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奶公犊早期断奶不同晡育方案对犊牛2~6月龄粗饲料采食能力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1 03:12

  本文关键词:奶公犊早期断奶不同晡育方案对犊牛2~6月龄粗饲料采食能力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奶公犊 早期断奶 哺育方案 粗饲料 生长发育


【摘要】:以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平均出生时间1.83d的中国荷斯坦公犊36头,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9组而进行不同哺育方案的早期断奶的前期研究为基础,于试验日龄达2月龄犊牛实测平均体重为82.00kg时开始本试验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前期不同哺育方案为基础(后效因子),以不同来源的能量饲料,甘露寡糖、微生态制剂的不同添加水平为试验因子。2~4月龄、4~6月龄两个生长阶段的蛋白全部来源于以豆粕为主的常规植物性蛋白,能量饲料分别来源于蒸汽压片玉米、普通玉米+4%植物油、普通玉米3种不同的能量饲料;甘露寡糖设为0.00%、0.08%、0.16%三个不同的添加水平;微生态制剂设为0.00%、0.10%、0.20%三个不同的添加水平;前期哺育方案分别为代乳料7周+犊牛料1周过渡(7+1)、代乳料5周+犊牛料3周过渡(5+3)、代乳料3周+犊牛料5周过渡(3+5)3种方案,研究奶公犊早期断奶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2~6月龄粗饲料采食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优化方案,为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早期断奶人工培育及公犊牛的肉牛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奶公犊早期断奶不同哺育方案下,2~4月龄阶段调控犊牛生长发育和粗饲料采食能力的优化因子组合为甘露寡糖0.08%、7周龄代乳+1周龄过渡的前期哺育方案、微生态制剂0.20%及普通玉米+4%植物油,甘露寡糖为主效因子,前期哺育方案、微生态制剂为次效因子;4~6月龄阶段为7周龄代乳+1周龄过渡的前期哺育方案、普通玉米、甘露寡糖0.08%及微生态制剂0.10%,前期哺育方案为主效因子,能量饲料来源、甘露寡糖为次效因子。本试验中2~6月龄阶段的综合优化因子组合为7周龄代乳+1周龄过渡的前期哺育方案、甘露寡糖0.08%、微生态制剂0.10%及普通玉米+4%植物油,前期不同的哺育方案为整个试验阶段的主效因子,甘露寡糖、微生态制剂为次效因子,能量饲料来源的影响最小。该优化组合方案下,试验犊牛2~4月龄、4~6月龄阶段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62、1340g,粗饲料DMI分别为1.87、2.73kg/头/天,增重收益分别为22.37、23.29元/头/天。结果表明,奶公犊早期断奶人工哺育阶段其消化道形态与机能的发育生物学进程及消化酶系统的发育完善与哺育方案密切相关。2~4月龄阶段,犊牛的消化道免疫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合理的甘露寡糖添加水平可弥补犊牛消化道形态与机能发育的不足,普通玉米+4%植物油以其含能较高、适口性好对该阶段犊牛的生长发育与采食能力的调控效果较好。4~6月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犊牛的消化道形态与机能及消化酶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免疫机能,甘露寡糖、微生态制剂的影响降低,而奶公犊早期断奶人工哺育阶段合理长度的代乳哺育期能有效促进犊牛消化功能的完善,增强犊牛的粗饲料采食能力及消化吸收能力。2~6月龄整个试验阶段,既是犊牛前胃与真胃同步发育,也是由以真胃小肠消化为主逐渐过渡为以前胃消化为主的特殊生物学阶段,前期不同的哺育方案为调控的主效因子。7周龄代乳+1周龄过渡的方案以其代乳料中的甘露寡糖、微生态制剂及复合酶不仅对犊牛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能较提早更换为固体饲料的5周龄代乳+3周龄过渡、3周龄代乳+5周龄过渡的方案更好地促进瘤胃微生物菌群建立和补充消化道酶系统的发育不足,更有利于前胃形态机能的发育与完善,调控效果最优。
【关键词】:奶公犊 早期断奶 哺育方案 粗饲料 生长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词表8-9
  • 前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0
  • 1.1 奶公犊资源利用现状10-12
  • 1.1.1 奶公犊资源的国外利用现状10-11
  • 1.1.2 奶公犊资源的国内利用现状11-12
  • 1.2 奶公犊早期断奶技术的应用12-13
  • 1.3 代乳料与犊牛料的研究进展13-18
  • 1.3.1 犊牛的消化代谢特点13-14
  • 1.3.2 代乳料的研究进展14-17
  • 1.3.3 犊牛料的研究进展17-18
  • 1.4 粗饲料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18-20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3. 材料与方法21-25
  • 3.1 试验设计21-23
  •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21
  • 3.1.2 试验时间及地点21
  • 3.1.3 试验日粮及日粮营养水平21-22
  • 3.1.4 试验设计22-23
  • 3.2 饲养管理与测定项目23-24
  • 3.2.1 饲养管理23
  •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23-24
  • 3.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24
  • 3.3 数据分析及统计24-25
  • 4. 结果与分析25-43
  • 4.1 犊牛的生长发育25-32
  • 4.1.1 2~6 月龄犊牛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25-26
  • 4.1.2 2~6 月龄犊牛ADG正交优化分析26-28
  • 4.1.3 犊牛体尺发育28-32
  • 4.2 犊牛的采食能力32-39
  • 4.2.1 犊牛干物质采食量32-35
  • 4.2.2 犊牛粗饲料DMI正交优化分析35-37
  • 4.2.3 犊牛粗饲料DMI占比正交优化分析37-39
  • 4.3 犊牛培育成本39-43
  • 4.3.1 犊牛料重比39-40
  • 4.3.2 犊牛增重收益40-41
  • 4.3.3 犊牛增重收益的正交优化分析41-43
  • 5.讨论43-48
  • 5.1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 2~6 月龄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43-44
  • 5.1.1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ADG的调控效果43
  • 5.1.2 早期断奶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体尺发育的影响43-44
  • 5.2 早期断奶不同哺育方案对 2~6 月龄犊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44-45
  • 5.3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 2~6 月龄犊牛粗饲料采食能力的影响45-46
  • 5.3.1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粗饲料DMI的调控效果45
  • 5.3.2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粗饲料DMI占比的调控效果45-46
  • 5.4 早期不同哺育方案对犊牛增重收益的影响46-48
  • 6. 小结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9
  • 附录 研究生阶段学业概况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廷义;;奶公犊的培育及开发利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2 曲永利;曹剑;苑炳利;蒋微;;黑龙江省奶公犊资源利用情况调查[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李伟;殷元虎;周景明;黄萌;;用奶公犊牛生产中高档牛肉的方法[J];当代畜牧;2010年03期

