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佐剂的筛选
本文关键词: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佐剂的筛选
【摘要】:为使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尽快投入市场,有效防控H9N2禽流感,本课题拟从传统的白油佐剂、新型的ISA 206佐剂和微球佐剂中筛选出一种最适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的佐剂。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本试验首先合成禽流感亚型H9N2病毒的HA基因、NA基因、M1基因,再将这三个基因先后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后提取质粒进行鉴定。将筛选出的合格的重组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经过P1代、P2代、P3代转染,最后将P3代继续转染sf9昆虫细胞,最终得到H9N2病毒样颗粒工作液。结果显示:H9N2病毒样颗粒工作液为透明的淡黄色液体。2白油佐剂、ISA 206佐剂、微球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筛选2.1白油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筛选本试验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工作液,加入不同体积的白油、乳化剂和不同质量的硬脂酸铝采用高速分散器乳化得到不同油水比和不同硬脂酸铝浓度的白油佐剂H9N2病毒样颗粒疫苗。本试验对制备出的白油佐剂疫苗进行了黏度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白油佐剂疫苗的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均合格,油水比为3:1、硬脂酸铝浓度为0.5%的白油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最适合用于后续与其他两种佐剂之间的筛选。2.2 ISA 206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筛选本试验利用进口佐剂ISA 206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采用连通管法乳化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工作液制备出ISA 206佐剂疫苗。本试验对ISA 206佐剂疫苗进行了黏度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ISA 206佐剂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黏度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均合格,可用于后续与其他两种佐剂之间的筛选。2.3微球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筛选本试验利用壳聚糖、吐温80、硫酸钠、乙酸为原料制备出微球,与本实验室保存的H9N2病毒样颗粒工作液吸附得到微球佐剂疫苗。本试验为提高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优化了微球与病毒样颗粒工作液的吸附条件,结果显示:微球吸附病毒样颗粒工作液的最佳时间为3h,5mg微球最佳吸附体积为8m L,载药量可达89.04%。本试验对微球佐剂疫苗进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微球佐剂H9N2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结果均为合格,可用于后续与其他两种佐剂之间的筛选。3不同佐剂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效果评定为筛选出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的最优佐剂,本试验将试验雏鸡随机分组并对各组雏鸡免疫前后出现的临床体征、溶菌酶含量、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进行测定。临床体征检测包括对各试验组进行采食量、体温、呼吸频率、体重、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以及各试验组雏鸡精神状况和排泄物是否正常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前后各试验组食欲无肉眼可见变化;各组试验蛋鸡的体温、呼吸频率、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油佐剂疫苗和标准商品化疫苗在注射试验雏鸡后会引起局部反应;不加佐剂的病毒样颗粒疫苗组、微球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组、生理盐水组、微球佐剂阴性对照组在首次免疫后,其精神状况比其他各组好。溶菌酶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对溶菌酶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21日龄时,微球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口服组和微球口服阴性对照组的溶菌酶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的溶菌酶含量(P0.01),微球佐剂病毒样颗粒疫苗口服组和微球口服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4日龄和35日龄时,各组间溶菌酶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用甲醛和戊二醛分别制备了醛化红细胞并测定了其保存时间,结果显示:制备的两种醛化红细胞存放9个月时,其被H9N2尿囊液凝集的效果与新鲜红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醛化红细胞放置12个月时,新鲜红细胞被H9尿囊液凝集的效果极显著高于醛化红细胞组(P0.01)。本试验对免疫后各时期的各试验组进行了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不添加佐剂的病毒样颗粒进入机体后产生了有效的体液免疫水平,但其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添加了佐剂的病毒样颗粒疫苗进入试验蛋鸡机体内,均产生了有效的体液免疫水平,且它们的持续时间和抗体水平更长、更高;其中微球佐剂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口服组的体液免疫水平比白油佐剂疫苗组、ISA 206佐剂疫苗组和微球佐剂疫苗注射组都要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各试验组均未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水平。研究表明:白油佐剂、ISA206佐剂、微球佐剂这三种佐剂中,微球佐剂比其他两种佐剂更适合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疫苗的佐剂。微球佐剂疫苗口服的免疫途径比注射的免疫途径更方便,且能获得更高的体液免疫水平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关键词】:禽流感 H9N2亚型 病毒样颗粒 疫苗佐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0
