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3:11

  本文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鸭疫里默氏菌 大肠杆菌 混合传代培养 耐药性传递


【摘要】: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病是危害家禽养殖业最为严重的两大细菌性传染病,两种细菌感染均可引起鸭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这两种病原在临床上常出现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容易发生耐药性的水平传递,使得二者的耐药谱扩大,导致药物治疗失败,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细菌混合感染的耐药性传递已有不少研究,但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两个不同种属间耐药性的传递研究还没有报道。本文筛选出耐药性的RA和敏感性的E.coli进行体外混合传代培养,并对混合传代培养后筛选到的耐药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本实验从山东地区疑似发病鸭进行病料收集、细菌分离鉴定共获得鸭疫里默氏杆菌4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了4株RA分离株及2株E.coli标准株对2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药敏结果显示,4株RA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及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均为耐药,2株大肠杆菌对这6种抗生素均为敏感,根据具体数据,选择RA P3菌株和E.coli标准株8099分别作为耐药性转移实验的供体菌和受体菌,用于混合传代培养。并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进行了RA P3菌株和E.coli标准株CMCC 8099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筛选出的RA和E.coli试验菌株,进行混合传代培养,因RA培养对营养条件要求比较高,需摸索两种菌混合传代培养的条件。最终确定混合传代培养条件:RA和E.coli先单独培养;混合培养第一代,取10μL E.coli菌悬液(浓度为1.5×103 CFU/mL)与50μL RA菌悬液(浓度为15×108 CFU/mL)接种在4 mL含4%血清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混合培养9~12 h;从混合培养第二代开始,取10μL混合培养上一代菌液(浓度为1.5×105 CFU/mL)与50μL RA菌液(浓度为15×108 CFU/mL)接种在4 mL含4%血清的TSB培养基中,混合培养9~12 h。混合传代培养后耐药性大肠杆菌的筛选,吸取每一代的混合培养菌液涂布高于E.coli标准株8099两倍最低抑菌浓度的麦康凯抗性筛选板,环丙沙星(0.25μg/mL)、氧氟沙星(1μg/mL)、诺氟沙星(1μg/mL)抗性板上均无菌生长,卡那霉素(32μg/mL)、庆大霉素(10μg/mL)、妥布霉素(8μg/mL)抗性板上有单个菌落,分别命名为E1、E2、E3。混合传代培养前后耐药性分析,筛选到的大肠杆菌耐药菌株E1、E2、E3对上述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与大肠杆菌标准株8099相比,耐药菌株E1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性显著变化,最低抑菌浓度也显著的增加。为了进一步研究RA与E.coli间耐药性的水平传递,选取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6-Ⅰ及aac3-Ⅱ、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1、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基因aph3-Ⅱ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对RA P3菌株、E.coli标准株8099及筛选到的大肠杆菌耐药株E1进行检测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RA P3菌株及筛选的E.coli耐药菌株E1均检测到了基因aac6-Ⅰ,其他基因均未检测到。大肠杆菌标准株8099未检测到任何耐药基因。本研究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成功进行了混合传代培养,同时对混合传代培养前后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RA与E.coli间耐药性的水平传递,为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敏感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发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菌 大肠杆菌 混合传代培养 耐药性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综述9-19
  • 1.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概述9-11
  • 2. 禽大肠杆菌病研究11-13
  • 3. 细菌耐药性研究13-16
  • 4. 细菌共感染耐药性转移研究16-17
  • 5.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7-19
  • 第二章 临床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菌株的选择19-30
  • 1. 材料19
  • 2. 方法19-22
  • 3. 结果22-27
  • 4. 讨论27-30
  • 第三章 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体外混合传代培养及耐药菌株的筛选30-36
  • 1. 材料30
  • 2. 方法30-32
  • 3. 结果32-34
  • 4. 讨论34-36
  • 第四章 体外混合传代前后耐药性分析36-46
  • 1. 材料36
  • 2. 方法36-39
  • 3. 结果39-43
  • 4. 讨论43-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4
  • 附录54-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桓新;卢大雷;马颖;马瑞;;健康人群与家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2 ;全球流感病毒耐药性在增加[J];健康大视野;2005年11期

3 府伟灵,朱桂森,徐咏涛,严卫民;重庆地区1325株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年03期

4 王震龙,卢明勤,吴新,季明贤;绿脓杆菌血清分型与耐药性调查[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陈霞;李娟;骆鹏杰;袁敏;吴永宁;;国内外食品源及动物源弯曲菌流行性及耐药性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8期

6 宋立;宁宜宝;沈建忠;范学政;张纯萍;杨承槐;韩剑峰;;中国不同年代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7期

7 刘爱萍,桂清荣;湖北地区174株志贺菌耐药性调查[J];华中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8 何适国,付绍兰,李新玉,卢东升;我国葡萄球菌的耐药性[J];生物技术;1992年03期

9 丁昊;2578株结核杆菌对5种抗结核药的耐药性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1998年02期

10 张莉平;王春民;张西雷;赵宏坤;;规模化鸡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J];家畜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青;赵红;王金玲;王清图;韩学忠;刘立春;王景山;吕继明;;1500例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庆兴;金益辉;王邦松;郑宇;;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医院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殷霞;;老年患者真菌性医院肺炎的检测及耐药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丽英;王志勇;向军;陈晓琳;许伟石;;烧伤病房常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李海峰;吴秋梅;;医院内的菌耐药性调查与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利;吴晓梁;李立斌;方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学耐药性调查[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徐正富;石玉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叶胜捷;庞淑光;张文振;;烧伤病区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调查[A];浙江省第十八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媛;;青海西宁地区518株呼吸道标本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调查[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史莉;;医院肺部感染菌的耐药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文华;我国结核耐药性基线调查启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月霞;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尹春煜;中国HIV-1主要结构基因的序列变异性以及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志民;泰安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高彤彤;大熊猫粪便及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质粒介导ESBLs酶耐药基因检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冯彩峰;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耐β-内酰胺类基因的检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晓双;辽宁部分鹅场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的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文娟;成都地区犬源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耐药性及系统进化组的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6 李翠;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凤梅;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流行优势菌株血清型及耐药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靳婵;屠宰前鸡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调查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何国琴;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春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5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75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