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本文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猪的繁殖障碍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初产母猪产弱仔、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与PCR技术等,其中最常应用的是血凝抑制试验。该病与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凝性脑炎、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体病引起的流产易混淆,可通过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及病原分离与鉴定等方面加以区别。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分离 血清学诊断
【分类号】:S858.28
【正文快照】: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洪芬,任裕其,尹锦霞,梁红梅,姚柏莲;广东省猪细小病毒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1995年12期
2 彭春香,,杨冬莲;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1996年02期
3 王宝华 ,李建苓;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J];河北畜牧兽医;1996年04期
4 刘诤;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报告[J];畜牧兽医杂志;1996年04期
5 汪志铮;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J];饲料研究;1998年09期
6 耿鑫,王丽英;母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J];养猪;1998年02期
7 曹日亮,马启军;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J];山西农业;1998年05期
8 史为民;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1999年05期
9 郭芳,王丽华;一起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报告[J];贵州畜牧兽医;1999年06期
10 王光坤;华蓥市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及防制[J];四川畜牧兽医;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正飞;陈焕春;吴斌;琚春梅;曹胜波;;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崔保安;杨明凡;王学斌;张素梅;徐端红;;自制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二联灭活苗对后备母猪免疫效果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猪繁殖障碍病的鉴别[N];河北科技报;2002年
2 陕西秦牧科技公司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刘安典;谨防猪场新病蔓延[N];陕西科技报;2002年
3 志旺;如何预防猪细小病毒病[N];新疆科技报(汉);2002年
4 南和畜禽防治服务处 申丰军;猪产木乃伊 是细小病毒病[N];河北科技报;2003年
5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赵茂华;猪细小病毒感染(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N];中国畜牧报;2004年
6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赵茂华;大型养殖场应重视伪狂犬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星月;圆环病毒感染[N];河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俊龙;猪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基因免疫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2 范京惠;重组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卿柳庭;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和结构蛋白VP2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洪琦;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与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家荣;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及田间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张宇;猪细小病毒SR-1株全基因测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姚月琴;猪细小病毒的PCR检测、分离鉴定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扬州大学;2006年
4 董振杰;猪细小病毒核衣壳蛋白V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斐;猪细小病毒VP2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表达及检测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苏晓健;猪细小病毒NS1与VP2基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曹洪志;多重PCR诊断猪5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陈杨;PPV VP2基因重组PCV2 ORF2基因病毒样颗粒的获得与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1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8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