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内参与狂犬病病毒感染的胞内体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0:26
本文关键词:神经细胞内参与狂犬病病毒感染的胞内体类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狂犬病病毒 胞内体系统 胞内体 神经元 Rab5 Rab7
【摘要】:高度嗜神经性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成员,能够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和p H依赖的内吞途径侵入神经细胞,经轴突运输到达胞体。虽有研究表明RABV P蛋白的相关区域可与动力蛋白轻链(LC8)直接结合介导RABV逆轴浆传输,但P蛋白上缺失此区域的重组RABV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扩散。应用囊膜和衣壳双荧光标记揭示RABV以完整病毒粒子在胞内运输。由于胞内体系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方式,内吞入胞物质利用不同类型的胞内体被分选和定向运输到目的区域。Rabs是G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定位于不同类型胞内体的重要调控因子,其中Rab5和Rab7分别定位于早期、晚期胞内体,参与胞内体分选、成熟和定向运输。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有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IV)、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以及腺病毒(ADV)等都可利用胞内体系统进行运输,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Rab5与Rab7的调控。然而,RABV感染神经细胞是否也依赖于胞内体系统,Rab5、Rab7是否参与调控RABV感染进程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制备了大鼠胚胎皮层原代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分别标记早期胞内体标志蛋白Rab5、EEA1和晚期胞内体标志蛋白Rab7、LAMP1,初步筛选神经细胞中与RABV共定位的囊泡类型,对RABV感染的原代神经元制作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在神经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借助免疫胶体金标记Rab5与Rab7,进一步确定RABV定位的囊泡类型;采用RNAi技术下调N2a和SH-SY5Y细胞内Rab5与Rab7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TCID50等技术,检测RABV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N蛋白表达水平和病毒滴度等;最后,构建RFP-Rab5与RFP-Rab7融合表达载体,利用电转染法导入原代神经细胞内,为RABV与胞内体双荧光活细胞示踪奠定基础。结果显示,RABV感染神经元后,分别与早期胞内体标志蛋白Rab5、EEA1及晚期胞内体标志蛋白Rab7、LAMP1出现典型的共定位,神经元超薄切片显示RABV存在于胞浆膜状细胞器内,免疫胶体金标记指示RABV所在囊泡膜上有Rab5和Rab7标志,印证了RABV感染需要早期和晚期胞内体参与。在N2a和SH-SY5Y细胞中RABV也与Rab5和Rab7发生了显著共定位,用si RNA下调Rab5与Rab7后,RABV感染初期病毒荧光强度、N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病毒TCID50也随之降低,表明RABV感染初期受到Rab5、Rab7的调控,并且Rab5下调后RABV主要滞留在细胞膜附近,Rab7下调后RABV弥散分布在胞浆内,提示Rab5主要参与RABV入胞后的分选,Rab7负责指导RABV向细胞核的定向运输,二者共同参与调控RABV感染;最后,我们构建出Rab5、Rab7的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利用电转染成功导入原代神经元并正常表达,为活细胞示踪,从动力学角度研究Rab5、Rab7对RABV逆轴浆转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RABV感染需要早、晚期胞内体参与,初步确定了参与RABV感染的胞内体类型;2.RABV感染初期受到Rab5与Rab7的调控,二者对RABV入胞后的分选和定向运输发挥作用;3.应用电转染将标记蛋白发光质粒成功导入神经元,为后期活细胞内RABV逆轴浆示踪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 胞内体系统 胞内体 神经元 Rab5 Rab7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写词表11-12
- 引言12-13
- 第一篇 文献综述13-25
- 第1章 狂犬病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13-17
- 1. RABV特征及结构蛋白功能13-14
- 2. RABV致神经功能异常机制14-15
- 3. RABV入胞机制与毒力相关15-17
- 第2章 神经元胞内体运输途经的研究进展17-25
- 1. 胞内体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方式17-20
- 2. Rab蛋白家族在胞内体运输途径中的作用20-23
- 3. 轴突运输障碍与神经疾病23-25
- 第二篇 研究内容25-55
- 第1章 神经细胞内参与RABV感染的胞内体类型筛选25-38
- 1. 实验材料25-27
- 2 实验方法27-32
- 3 结果32-36
- 4 讨论36-37
- 5 小结37-38
- 第2章 Rab5与Rab7对RABV早期感染的影响38-48
- 1. 实验材料38-40
- 2. 实验方法40-42
- 3. 结果42-46
- 4. 讨论46-47
- 5. 小结47-48
- 第3章 荧光蛋白标记Rab5、Rab7重组质粒构建与神经元转染48-55
- 1. 实验材料48
- 2. 实验方法48-51
- 3. 结果51-53
- 4. 讨论53-54
- 5. 小结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4
- 导师简介64-6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振华;李巍;;内体—溶酶体运输及其细胞功能[J];生命科学;2010年11期
2 黄欢;李万杰;杨冬;;ESCRT系统:一个多功能的蛋白转运及膜剪切机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2期
3 汤雪明,张蕙心,陈晓群;睾丸间质细胞内体的细胞化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7年03期
4 杜长征,张志文;受体介导式入胞的分子机理(1)[J];生物学通报;2004年1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凯;胡振林;何颖;何晓文;姜磊;孙树汉;;CpG-ODN与受体TLR9在酸性内体中的结合及信号转导的触发[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莹;神经细胞内参与狂犬病病毒感染的胞内体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6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91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