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筛选与冻干条件研究
本文关键词:绵羊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筛选与冻干条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益生菌 体外发酵 反刍动物 干物质降解率 发酵参数 冻干条件
【摘要】:本文通过体外法研究了9株不同的益生菌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筛选出效果优良的菌株,9株菌分别为:酿酒酵母1号、酿酒酵母2号、热带假丝酵母1号、产朊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东方伊萨酵母、酿酒酵母3号、热带假丝酵母2号、枯草芽孢杆菌,编号为:S1、Y10、S13、S8、S14、S9、S3、Y7、C。以复合菌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复合菌株对体外发酵的影响,探讨复合菌种添加的优越性。通过对冻干保护剂的研究及对冻干工艺的优化,制作出了活力较高的菌粉。并对复合菌粉添加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一,在不同底物下,9株菌的pH值呈降低的趋势,S3菌体蛋白浓度显著增高。精粗比3:7底物下,各组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均有所增加,S8组乙丙比显著提高。7:3底物下S1、Y10、S8、S14、S9、C组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有所提高;S9、S3、Y7、C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增高,S1、Yl0、S13、S8、S14组显著降低;Y7组乙丙比显著提高。精粗比3:7底物下S1、S14、S9、C可以作为复合菌株备用;精粗比7:3底物下S3、S9、C、Y7作为复合菌株备用。通过在体外条件下对复合菌株进一步研究得出,同种复合菌液在不同底物下随精粗比提高pH值和乙丙比降低,干物质降解率、产气量、菌体蛋白和TVFA的浓度呈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在精粗比3:7底物下CL组(由S1、S14、S9、C组成)能显著提高pH值;JL组(由S3、S9、C、Y7组成)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氮和菌体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CL和HH组(由S1、S14、S9、S3、C、Y7组成)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氮浓度显著增高;HH组TVFA浓度最高。在精粗比7:3底物下,各组pH值、产气量、氨氮浓度均显著增高。通过组合效应计算得出在两种底物下HH组均为最佳组合。试验二,通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酿酒酵母为试验代表菌株,选取脱脂牛乳、甘油和蔗糖作为保护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对发酵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出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脱脂牛乳15g/100ml、甘油8g/100ml、蔗糖l0g/100ml,存活率为89.77%。通过对添加保护剂比例、预冻时间和冷冻抽干时间的研究得出,当保护剂添加的比例为1:1,在-20℃℃预冻1h,-80℃℃预冻2h,冷冻抽干24h获得的存活率最大。经验证存活率达89.9%。试验三,通过体外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底物下复合菌粉不同添加水平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复合菌粉能够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促进氨氮产生,同时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0.08%添加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益生菌 体外发酵 反刍动物 干物质降解率 发酵参数 冻干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17
- 1.1 微生态制剂的概述10
- 1.2 生产微生态制剂可用菌种10
- 1.3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应用研究10-13
- 1.3.1 芽孢杆菌类10-11
- 1.3.2 乳酸菌类11-12
- 1.3.3 酵母菌类12-13
- 1.4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13-14
- 1.4.1 调节微生态平衡13
- 1.4.2 生物拮抗13
- 1.4.3 生物夺氧13
- 1.4.4 促进有益菌群生长13-14
- 1.5 微生态制剂加工工艺14-15
- 1.5.1 冷冻干燥技术14-15
- 1.5.2 喷雾干燥技术15
- 1.5.3 气流干燥技术15
- 1.6 微生态制剂存在的主要问题15-16
- 1.7 目的和意义16-17
- 2 益生菌种筛选17-41
- 2.1 单一益生菌种筛选17-32
- 2.1.1 材料与方法17-18
- 2.1.2 试验设计18
- 2.1.3 试验步骤18
- 2.1.4 测定指标的样品处理方法18-19
- 2.1.5 指标的测定方法19-22
- 2.1.6 结果及分析22-30
- 2.1.7 讨论30-32
- 2.1.8 小结32
- 2.2 复合菌株的筛选32-41
- 2.2.1 材料与方法33
- 2.2.2 试验设计33
- 2.2.3 试验步骤33
- 2.2.4 测定指标的样品处理方法33
- 2.2.5 指标的测定方法33
- 2.2.6 结果及分析33-38
- 2.2.7 讨论38-40
- 2.2.8 小结40-41
- 3 益生菌粉制作工艺的研究41-45
- 3.1 冻干保护剂的研究41-43
- 3.1.1 试验材料和方法41
- 3.1.2 正交试验设计41-42
- 3.1.3 正交试验结果42-43
- 3.2 冻干工艺优化43
- 3.2.1 试验材料及方法43
- 3.2.2 正交试验设计43
- 3.2.3 正交试验结果43
- 3.3 结论43-45
- 4 益生菌制剂添加水平的研究45-52
- 4.1 益生菌粉添加水平对瘤胃发酵体系影响的研究45-51
- 4.1.1 材料与方法45
- 4.1.2 试验设计45
- 4.1.3 试验步骤45
- 4.1.4 测定指标的样品处理方法45
- 4.1.5 指标的测定方法45
- 4.1.6 结果及分析45-50
- 4.1.7 讨论50-51
- 4.2 小结51-52
- 5 总体讨论52-53
- 5.1 益生菌对干物质降解的影响52
- 5.2 益生菌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52-53
