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2:00

  本文关键词: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酵母 好食脉孢霉 发酵 糟渣 类胡萝卜素


【摘要】:本研究以醋糟、豆腐渣、马铃薯渣、苹果渣以及梨渣为主要原料,通过红酵母发酵以及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协同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并使糟渣粗纤维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从而提高糟渣的营养价值与饲用效果。本研究主要内容:1、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前期试验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酵母菌菌苔呈现橙红色,多数细胞呈圆形或者卵圆形,以芽殖为繁殖方式,可同化多种碳源与氮源,且26S rDNA D1/D2区测序结果与NCBI中相关序列(登录号:FJ795010,Rhodotorula sp. M13)相似度为100%,因此可确定其为红酵母(Rhodotorula)。2、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豆腐渣酸解条件及红酵母发酵豆腐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优酸解条件为盐酸浓度1mol/L,温度100℃,酸解时间3.5h,料液比1:10;豆腐渣酸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29.1%;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龄48h,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pH6.0,摇床转速250rpm,发酵时间120h,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红酵母的生物量达12.31g/L,类胡萝卜素产量达2.67mg/L、含量达216.901μg/g生物量。3、利用红酵母发酵糟渣,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糟渣混合发酵最适配比为苹果渣:梨渣:豆腐渣=3:1:1。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龄48h,接种量7mL/10g干基,发酵温度28℃,pH自然(实测pH6.0),含水量70%,发酵时间120h,装瓶量8g/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发酵,红酵母的生物量达82.24mg/g,类胡萝卜素产量达7.56μg/g、含量达91.93μg/g生物量。4、利用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结果:好食脉孢霉发酵、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协同发酵五种糟渣均可高产类胡萝卜素,其中混菌发酵醋糟菌体生物量达49.22mg/g,类胡萝卜素产量达28.03μg/g、含量达569.48μg/g生物量。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与发酵对照相比,其粗纤维总量降低15.2%,酸性洗涤纤维总量降低15.7%,中性洗涤纤维总量降低14.9%,差异均极显著(P0.01);真蛋白总量提高5.1%,差异显著(P0.05)。混菌发酵醋糟与发酵对照相比,粗纤维总量降低22.2%,酸性洗涤纤维总量降低23.9%,中性洗涤纤维总量降低22.8%,差异均极显著(P0.01);粗蛋白总量提高3.4%,差异显著(P0.05);真蛋白总量提高9.9%,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红酵母利用糟渣进行发酵,可高产类胡萝卜素;好食脉孢霉和红酵母协同发酵糟渣,可显著降低糟渣粗纤维含量,提高真蛋白含量,并高产类胡萝卜素。该研究为把价廉质劣的糟渣开发为高附加值的类胡萝卜素功能生物饲料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红酵母 好食脉孢霉 发酵 糟渣 类胡萝卜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
【目录】:
  • 摘要8-9
  • 文献综述9-16
  • 1 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9-11
  • 1.1 红酵母概述9
  • 1.2 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9-11
  • 2 好食脉孢霉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11-12
  • 2.1 好食脉孢霉概述11
  • 2.2 好食脉孢霉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11-12
  • 3 类胡萝卜素的研究12-13
  • 3.1 类胡萝卜素概述12
  • 3.2 类胡萝卜素作用的研究进展12-13
  • 4 糟渣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13-16
  • 4.1 糟渣概述13-14
  • 4.2 糟渣发酵的研究进展14-16
  • 前言16-17
  • 试验一 红酵母的鉴定17-25
  • 1 材料与方法17-20
  • 1.1 材料17-18
  • 1.1.1 菌种17
  • 1.1.2 主要仪器17-18
  • 1.1.3 主要试剂18
  • 1.2 培养基18
  • 1.3 试验方法18-20
  • 1.3.1 酵母菌的形态学鉴定18
  • 1.3.2 酵母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8-19
  • 1.3.3 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19-20
  • 2 结果与分析20-24
  • 2.1 酵母菌的形态学鉴定20-21
  • 2.2 酵母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21-22
  • 2.2.1 碳源同化试验21-22
  • 2.2.2 氮源同化试验22
  • 2.2.3 维生素需要量鉴定试验22
  • 2.2.4 温度试验22
  • 2.3 酵母菌分子生物学鉴定22-24
  • 2.3.1 基因组总DNA质量鉴定22-23
  • 2.3.2 PCR扩增23
  • 2.3.3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23-24
  • 3 讨论24
  • 4 小结24-25
  • 试验二 红酵母发酵豆腐渣酸解液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25-42
  • 1 材料与方法25-32
  • 1.1 材料25-26
