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23:28

  本文选题:肺炎支原体 + 感染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3期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肺炎支原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为预防婴幼儿喘息发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196例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婴幼儿4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婴幼儿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婴幼儿8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婴幼儿32例;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喘息类型构成,检测四组婴幼儿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31例占36.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11例占26.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9例占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8例占25%;支原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38例占4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2例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13例占40.6%;支原体组无喘息患儿15例占1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8例占4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无喘息患儿11例占34.4%,不同病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能够对婴幼儿喘息发作产生促进作用,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on infant wheezing attack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of infant wheezing attack. Methods 196 infants with different pathogens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6, including 41 infants infected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39 infants infected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84 infants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group and 32 infant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group. Total immunoglobulin E content and eosinophil count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in mycoplasma group, there were 31 children with one-time wheezing, 11 childre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9 children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one-time wheezing, and those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In mycoplasma group, 38 cases (45.2%) had multiple wheezing, 15 cases (36.6%)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12 cases (30.8%)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more case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13 cases of secondary asthmatic children (40.6%), 15 cases of mycoplasma group without wheezing children (17.8%), 15 cas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36.6 cases), 18 case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46.2%)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group (46.2%). There were 11 cases (34. 4%)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fec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Conclusio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can promote infant wheezing attack, and when infantil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the possibility of wheezing attack is obviously increase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风湿免疫科;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
【基金】: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G12B01)
【分类号】:R7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钱胜华;王晓花;张莉;;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年11期

2 陈勇;蒋正杰;吴志豪;孙焕冬;李承毅;;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军事医学;2014年05期

3 杨赛;王桂兰;容嘉妍;刘翔腾;王冰洁;;中山市婴幼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02期

4 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窦建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25期

5 李晶;戴蔷蕾;;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2期

6 姜晓华;张善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126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年04期

7 姚苗苗;王克明;许群英;王桂兰;刘翔腾;;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佑勇;鄢陵;陈本海;王文全;朱克松;赵远莲;;下肢开放性骨折后患者医院感染的诱发性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3期

2 刘昌举;;开放性手术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创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2期

3 谢朝云;覃家露;熊芸;孙静;杨怀;杨忠玲;;创伤患者创面感染相关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2期

4 余芳;付霞丽;;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17期

5 娄丽娟;范茹娟;钱小毛;;外伤患者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15期

6 赵苛棋;周维锋;徐建桥;徐建杰;应一鸣;;Gustilo 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VSD治疗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0期

7 朱杜鹃;刘宝华;;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7年09期

8 陈冬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09期

9 裘情密;沈健健;施绒舟;陈仲夷;许凌华;;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感染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6期

10 胡南松;胡志彦;吕伟胜;池一阳;徐政;;创伤部位对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革;杨朝晖;黄高;;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9期

2 程德良;谢垒;朱六龙;;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23期

3 汪珏;郑林峰;朱郎萍;沃金芳;;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22期

4 莫基浩;李少侠;尚秋美;李妙芳;任伟宏;;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前后创面病原学培养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10期

5 龚杰;张亚兰;韩卫全;;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3年23期

6 王娜;刘广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病原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5期

7 陈慧华;陈海华;林福秀;冯秋颜;;创伤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4期

8 鲍广全;曹烈虎;宋绍军;苏佳灿;;外固定架结合皮瓣转移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王欣;张世民;;开放性骨折的分型[J];中华创伤杂志;2012年12期

10 李红霞;陈慧玉;蒋文强;罗军;李芬;;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5年动态变化研究[J];重庆医学;2012年3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映天;虎春元;姜松;;308例婴幼儿喘息病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9年08期

2 黎建梅;王桂兰;刘彩霞;;健康教育对婴幼儿喘息的干预作用[J];全科护理;2010年35期

3 桂丽琼;袁曼华;李永莲;金晓群;;112例婴幼儿喘息影响因素的分析[J];贵州医药;2013年01期

4 姚华,侯伟,张荣;普米克配伍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98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1年07期

5 鲍一笑;;婴幼儿喘息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6 刘洋;;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喘息5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0期

7 倪文昌;邵玉莲;;联合降阶梯疗法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8期

8 关利响;刘桂贤;盖翠敏;;婴幼儿喘息反复发作的预防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3期

9 竺康强;陈美元;金华;;早期吸入激素对婴幼儿喘息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9期

10 刘飞霞;盛丽;黄如红;毕美芬;张雪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12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鸣;;天津市婴幼儿喘息住院患儿血清过敏源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卢鸣;;天津市婴幼儿喘息住院患儿血清过敏源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鲍一笑;华丽;;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患儿——口服小剂量短疗程激素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4 卢鸣;;天津市婴幼儿喘息住院患儿血清过敏源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华丽;高苗苗;鲍一笑;;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患儿——口服小剂量短疗程激素的作用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6 蔡晓红;曹顺顺;李秀翠;胡青青;梁冬施;温正旺;何陈谦;;哮喘预测指数在婴幼儿喘息转归评估中的临床意义[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卢鸣;;天津市婴幼儿喘息患儿血清过敏原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长山;;婴幼儿喘息中哮喘的诊断与评估[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高苗苗;林谦;鲍一笑;;联合逆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长山;;婴幼儿喘息诊断与儿童哮喘评估[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映雪;婴幼儿喘息早期诊断评价及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晔;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IL-37、IL-4、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晓媛;婴幼儿喘息的相关因素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滑超;哮喘易感基因ORMDL3在婴幼儿喘息中的多态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杨赛;中山市婴幼儿喘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冯晓鹏;影响婴幼儿喘息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徐勇胜;婴幼儿喘息患者中白介素4受体基因多态性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榕;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婴幼儿喘息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张静;调节性T细胞、活化NK细胞、IL-17与婴幼儿喘息辨证分型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雷瑞瑞;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和IL-10、IL-12与婴幼儿喘息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张爱琴;喘息发作期儿童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7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4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794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