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后期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特征
本文关键词:围产后期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特征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关键词】: 奶牛 生化指标 围产后期 营养代谢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7262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D21B01) 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项目(14102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252-NCET-003)
【分类号】:S823
【正文快照】: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in the day in 1,2,3,7,14and 21(P0.01).The concentration of Glu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between 7dand 21d.The calcium content is(2.29±0.31)mmol/L,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fter 0dof par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忠慎;家畜产后期病理生理学[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86年01期
2 黄群山,戴承胜,刘宇;乳牛产后期生理性免疫状态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5年10期
3 丁振华,魏宗花;使用达力朗可缩短奶牛产后期天数[J];中国奶牛;2004年04期
4 郑玉龙;顾艳华;;奶牛分娩期及产后期的科学护理[J];农村科技;2005年02期
5 ;牛难产的提早检查及提早手术[J];中国兽医杂志;1963年04期
6 魏忠伟,周世义,穆振和,杨柳,胡金友;奶牛产后期的管理要点[J];当代畜牧;1997年03期
7 屈中泽,季开文,白斯琴;奶牛分娩护理及产后期科学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04年12期
8 范春玲;周玉龙;张旭;李淑静;王恒根;孙斌;;酵母铬对围产后期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11期
9 肖洁;惠勃芹;周丽丽;张志强;郭万志;;奶牛365天日粮调配系列论文(3) 运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调配奶牛围产后期TMR日粮[J];畜禽业;2009年12期
10 袁伟;;关中驴产后期和发情期血浆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J];核农学报;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凤龙;牛的产后期管理[N];辽源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倩;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奶牛围产后期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2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95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