的分类、营养作用及其应用12
- 1.1.1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12
- 1.2 油脂的营养生理作用12-14
- 1.2.1 供能与贮能作用12-13
- 1.2.2 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的调节13
- 1.2.3 促进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13
- 1.2.4 构成生物体组织的成分13
- 1.2.5 油脂的其他生理作用13-14
- 1.3 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转运14-15
- 1.3.1 脂肪的消化14
- 1.3.2 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14-15
- 1.3.3 脂类的转运15
- 1.4 几种饲用油脂的介绍15-16
- 1.4.1 豆油15
- 1.4.2 棕榈油15-16
- 1.4.3 牛油16
- 1.5 脂肪在能繁母猪上的应用16-18
- 1.5.1 饲粮中添加脂肪对泌乳期母猪采食量的影响16-17
- 1.5.2 饲粮中添加脂肪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17
- 1.5.3 饲粮中添加脂肪对母猪背膘及发情间隔的影响17
- 1.5.4 饲粮中添加脂肪对母猪乳成分的影响17-18
- 1.6 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8-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3
- 2.1 试验的时间、地点与材料19
- 2.2 试验猪只的选择与分组19
- 2.3 试验设计与饲粮19-20
- 2.4 饲养方法与管理20-21
- 2.5 试验样品的收集与指标的测定21-22
- 2.5.1 母猪繁殖性能21
- 2.5.2 仔猪生长性能21
- 2.5.3 母猪血清采集与测定指标21-22
- 2.5.4 初乳的采集与测定22
- 2.5.5 经济效益22
- 2.6 数据处理22-23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3-35
- 3.1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23-24
- 3.2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初乳常规成分的影响24-25
- 3.3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25-26
- 3.4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6-27
- 3.5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27-28
- 3.6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28-29
- 3.7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29-30
- 3.8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30-31
- 3.9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31-32
- 3.10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2-33
- 3.11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33-35
- 第四章 讨论35-42
- 4.1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35-36
- 4.1.1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35
- 4.1.2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的影响35-36
- 4.1.3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影响36
- 4.2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初乳常规成分的影响36
- 4.3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6-38
- 4.3.1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蛋白相关指标的影响36-37
- 4.3.2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营养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37-38
- 4.4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38
- 4.5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38-39
- 4.6 添加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39
- 4.7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39-40
- 4.8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40
- 4.9 添加不同油脂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40-4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2-45
- 5.1 小结42-43
- 5.2 本文总结43-44
- 5.3 本文创新之处44
- 5.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健;覃志彪;;4种不同脂肪源对太平洋鲑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廷彬;林承焰;田敏;徐慧;;葡北油田葡Ⅰ油组夹层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余嫦娥;;新沟油田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王保战;胡望水;谢山立;杨奇超;;下二门油田H_2Ⅲ油组储层相控确定性模拟[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4 王红艳;;王场、广华、黄场油田潜4~3油组油层认识及开发潜力[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光大期货 曹洁;供应问题成油价软肋[N];证券时报;2008年
2 记者 张贵志 通讯员 刘青;埕海油田沙河街油组开发效果喜人[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明泰 通讯员 单朝玉 胡强;上产“绿叶”变“红花”[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李祖诗邋吴刚;高含盐小油田日增产从24吨跃为47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曾旺;瀚海明珠——塔中4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记者 李明泰;河南油田“科技油”份额增至5.94%[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柴光磊 吕德群;两青年大胆质疑 魏16井“返老还童”[N];中国石化报;2000年
8 戴莹 胡涛;巧布“探油针” 搜寻致密油[N];中国石化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刘国安;站在新起点 追踪黑“太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磊;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组油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卢时林;辽河油田锦607区块储层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安钰;麻黄山西区块长6、长8油组油藏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鲁锋;新沟地区新下Ⅱ油组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殷金平;官195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卓清;不同油脂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5 霍永珲;秦皇岛32-6油田明下段Ⅲ油组储层特征与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欢;老爷庙油田庙北东一段Ⅱ油组储层研究与建模[D];长江大学;2012年
7 韩晶晶;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挖潜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超;老爷庙油田庙北东一段Ⅱ油组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陈江贻;新沟地区新下Ⅱ油组法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D];长江大学;2015年
10 孙婧;马东油田板O-板Ⅲ油组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62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