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中山市婴幼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21:10

  本文选题:婴幼儿喘息 切入点:危险因素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婴幼儿喘息,即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有类似的喘息症状和体征,但病因不同的一类异质性疾病的总称。婴幼儿喘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是目前患儿就诊及住院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并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属于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较多,澳大利亚1岁以内婴幼儿至少有1次喘息发作的发生率为25%,美国为45%,荷兰2岁以内婴幼儿喘息发生率接近30%;新西兰的研究报道小于15个月婴幼儿的喘息发生率为39%;一项来自拉丁美洲及欧洲的多中心、横断面的大型国际人群队列研究的数据显示1岁以内婴幼儿偶发喘息(Occasional wheezing,0w,即3次喘息发作)发生率为14.9%~38.6%,反复喘息(Recurrent Wheezing,Rw,即≥3次喘息发作)发生率为12.1%~36.3%;其它一些包括较大年龄儿童在内的研究项目表明喘息发生率为22%-42%;另有报道称约1/3的儿童在3岁前有至少1次喘息发作,至6岁时累积喘息的患病率高达50%,是导致婴幼儿死亡及生活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的就诊率及再诊率最高,尤其是1岁以内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约80%以上患儿于3岁以前发病,且早期发作可不典型,可仅表现为一过性喘息。尽管3岁以前有喘息的儿童约2/3在6岁时停止喘息,但仍有1/3反复喘息并大部分进展为哮喘。我国目前尚无关于婴幼儿喘息这一大类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但就单纯哮喘发病率来看,我国0~14岁儿童的哮喘发病率从1990年的0.11%~2.03%升高至2000年的0.25%~4.63%,可推知,近年来婴幼儿喘息发生率可能也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 喘息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可以发生于呼吸道感染时,也可以是哮喘的临床表现,尤其在有特应症家族史的儿童中患病率更高。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室内外变应原、哭吵、大笑、运动、烟雾和空气质量不良等。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为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最新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等。支原体(MP)、衣原体(CP)也是引起喘息的重要病原体。婴幼儿喘息中有部分是哮喘,其主要病因是各种室内和室外过敏原,如螨虫、花粉、大气污染物等。婴幼儿期的喘息还与支气管肺发育的成熟度有关,如早产儿、被动吸烟的婴幼儿易发生喘息。另外,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等可以直接引起喘息。甚至有些因素可加重喘息,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近年来,国内外更倾向于婴幼儿喘息潜在可能及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由于种族、地域、环境等的差异,各地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国外有关资料较多,国内较少,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项研究为2010年广州地区婴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病因引起的喘息临床表现亦不同,包括起病时间、发作频度、喘息终止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等,严重喘息发作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目前关于其临床表型分类尚不统一,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和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学会(AAAAⅠ)联合专家组制定的实用变态反应学(Practice Allergy, PRCTALL)共识报告根据患儿年龄、触发因素、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将婴幼儿喘息分为4种临床表型:(1)暂时性喘息;(2)非过敏性喘息;(3)持续哮喘;(4)严重间歇性喘息。由于第4种表型在临床上尚难以进行明确的客观界定,我国仅归纳了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3)迟发性喘息/哮喘。由于此表型分类是基于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更适用于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医生而言,应用的实际意义极其有限,因此,欧洲呼吸学会(ERS)工作小组提出了学龄前儿童喘息表型的新分类,即根据喘息触发因素的不同将喘息分为发作(病毒)性喘息[episodic(viral)wheeze]和多因性喘息(multiple-trigger wheeze)两种临床表型,这种新的喘息表型分类对于临床医生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 婴幼儿期是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此关键时期若受到遗传、母亲孕产情况、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势必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报道称约1/3的儿童在3岁前有至少1此喘息发作,80%的哮喘患儿起病于3岁前,但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用于对学龄前喘息儿童做出哮喘的确切诊断,喘息已成为导致婴幼儿死亡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1岁以内喘息的危险因素同样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喘息发作及持续喘息情况,因此,明确婴幼儿喘息的诱因对于防止持续性喘息至关重要,而早期对婴幼儿喘息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其日后发展为儿童哮喘的可能性。 研究目的 1.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从遗传因素、母孕产情况、患儿生后情况、个人过敏史等方面初步探索中山地区0~36月龄喘息婴幼儿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婴幼儿喘息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有效地降低由于喘息导致日后发展为哮喘的可能性及其它远期后果; 2.