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
本文关键词: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危险因素 茵陈蒿汤加减方
【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处理不及时会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茵陈蒿汤加减方是中医临床较长使用、安全性较高的一类中医药方剂,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涡阳县中医院分娩的882例孕妇孕期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母系孕期危险因素。随后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涡阳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孕妇孕期予以中医药方剂茵陈蒿汤加减方服用,观察比较茵陈蒿汤加减方能否降低高危孕妇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方法第一阶段将199例黄疸新生儿的母亲列为研究组,将683例健康新生儿母亲列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母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各种母系孕期危险因素。第二阶段将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孕妇按照自愿服药的原则,孕期愿意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一个月的177例孕妇列为研究组,拒绝孕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的293例高危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结果第一阶段研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溶血反应、孕期淤阻性黄疸、孕期感染人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83 vs 103/199,X2=142.008,P0.001;225/683 vs 85/199,X2=6.454,P=0.011;134/683 vs 67/199,X2=17.2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反应、孕期感染、孕期淤阻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OR=8.014,P0.001;OR=1.804,P=0.003;OR=1.507,P=0.025),体力劳动则是保护性因素(OR=0.578,P=0.026)。第二阶段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高危孕妇在肝功能各项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研究组新生儿黄疸总人数与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198 vs 38/139,X2=6.526,P=0.011;66/227 vs 24/153,X2=5.730,P=0.017)。研究组流产/死胎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254 vs 8/169,X2=4.400,P=0.036)。结论溶血反应、孕期感染、孕期淤阻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母孕期重要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母孕期间予以中医药方剂茵陈蒿汤加减方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中医药在孕期的预防性用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嵇明亚;茵陈蒿汤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刍议[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9期
2 王桂芳,李莎,郭忠,王昕;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2例[J];新疆中医药;2002年01期
3 明延波;刘志梅;赵华;;浅析茵陈蒿汤调剂步骤[J];职业;2013年02期
4 潘竞锵,刘惠纯;茵陈蒿汤和茵陈药理研究近况及展望[J];中成药;1997年10期
5 宋春兰,刘妍,孙慧清,于静;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4例[J];河南中医;2001年05期
6 王立强,苗立成,王喜军;茵陈蒿汤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4期
7 吴尘轩,丁守成;茵陈蒿汤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减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8 张春英;茵陈蒿汤治疗黄疸50例[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12期
9 符建新;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甲型肝炎78例[J];河北中医;2003年07期
10 李卫红,李林;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川;;复方茵陈蒿汤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0例(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刘清华;;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晓鸣;;茵陈蒿汤的现代理解[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海勤;;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肝炎30例疗效观察[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洪波;蒋理靖;翟艳玲;;茵陈蒿汤重用大黄治疗重症肝炎62例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国珍;肖苏凤;;复方茵陈蒿汤在乙型肝炎中运用[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沈烈行;;茵陈蒿汤及其组分药效动力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少东;徐维佳;范应;周海虹;李刚;;基于均匀设计的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的效应组分筛选[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边艳琴;宁冰冰;曹红燕;刘平;慕永平;孙明瑜;;茵陈蒿汤调控库普弗细胞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A];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边艳琴;曹红燕;董姝;宁冰冰;陈高峰;刘佳;刘平;孙明瑜;;茵陈蒿汤与甘露消毒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方证比较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 唐博祥;茵陈蒿汤加减治急性肝炎[N];保健时报;2007年
2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明塘分院 姚春梅 韩又云;茵陈蒿汤加减外用治手黄[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3 陈少东 周海虹 李雪梅 林锦培 范应 徐维佳;揭开茵陈蒿汤抗脂肪肝的秘密[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广东省五华县双华镇福全管理区卫生站 陈彬宜;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韩晋;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有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黄金阳;刘淮;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莹;茵陈蒿汤及其拆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茵陈蒿汤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IL-1β表达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6年
2 郭栋;茵陈蒿汤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PDGF-BB及β-PDGFR表达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6年
3 黄运德;茵陈蒿汤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TGFβ1及TGFβR1表达的影响[D];青海大学;2016年
4 冯佳;植物菌陈蒿化学成分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5 冷静;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徐怀彦;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杨爱华;茵陈蒿汤药效部位筛选及配伍机理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黄恩;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陈良;茵陈蒿汤利胆退黄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蔡华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28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