- 6 总体结论、创新点与展望53-54
- 6.1 总体结论53
- 6.2 创新点53
- 6.3 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1
- 作者简介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恩亮;刘晓牧;穆阿丽;庞玉合;杨在宾;杨维仁;吴乃科;;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4~6月龄犊牛增重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杨平平;甄玉国;王晓磊;赵巍;于中英;;不同精粗比底物下不同添加剂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3年09期
3 汪利;刘爱国;吕忠华;张黎黎;李元浩;董建伟;;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肉牛生产性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畜禽种业;2014年04期
4 潘晓花;王梦芝;付聪;王洪荣;;饲粮精粗比和添加硫胺素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1期
5 易学武;张石蕊;;奶牛日粮精粗比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2006年03期
6 曹丹;王金旭;张永平;李平;王亚静;;奶牛日粮精粗比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8年09期
7 李亚学;王佳X;孙华;彭永佳;茅慧玲;吴跃明;刘建新;;不同精粗比下添加维生素B_(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10期
8 王吉峰,王加启;泌乳奶牛日粮精粗比对饲料瘤胃降解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07期
9 王仁杰;薛白;阎天海;王之盛;刘江波;;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6期
10 郜玉钢,高秀华,王晓伟,李光玉,杨福合,王凯英;梅花鹿饲粮适宜精粗比的研究[J];特产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相玉;毛胜勇;张耿;姚文;朱伟云;;不同精粗比日粮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云章;毛胜勇;陈洁;周利芬;朱伟云;;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对不同精粗比底物的发酵特性研究[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梦芝;李国祥;曹恒春;王洪荣;卢占军;;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瘤胃内微生物蛋白循环影响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云章;毛胜勇;姚文;朱伟云;;瘤胃真菌与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对不同精粗比底物的发酵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树聪;王加启;王吉峰;;日粮精粗比对泌乳奶牛瘤胃蛋白质消化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潘晓花;付聪;王梦芝;王洪荣;;日粮精粗比和添加硫胺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凯英;李光玉;崔学哲;刘佰阳;杨福合;;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对雄性梅花鹿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8 汪水平;王加启;龚月生;李树聪;王吉峰;;日粮精粗比对泌乳奶牛瘤胃及小肠pH值的影响[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姜雪元;张树坤;张源淑;;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泌乳山羊肝脏蛋白表达谱及物质代谢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王东升;张瑞阳;朱伟云;毛胜勇;;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与盲肠微生物发酵及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耿芝;酵母菌添加对饲喂不同精粗比饲粮肉牛瘤胃发酵、养分降解和血浆代谢组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苑;日粮精粗比对大足黑山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聂彪彪;不同精粗比日粮对三个年龄阶段伊犁马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鹏;日粮精粗比对组胺在奶山羊瘤胃中生成和肝脏中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崔安;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舍饲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冀国珍;绵羊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筛选与冻干条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徐志军;不同精粗比柠条饲料对羔羊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7 陈宁;日粮精粗比对断奶初期犊牛瘤胃内环境及粗饲料降解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娟;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和山羊瘤胃上皮屏障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刘清清;日粮精粗比对绵羊消化和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伟民;不同精粗比玉米青贮和水稻秸青贮饲喂奶牛效果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0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6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