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不平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07:47

  本文选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椎旁肌 ; 参考:《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一、研究目的研究主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在肌容积和脂肪浸润率的分布差异及microRNA对椎旁肌不平衡的调控机制。二、研究方法1.影像学测量通过MRI检查测量34例主胸弯AIS患者主弯的顶椎、上、下端椎3个水平两侧椎旁肌的肌容积和脂肪浸润率,比较两侧差异并分析其与各影像学参数如顶椎旋转等的相关性。2.microRNA高通量测序选取3例在发病年龄、手术年龄、Lenke分型、角度大小、Risser征等参数较匹配的AIS手术患者两侧椎旁肌组织,进行高通量RNA测序,筛选两侧差异表达的mi 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3.临床样本验证选取测序中变化倍数最大的6个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其在22例AIS手术患者顶椎、上、下端椎的表达情况,将患者的临床信息与miRNA表达差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临床意义。4.差异表达机制研究选择两侧肌肉组织中hsa-miR-516a-5p和hsa-miR-517a-3p相对表达差异最大且与测序结果一致的4例患者两侧椎旁肌组织,通过甲基化测序手段研究其差异表达是否受到C19MC基因簇上游CpG岛甲基化修饰的调控。三、研究结果1.影像学测量MRI检查发现主胸弯AIS患者椎旁肌两侧的肌容积和脂肪浸润率存在差异-凸侧椎旁肌容积更大,而凹侧肌肉脂肪浸润率更高。相关性分析提示顶椎水平肌容积差异指数与顶椎偏移成显著性负相关(r=-0.749,p=0.032),而脂肪浸润率差异指数与顶椎偏移和Cobb角大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7,p=0.041;r=0.866,p=0.005)。2.mi RNA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手段筛选出在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18个,其中在凹侧表达较凸侧升高的有12个,凸侧表达较凹侧升高的有6个,并发现部分miRNA与骨骼肌的再生、纤维化相关。3.临床样本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在AIS手术患者顶椎水平两侧肌肉组织中hsa-miR-495-3p、hsa-miR-516a-5p和hsa-miR-517a-3p的表达量凸侧较凹侧升高,差异方向与测序结果一致,而上、下端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另外,相关性分析提示顶椎水平左右两侧肌肉组织miR-516a的表达差值与手术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26),而miR-517a的表达差值则与主弯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r=-0.340,p=0.023)。4.差异表达机制研究在检测的C19MC基因簇上游CpG岛39个位点中,发现第1-2个测序位点甲基化修饰水平存在不同,凹侧高于凸侧,余位点无明显差异。四、研究结论1.影像学测量主胸弯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的肌容积和脂肪浸润率存在差异。2.miRNA高通量测序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miRNAs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调控两侧椎旁肌形态学的不平衡。3.临床样本验证验证实验显示AIS患者顶椎水平凹、凸两侧多裂肌中miRNA-517,516,495有差异表达。4.差异表达机制研究肌肉组织中miRNA-516,517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该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总之,我们从影像学测量和miRNA两个层面阐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不平衡,另外甲基化测序实验也提示表观遗传因素参与了对椎旁肌不平衡的调控。
[Abstract]:1 . The expression of hsa - miR - 516a - 5p and hsa - miR - 517a - p on both sides of AIS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ethylation sequencing . Conclusion 1 .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iRNA - 517,516,495 in bilateral paravertebral muscle of AIS patients i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DNA methylation level in bilateral paravertebral muscle .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碧宇;邱勇;夏才伟;朱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中钙调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9期

2 束昊;邱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改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11期

3 邓红平;陈其昕;张春;王鹤年;胡灏;林格生;方基石;董春富;;椎旁肌横截面测量在评价手术创伤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4期

4 袁泽农,肖子范,赵安仁,张进禄,,张佐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中肌梭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04期

5 傅鸿翔;吴萍嘉;邵福源;刘金生;朱愈;谢章优;;磁刺激肌肉脑诱发电位在椎旁肌痉挛定量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6 陈晓春,贾长青,吴振东;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改变术前与术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陆明;V.Ya.Fischenko;V.A.Vleschenko;Y.V.Fischenko;;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组织单体的放射性核素衍射研究和肌短缩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7期

8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中胶原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4期

9 李驰;徐华梓;王向阳;倪文飞;池永龙;黄其衫;林焱;毛方敏;;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14期

10 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瞿东滨;张忠民;杨春露;;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建庭;陈旭琼;金大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组织胶原的表达及意义[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邓红平;胡灏;林格生;徐煜;王鹤年;方基石;董春富;;胸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维权;汤朝晖;孙荣华;植致敏;朱礼传;朱海云;卫杰;刘大雄;;椎间盘镜术中肌肉扩张管对椎旁肌损伤的研究[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华梓;李驰;王向阳;池永龙;倪文飞;黄其衫;;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研究[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侯明明;潘世奇;张大鹏;陈力民;;脊柱侧弯椎旁肌病理变化的实验性研究[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吴海昊;杨长春;庞清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拆除椎弓根内固定系统[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彭茂秀;汤呈宣;林利兴;戴鸣海;唐小君;何少奇;杨国敬;;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倪文飞;尹丽慧;池永龙;徐华梓;林焱;李驰;;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椎旁肌细胞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徐华梓;李驰;王向阳;池永龙;倪文飞;黄其衫;;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世伟;长链非编码RN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中的表达差异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王望;椎旁肌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改变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雅;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清旭;椎旁肌间隙入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3 姜横;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的不平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陈旭琼;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细胞骨架和胶原蛋白的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5 李华壮;鸡松果体切除脊柱侧弯动物模型椎旁肌病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6 孙根文;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旁肌横截面积变化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7 戴胡明;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赵存赛;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9 胡建伟;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商震;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8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1828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