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和药敏实验

发布时间:2017-09-17 18:06

  本文关键词: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和药敏实验


  更多相关文章: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PCR 毒素型分型 抗药性 质粒提取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普遍存在于环境以及人和动物胃肠道中,是人和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同时也是多种重要疾病的病原。产气荚膜梭菌能够产生至少17种外毒素和酶,这些毒素和酶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可根据其中4种主要毒素的产生及基因携带状况将C.perfringens分为5个毒素型(A(α)、B(α、β、ε)、C(α、β)、D(α、ε)和E(α、ι))。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抗药基因可随着质粒的转移,在同种细菌或不同种细菌之间穿梭,扩散细菌的毒素基因和抗药性基因。实验中比较分析3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质粒提取方法,并通过方法改进获得了有效的质粒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质粒抗药性基因奠定基础。为了解一些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分布情况及其抗药性情况,于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从广东新兴、开平、广西桂林、武鸣、玉林、云南石林,陆良、安宁地区,甘肃景泰,海南文昌、琼海地区共5省11个区县的养鸡场采集样品704个,分离产气荚膜梭菌菌株199株,分离率为28.5%,其中A型187株,C型12株。检测到NetB毒素基因阳性菌株6株,β2毒素基因阳性菌株54株。实验选取11种兽医常用抗生素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MIC值判断产气荚膜梭菌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不同地区细菌的抗药谱以及抗药性程度。C.perfringens质粒的提取实验根据Mahony.et al(1986),Roberts.et al(1986)以及Hussain.et al(1993)的产气荚膜梭菌质粒提取方法进行质粒提取方法的优化,结果显示Mahony.et al(1986)的方法提取质粒效果不理想,几乎检测不到结果。Roberts(1986)的方法杂质较少但是质粒浓度很低,因此我们在Roberts(1986)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吸取了Hussain.et al(1993)的质粒提取经验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提取结果条带清晰但浓度不满足测序条件,且容易降解。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PCR 毒素型分型 抗药性 质粒提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表9-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产气荚膜梭菌及其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10-15
  • 1.1.1 产气荚膜梭菌10-11
  • 1.1.2 产气荚膜梭菌的5种毒素型及引起的疾病11-13
  • 1.1.3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鸡的坏死性肠炎13-15
  • 1.2 产气荚膜梭菌质粒研究进展15-18
  • 1.2.1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质粒研究进展15-16
  • 1.2.2 产气荚膜梭菌抗药性质粒研究进展16-18
  • 第二章 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纯化和毒素分型18-34
  • 2.1 材料和主要仪器18-19
  • 2.1.1 实验材料18-19
  • 2.1.2 主要仪器19
  • 2.2 方法19-24
  • 2.2.1 样品采集19
  • 2.2.2 细菌分离与纯化19
  • 2.2.3 菌株保存19-20
  • 2.2.4 细菌形态观察和生化鉴定20
  •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20-24
  • 2.3 结果24-31
  • 2.3.1 菌株分离24-25
  • 2.3.2 形态学观察25-26
  • 2.3.3 生理生化鉴定26
  •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26-31
  • 2.4 讨论31-33
  • 2.5 小结33-34
  • 第三章 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实验34-38
  • 3.1 主要试剂和药物34
  • 3.1.1 主要试剂及仪器34
  • 3.1.2 主要药物及纯度34
  • 3.2 实验方法34-35
  • 3.2.1 药物溶液配制34-35
  • 3.2.2 药敏实验方法35
  • 3.3 药敏实验结果35-36
  • 3.4 讨论与小结36-38
  • 3.4.1 讨论36-37
  • 3.4.2 小结37-38
  • 第四章 产气荚膜梭菌质粒的提取38-42
  • 4.1 材料38
  • 4.1.1 材料和试剂38
  • 4.1.2 主要仪器38
  • 4.2 实验方法38-40
  • 4.2.1 细菌的复苏38-39
  • 4.2.2 产气荚膜梭菌质粒的提取39-40
  • 4.2.2.1 方法一39
  • 4.2.2.2 方法二39-40
  • 4.2.3 琼脂糖凝胶电泳40
  • 4.3 实验结果40
  • 4.4 讨论和小结40-42
  • 4.4.1 讨论40-41
  • 4.4.2 小结41-42
  • 第五章 全文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娟;;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2 李璐;赵宝华;;产气荚膜梭菌主要致死性毒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4期

3 于立新;苏佳;赵晓慧;马学恩;么宏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因扩增和提纯鉴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赵宇亮;张聪敏;王琳;霍萍萍;赵宝华;;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5 陈兴祥,薛家宾,黄克和,王启明,徐为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试验[J];畜牧与兽医;2002年03期

6 李永明,王开功,文明,周碧君;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取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年02期

7 文其乙,刘秀梵;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粪样中产气荚膜梭菌[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年01期

8 文明,王开功;几种分离产气荚膜梭菌培养基的比较[J];中国兽医杂志;2002年12期

9 梁源祥,李会创,冼恩广,李布勇;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4年05期

10 赵志军,许崇波,曾瑾,王玉炯;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高效表达[J];生物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荣;吕长辉;赵凯;柴同杰;陆承平;;山东省兔腹泻病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及基因定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2 么宏强;苏佳;于立新;马学恩;;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纯鉴定及其基因的克隆[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田冬青;蒋玉文;陈小云;杨京岚;丁家波;;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定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李娜;吴建勇;李建军;杨学云;王登峰;段新华;王治才;;D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7家畜微生态与健康养殖专题[C];2012年

5 许崇利;欧阳红生;许崇波;张艳平;;乳糖诱导剂对重组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光华;周继章;蔺国珍;郑福英;曹小安;韩文祥;杨良存;宋竹青;邱昌庆;;产气荚膜梭菌青海分离株α毒素基因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梁光军;赵李祥;杨旭芹;贾红;张小荣;文其乙;刘秀梵;;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粪样和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8 许崇波;陈向东;许崇利;逄越;高凤山;;C型产气荚膜梭菌α、β1、β2基因融合[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裴鸣;张和平;唐昌茂;史宁花;孔芳玲;于维东;白慧勤;马远征;;家畜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洁萍;倪学勤;曾东;刘丽达;魏豪;;体外筛选拮抗产气荚膜梭菌的鸡源乳酸杆菌[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初文;产气荚膜梭菌B型C58-1株α、β1和ε毒素的高效表达与免疫效力评价及生产工艺改进[D];吉林大学;2015年

2 王光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蔡玉梅;山东省四大湖(库)淡水鱼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调查及致病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宋佰芬;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在干酪乳杆菌基因组中的表达及免疫效果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艺然;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雏鸡病理形态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吴洁;A型产气荚膜梭菌家兔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雪慧;C、D型产气荚膜梭菌二价类毒素疫苗及抗毒素血清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聂思静;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何宇;产气荚膜梭菌β、ε毒素不同片段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11年

6 马壮;广州市冷鲜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分析及netB菌株的致病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7 鲍长磊;产气荚膜梭菌不同毒素型多重PCR和α毒素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孙刘妹;产气荚膜梭菌四联外毒素基因α-β2-ε-β1在重组干酪乳酸杆菌表达及遗传稳定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莹莹;A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抗原蛋白筛选及其免疫保护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10 康文娟;鸡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和药敏实验[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70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70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