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物性状、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放牧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物性状、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克氏针茅草原 叶片性状 功能群 多样性 放牧梯度
【摘要】: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中的重要植被类型,研究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草原和谐发展的科学原理对草地恢复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空间演替系列代替时间演替系列的方法,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的克氏针茅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样地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植物性状、植物功能群特征、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等,以期深入揭示植物-环境关系、物种(功能群)-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物种(功能群)在资源贫瘠环境中的适应策略,为保护草原的科学原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的主要叶片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各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重牧样地上的LPC和N/P值与中牧和轻牧有显著差异;尤其在生活型功能群分类中,放牧对多年生杂草的LPC和N/P值显著影响。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杂类草在轻牧、中牧梯度上都占有明显优势,而一、二年生植物在重牧区占有优势;多年生禾草的生物量在轻牧上占有绝对优势。旱生植物在轻牧、中牧和重牧状态下均占有明显优势;旱生植物在轻牧阶段生物量最大。从物种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来看,多年生杂类草和多年生草本功能群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减小,一、二年生草本与灌木、半灌木以及中生植物功能群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呈现递增规律。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过度放牧显著地降低了群落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同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中牧下最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呈单峰式曲线变化特征,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因此,适度放牧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发展群落生产力的有效管理方式。
【关键词】:克氏针茅草原 叶片性状 功能群 多样性 放牧梯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 引言11-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2-16
- 1.2.1 植物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研究12-14
- 1.2.2 功能群特征对放牧的响应研究14
- 1.2.3 草地多样性及生产力对放牧的响应研究14-16
- 二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6-22
- 2.1 研究区域概况16-18
- 2.1.1 地理位置16-17
- 2.1.2 气候特征17
- 2.1.3 植被特征17
- 2.1.4 土壤类型17-18
- 2.2 研究方法18-20
- 2.2.1 野外调查18-19
- 2.2.2 实验方法19-20
- 2.3 计算公式20-21
- 2.4 数据分析21-22
- 三 克氏针茅草原植物性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22-34
- 3.1 结果与分析22-28
- 3.1.1 克氏针茅草原主要物种的功能群分类22-23
- 3.1.2 克氏针茅草原植物叶片性状特征23-24
- 3.1.3 克氏针茅草原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24
- 3.1.4 不同放牧梯度下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化24-25
- 3.1.5 不同放牧梯度下植物功能群叶片性状的变化25-27
- 3.1.6 不同放牧梯度下共有种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化27-28
- 3.2 讨论28-32
- 3.2.1 植物叶片性状之间的相互影响28-29
- 3.2.2 叶片结构性状对不同放牧梯度的响应29-30
- 3.2.3 叶片生理性状对不同放牧梯度的响应30-31
- 3.2.4 功能群植物叶片性状对不同放牧梯度的响应31-32
- 3.2.5 共有物种植物性状对不同放牧梯度的响应32
- 3.3 结论32-34
- 四 不同放牧梯度上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34-42
- 4.1 结果与分析34-39
- 4.1.1 不同放牧梯度上植物功能群的结构组成34-35
- 4.1.2 不同放牧梯度上植物功能群综合优势比的变化35-36
- 4.1.3 不同放牧梯度上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36-37
- 4.1.4 不同放牧梯度上植物功能群生物量的变化37-38
- 4.1.5 不同放牧梯度上功能群多样性的变化38-39
- 4.2 讨论39-40
- 4.3 结论40-42
- 五 不同放牧梯度上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特征42-47
- 5.1 结果与分析42-45
- 5.1.1 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42-43
- 5.1.2 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多样性的变化43-44
- 5.1.3 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生物量及优势物种生物量的变化44-45
- 5.2 讨论45-46
- 5.3 结论46-47
- 六 主要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钧,张荣,周立;植物功能多样性与功能群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2 赵丽娅;杨湛;陈红兵;李兆华;赵哈林;赵学勇;;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功能群组成与群落生产力关系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波;李忠义;金显仕;;渤海鱼类群落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J];水产学报;2012年01期
4 张灵菲;张新中;张燕X;冶娜娜;傅华;江小雷;;鼢鼠土丘演替对植物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年02期
5 鲍雅静;李政海;;基于能量属性的植物功能群划分方法探索——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为例[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6 董静;李艳晖;李根保;李耀迪;刘永定;宋立荣;;东江水系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动态特征及影响因子[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5期
7 何孝德;;海拔对不同功能群植物重要值影响的研究[J];青海草业;2013年Z1期
8 道日娜;乌云娜;林璐;霍光伟;张庆昕;贾子金;;不同放牧梯度上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白永飞,陈佐忠;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和功能群的长期变异性及其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10 王正文,邢福,祝廷成,李宪长;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对水淹干扰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凯;章守宇;;马鞍列岛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功能群[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党承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范静;陈伏生;周怀林;冯雪;裘利洪;;中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动态[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4 童春富;陆健健;;草坪无脊椎动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及其管理[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阳华;赤水河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群及其结构配置与调整对策[D];贵州大学;2015年
2 卢志兴;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群和功能多样性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生物指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安睿;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张志东;景观水平上的海南岛热带天然林功能群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杨利民;中国东北样带草原段关键种——羊草茎、叶显微结构的生态可塑性及群落功能群组成和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6 宋书群;黄、东海浮游植物功能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胡楠;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霍元子;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陈世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主要植物种、功能群和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10 毛培利;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功能群光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鑫;淮南煤矿塌陷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磊;西南两座深水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道日娜;放牧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物性状、功能群与生产力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6年
4 王靖;不同植物功能群剔除对矮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影响[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余晶晶;千岛湖常见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功能群组成及其与岛屿空间特征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6 孙丽;草原退化进程中植物能量功能群对水分资源梯度的响应[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林良羽;崇明东滩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与沉积物理化因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晓慧;内蒙古三种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物能量功能群动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范玉龙;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林璐;退化草原植物功能群和土壤性状的变化及碳截存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3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8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