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6 14:24
本文关键词: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人工草地 生物量 土壤养分
【摘要】: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人工草地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584) 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基金(GSAU-STS-1417)资助
【分类号】:S812
【正文快照】: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1-2]。高寒草地是三江源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对于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素固定等生态功能起着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法伟;韩道瑞;郭小伟;李以康;曹广民;;青藏高原芨芨草型温性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理论碳增汇潜力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9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楠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壤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2 王振群;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退化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D];青海大学;2009年
3 韩会阁;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6302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