  • 1.1.1 菌种25
  • 1.1.2 豆腐渣25-26
  • 1.1.3 主要仪器26
  • 1.1.4 主要试剂及配制26
  • 1.2 培养基26
  • 1.2.1 红酵母斜面培养基26
  • 1.2.2 红酵母液体种子培养基26
  • 1.3 试验方法26-32
  • 1.3.1 红酵母斜面及液体种子培养26-27
  • 1.3.2 豆腐渣酸解条件优化27
  • 1.3.3 红酵母发酵豆腐渣酸解液产类胡萝卜素条件优化27-28
  • 1.3.4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28-32
  • 1.3.5 数据处理32
  • 2 结果与分析32-40
  • 2.1 豆腐渣营养成分测定结果32
  • 2.2 豆腐渣酸解条件优化32-36
  • 2.2.1 盐酸浓度的优化结果32-33
  • 2.2.2 温度的优化结果33
  • 2.2.3 时间的优化结果33-34
  • 2.2.4 料液比的优化结果34
  • 2.2.5 正交试验结果34-35
  • 2.2.6 验证试验结果35-36
  • 2.3 红酵母发酵豆腐渣酸解液产类胡萝卜素条件优化36-39
  • 2.3.1 接种龄的优化结果36
  • 2.3.2 接种量的优化结果36-37
  • 2.3.3 pH的优化结果37
  • 2.3.4 温度的优化结果37-38
  • 2.3.5 转速的优化结果38
  • 2.3.6 发酵时间的优化结果38-39
  • 2.3.7 装液量的优化结果39
  • 2.4 已优化条件下红酵母发酵豆腐渣结果39-40
  • 3 讨论40-41
  • 4 小结41-42
  • 试验三 红酵母发酵糟渣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42-54
  • 1 材料与方法42-46
  • 1.1 材料42-43
  • 1.1.1 菌种42
  • 1.1.2 糟渣42-43
  • 1.1.3 主要仪器、试剂43
  • 1.2 培养基43
  • 1.3 试验方法43-46
  • 1.3.1 红酵母斜面及液体种子培养43
  • 1.3.2 红酵母发酵糟渣及条件优化43-45
  • 1.3.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45-46
  • 1.3.4 数据处理46
  • 2 结果与分析46-52
  • 2.1 各种糟渣营养成分测定结果46
  • 2.2 红酵母发酵单一糟渣结果46-47
  • 2.3 红酵母发酵混合糟渣结果47-48
  • 2.4 红酵母发酵混合糟渣条件优化48-52
  • 2.4.1 接种龄的优化结果48-49
  • 2.4.2 接种量的优化结果49
  • 2.4.3 温度的优化结果49-50
  • 2.4.4 初始含水量的优化结果50-52
  • 2.5 已优化条件下红酵母发酵混合糟渣结果52
  • 3 讨论52-53
  • 4 小结53-54
  • 试验四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的研究54-66
  • 1 材料与方法54-57
  • 1.1 材料54
  • 1.1.1 菌种54
  • 1.1.2 糟渣54
  • 1.1.3 主要仪器、试剂54
  • 1.2 培养基54-55
  • 1.2.1 红酵母培养基55
  • 1.2.2 好食脉孢霉培养基55
  • 1.3 试验方法55-57
  • 1.3.1 红酵母斜面及液体种子培养55
  • 1.3.2 好食脉孢霉斜面及液体种子培养55
  • 1.3.3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方法55-56
  • 1.3.4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方法56
  • 1.3.5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56
  • 1.3.6 数据处理56-57
  • 2 结果与分析57-64
  • 2.1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结果57-59
  • 2.1.1 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结果57
  • 2.1.2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协同发酵糟渣结果57-58
  • 2.1.3 好食脉孢霉发酵糟渣产类胡萝卜素结果58
  • 2.1.4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协同发酵糟渣产类胡萝卜素结果58-59
  • 2.2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结果59-64
  • 2.2.1 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结果59
  • 2.2.2 好食脉孢霉扩大发酵醋糟结果59-60
  • 2.2.3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协同发酵醋糟结果60
  • 2.2.4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产类胡萝卜素结果60-61
  • 2.2.5 红酵母和好食脉孢霉发酵醋糟营养成分变化结果61-64
  • 3 讨论64-65
  • 4 小结65-66
  • 全文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2
  • Abstract72-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臣;阮榕生;林向阳;陈卫江;罗爱香;陈金海;;红酵母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05期

2 魏艳敏,但汉斌,周与良;长江水中红酵母菌种类调查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孙锡凤;蒋万春;;红酵母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4年15期

4 杨洲平;黄乾明;任君;裴亮;;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刘钢,王玉香,周与良;鱼体上红酵母(Rhodotorula)菌的分布[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周鲜娇;田丽;梁如璞;邹文达;;一株海洋红酵母的鉴定及其培养基的优化[J];水产科学;2012年02期

7 赵山山;石楠;张利平;;红酵母系统发育及番茄红素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8 胡秀彩;戚冰洁;顾丹;梁爽;吕爱军;;斑马鱼肠道中一株红酵母(Rhodotorula)的分离与鉴定[J];生物技术;2011年04期

9 孙奕,陈,

本文编号:688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688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