4 张新颖;韩向敏;王顺成;张强龙;;甘肃省奶公犊资源利用现状探讨[J];中国牛业科学;2012年01期

5 楼学勤,郎镜水,梅友春;利用奶公犊培育肉牛的效果[J];中国畜牧杂志;1983年03期

6 蔡纯英,倪文龙;奶公犊育肥做菜牛值得提倡[J];浙江畜牧兽医;1986年03期

7 杨军达,杨化文;奶公犊牛肉的生产[J];养殖技术顾问;2000年04期

8 王淮,徐载春,赵益元,张容;农村条件下乳肉兼用公犊培育技术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1年06期

9 王卫国;我国奶公犊牛育肥肉用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乳业;2002年07期

10 李影球,邹隆树,李爱友,方运雄;公犊牛代谢试验集尿方法的改进[J];当代畜牧;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昝林森;刘扬;林立亚;郝怀志;;国内外利用奶牛公犊生产小白牛肉现状及展望[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2 昝林森;王卓;刘永峰;;向奶牛要牛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谐牛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罗晓林;吴伟生;贡科;谢荣请;王天福;罗光荣;杨平贵;安添午;李华德;周明亮;张伟;;不同哺乳方式对牦牛公犊肉品品质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余文莉;;奶公犊育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体会[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跃明;板桥久雄;;补饲棕榈仁饼和富马酸对阉公犊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心壮;孟庆翔;崔振亮;解祥学;任丽萍;;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代乳料对奶公犊粪样细菌区系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元庆;孟庆翔;王芳;杨效民;贺东昌;;开食料中蒸汽压片和膨化处理玉米及全脂大豆对荷斯坦公犊生长和肌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桂林生;昝林森;赵宪林;刘桂要;黄磊;;奶牛公犊生长性能与血清中GPT、GOT及LDH活性相关性研究[A];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鹏标;杨盛兴;廖文琪;;创新思维在牧场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文仙;奶公犊成为新的肉牛牛源[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2 记者谢玲;高档小牛肉将实现国产化[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王红蕾;黑龙江奶公犊直线育肥技术全国领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4 记者 许晓惠;中·荷加强小犊牛资源利用合作项目[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5 宋显文;黑龙江首次引进小白牛养殖项目[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6 张仕权 殷国利;奶牛带公犊 饲养效益高[N];河南科技报;2002年

7 李小霞;犊牛育肥效益好[N];云南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昕涧;原奶中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奶公犊消化系统及胰腺发育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燕;奶公犊早期断奶不同晡育方案对犊牛2~6月龄粗饲料采食能力与生长发育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3 林立亚;饲养方式对奶牛公犊生长、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扬;饲养方式对奶牛公犊生长发育及血液四种激素水平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召兄;不同蛋白能量比日粮对奶牛公犊育肥效果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6 赵艳坤;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永超;日粮组成对奶公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任万平;暖季放牧加补饲对新疆褐牛公犊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9 张双奇;奶牛公犊瘤胃发育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于彦;不同质量粗饲料对荷斯坦公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53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653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