- 1 禽流感10-12
- 1.1 病原学10-11
- 1.2 流行病学11
- 1.3 抗原变异11-12
- 1.4 防控措施12
- 2 H9N2亚型禽流感临床症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12-13
- 2.1 H9N2亚型禽流感临床症状12
- 2.2 H9N2亚型禽流感病理组织学变化12-13
- 3 疫苗13-15
- 3.1 传统疫苗13
- 3.2 新型疫苗13-15
- 4 佐剂15-18
- 4.1 佐剂概述15-16
- 4.2 佐剂分类16-18
- 5 结语18-20
- 第2章 引言20-22
- 第3章 禽流感H9N2亚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22-26
- 1 材料22
- 2 方法22-24
- 3 结果24
- 4 讨论24-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4章 不同佐剂H9N2亚型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26-38
- 1 材料26-27
- 2 方法27-30
- 2.1 白油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27-28
- 2.2 ISA 206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28-29
- 2.3 微球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29-30
- 3 结果30-35
- 3.1 白油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结果30-31
- 3.2 ISA 206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结果31
- 3.3 微球佐剂VLP疫苗的制备与筛选结果31-35
- 4 讨论35-36
- 本章小结36-38
- 第5章 不同佐剂禽流感H9N2亚型VLP疫苗免疫效果的评定38-58
- 1 材料38-39
- 2 方法39-42
- 2.1 实验动物和分组39
- 2.2 免疫次数与途径39-40
- 2.3 免疫剂量40-41
- 2.4 各试验组免疫后出现的临床体征41
- 2.5 溶菌酶含量测定41
- 2.6 体液免疫水平测定41-42
- 2.7 细胞免疫水平测定42
- 3 结果42-54
- 3.1 免疫前后临床体征变化情况42-45
- 3.2 溶菌酶含量测定结果45-46
- 3.3 体液免疫水平测定结果46-53
- 3.4 细胞免疫水平测定结果53-54
- 4 讨论54-57
-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70
- 致谢70-72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姿林;;多基因表达家蚕生物反应器组装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1年03期
2 王亚君;华育平;;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8年05期
3 程帮照;刘华;;病毒样颗粒内标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方法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7期
4 宋振辉;卿家超;买买提·艾孜子;齐晓娟;叶翠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样颗粒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体外组装[J];中国兽医学报;2014年06期
5 王亚君;华育平;;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8期
6 张国广;郭迟鸣;欧阳莹;黄小君;陈亮;;病毒样颗粒为阳性对照的H5N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毛凝;;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及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01期
8 张树梅;黄海碧;颜丕熙;滕巧泱;闫丽萍;徐大伟;呼和巴特尔;李泽君;;影响A型流感病毒样颗粒包装及释放的关键结构蛋白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9 王宇;张晓文;王群;梁成珠;汪东风;;含马动脉炎病毒N基因的病毒样颗粒的制备[J];畜牧与兽医;2014年06期
10 徐志文;郭万柱;陈杨;朱玲;陈燕凌;王印;;联合表达PCV2 ORF2和PPV VP2基因病毒样颗粒获得及免疫原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霄;周子华;廖玉华;王敏;;乙肝核心病毒样颗粒的克隆、改建、表达和纯化[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戚宇华;崔仑标;史智扬;葛以跃;李显;单军;陆祖宏;;H5N1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柯昌文;李天成;武田直和;;BK病毒VP1的C端阳电荷残基对病毒样颗粒形成的影响[A];2004年中国科学院新生病毒性疾病控制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4年
4 魏兰兰;;16型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5 仝光杰;楼觉人;;HPV52 L1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艳;郑龙;宋淑霞;魏林;;对携带HCC表位的HBc病毒样颗粒负载的DC疫苗的免疫评价[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7 胡仲廉;焉晋绚;查世钦;刘克相;方华;刘静敏;戈士文;;病毒样颗粒——一种与食管癌密切相关的实体结构及其立体构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于洋 记者 张兆军;病毒样颗粒荧光示踪研究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2 孙国根;新型HIV—1病毒样颗粒表达系统制备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俞忠良;我国克隆出SARS病毒样颗粒[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超;小反刍兽疫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杨延丽;灭活病毒及病毒样颗粒的结构表征和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3 冀显亮;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优化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4 陈毅;非对称垂直流场流分级技术应用于病毒样颗粒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6年
5 李月涛;RVFV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王,
本文编号:791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9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