普及人群婴幼儿喘息相关知识,尤其针对家庭中婴幼儿的主要养育者,避免导致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好的指导婴幼儿喘息的家庭防治工作,为本地区婴幼儿喘息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1.1:1配对设计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公认有效、成熟的样本量计算公式,故采用经验法估计本研究样本量。根据样本量为研究因素总数的大约10倍,且为1:1配对设计,估计本研究所需样本量约为600例。于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即本院为研究现场,以本院儿科呼吸专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00例喘息婴幼儿作为喘息组,同时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个月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住院、无喘息症状的婴幼儿300例作为非喘息组。 2.问卷调查法 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本地区区域特征,总结出可能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母孕产情况、患儿情况、个人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和其他六部分,共30个变量,由统一培训的相关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访查并准确记录患儿基本资料。采用直接荧光法(DFA)检测RSV抗原,ELISA方法检测MPIgM抗体,并将结果记录于每位进行该两项病原学检测的患儿问卷中。最后对调查表分类汇总,整理数据,先采用独立t检验及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喘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婴幼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遗传因素指家族过敏性疾病史,主要是父母过敏性鼻炎或者哮喘史。喘息组有父母过敏史者占32%,非喘息组有父母过敏史者占13%,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5,P(0.001)。 母孕产情况主要包括母孕期烟草暴露、母孕期常食苹果、常食鱼、补充维生素D、妊高症、孕龄、生产方式。调查显示,生产方式中喘息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X2=4.98,P=0.026);其余指标在两组中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儿情况主要包括吸氧史、使用呼吸机史、母乳喂养小于3个月、参加日托、RSV感染、MP)感染、饮用凉茶、煲汤、爱哭、父母闹矛盾。其中,RSV感染(X2=21.38,P(0.001)、MP感染(X2=14.10,P(O.001)、爱哭(X2=14.72,P=0.005)、父母闹矛盾(X2=6.26,P=0.044)4个指标两组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个人特应性体质,即个人过敏史,指婴幼儿患有食物/药物过敏、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疾病史。喘息组有个人过敏史者显著高于非喘息组(z2=4.04,P=0.044)。 环境因素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因素包括同胞、家中养宠物、家中铺地板、被动吸烟、玩毛绒玩具、居住地潮湿、房屋油漆味、厨房油烟;室外因素包括居住地临近马路、周围工厂。研究发现,两组室内因素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室外两个因素比较,喘息组居住地临近马路、周围有工厂者显著多于非喘息组(X2=13.02,P0.001;X2=5.97,P=0.015)。 其他主要指母亲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母亲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50,P=0.057)。 2.婴幼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调查显示,父母过敏史[OR=3.441,95%CI(1.914,6.186),P0.001]、RSV感染[OR=2.910,95%CI(1.793,4.723),P0.001]、MP感染[OR=2.277,95%CI(1.110,4.667),P=0.025]、临近马路[OR=2.036,95%CI(1.280,3.239),P=0.003]、爱哭[OR=1.521,95%CI(1.049,2.206),P=0.027]是中山市婴幼儿喘息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父母过敏史、生产方式、RSV感染、MP感染、爱哭、父母常闹矛盾、个人过敏史、临近马路及周围工厂共9个因素为中山市婴幼儿喘息的可能危险因素;其中,父母过敏史、RSV感染、MP感染、临近马路、爱哭5个因素与中山市婴幼儿喘息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中山地区大众进行宣教、尽力避免某些可控危险因素、降低患儿发病及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势在必行。
[Abstrac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in infants and infant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asthma symptoms and signs , but the etiology is different .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infantile asthma and hospitalization . The incidence of infant asthma is 25 % in infants and 45 % in the United States .
New Zealand ' s study reported a 39 % incidence of asthma in infants less than 15 months ;
The data of cohort study of large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from Latin America and Europe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fants with occasional asthma ( 0 w , or 3 asthmatic attack ) within 1 year of age was 14.9 % ~ 38.6 % , and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asthma ( Rw , or 鈮,

本文编号:169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69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