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肾幼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表达与干预
发布时间:2020-03-21 04:31
【摘要】: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5/6肾切除残肾慢性肾衰幼年大鼠的分布、表达及变化,观察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对病变干预的影响,为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寻求新的线索和依据。 方法:本研究以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进展性残肾肾衰幼年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将72只Wistar雌性幼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残肾肾衰竭未治疗组和ACEI+ARB(洛汀新+科素亚)干预治疗组,每组均为24只。于模型成功后第2、4、8、12周末为实验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BUN、SCR、CH、TG血生化指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MMP-2、MMP-9及TIMP-1在肾组织的分布、表达及变化。并联合应用洛汀新和科素亚进行干预,观察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 结果:经5/6肾切除后未治疗组大鼠随病程延长,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增高;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进行性增高;肾功能受损。而洛汀新加科素亚治疗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常规病理(HE染色)提示5/6肾切除大鼠未治疗组于术后第2周表现为局灶的炎性细胞浸润,第4周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肾间质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可见蛋白管型。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病变渐加重,到12周时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肾小球系膜细胞重度增生、系膜基质明显增宽,部分肾小球球囊粘连,肾小管代偿性肥大或萎缩变性,内有较多蛋白管型,间质纤维化明显。治疗组残肾组织病理变化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染色MMP-2、MMP-9在对照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有少量表达,在5/6肾切除未治疗组2周表达增强,主要表达于肥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区及肾间质,4周达最强,8周开始减弱(第2、4、8、12周MMP-2 IOD值分别为73951.78、92142.26、74451.65、55374.15;MMP-9 IOD值分别为69358.36、90049.24、72167.27、55563.49),洛汀新加科素亚干预治疗后8、12周MMP-2、MMP-9较未治疗组表达增强(P0.05)。(MMP-2 IOD值第2、4、8、12周分别为69432.95、77907.69、85689.31、79095.90;MMP-9 IOD值分别为65454.41、77031.77、84008.36、72477.54)。TIMP-1在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少量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在5/6肾切除未治疗组4周表达增强,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随疾病进展而表达逐渐增强(P0.05 )。(IOD值分别为43908.09、62510.17、76325.81、81026.73)洛汀新加科素亚干预治疗后较未治疗组TIMP-1表达减弱(P0.05)(IOD值分别为44711.81、58640.16、67588.43、53828.23) 结论:应用5/6肾切除法,可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MMP-9、MMP-2与TIMP-1在模型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失衡可能参与了肾组织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联合应用ACEI和ARB,可改善模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BUN、SCR、CH、TG等指标,
【图文】:
山西医科大学硕C 组大鼠第 2、4、8、12 周各时间点 24 小时尿蛋白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24 小时尿蛋白与第 2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 24 小时尿蛋比均显著增高(P<0.05)。C 组大鼠 24 小时尿蛋白逐渐升高,于第 12 周达最第 2、4、8、12 周三组大鼠 24 小时尿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鼠 24 小时尿蛋白与 A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4、8、12 周 B 组大蛋白与 C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
血 TG:第 4 周与第 2 周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 8 周与第 2、4 周P<0.05);第 12 周与第 2、4、8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C 组大鼠第 2、4、8、12 周各时间点血 BUN、SCR、CH、TG 相比均有5)。各项指标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均于第 12 周达最高值。血 BUN:第 4、8 周与第 2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与第显著增高(P<0.05)。血 SCR:第 12 周与第 2 周相比显著增高(P<0.05)。血 CH:第 8 周与第 2、4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与第 2著增高(P<0.05)。血 TG:第 12 周与第 2、4、8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2、4、8、12 周三组大鼠血 BUN、SCR、CH、TG 相比均有显著差异间点 B、C 组大鼠各项指标与 A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4 周 B 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 8 周 B 组大鼠血 BUN、SCR、CH 与 C(P<0.05);第 12 周 B 组大鼠各项指标与 C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26.9
本文编号:2592758
【图文】:
山西医科大学硕C 组大鼠第 2、4、8、12 周各时间点 24 小时尿蛋白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24 小时尿蛋白与第 2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 24 小时尿蛋比均显著增高(P<0.05)。C 组大鼠 24 小时尿蛋白逐渐升高,于第 12 周达最第 2、4、8、12 周三组大鼠 24 小时尿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鼠 24 小时尿蛋白与 A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4、8、12 周 B 组大蛋白与 C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
血 TG:第 4 周与第 2 周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 8 周与第 2、4 周P<0.05);第 12 周与第 2、4、8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C 组大鼠第 2、4、8、12 周各时间点血 BUN、SCR、CH、TG 相比均有5)。各项指标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均于第 12 周达最高值。血 BUN:第 4、8 周与第 2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与第显著增高(P<0.05)。血 SCR:第 12 周与第 2 周相比显著增高(P<0.05)。血 CH:第 8 周与第 2、4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12 周与第 2著增高(P<0.05)。血 TG:第 12 周与第 2、4、8 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2、4、8、12 周三组大鼠血 BUN、SCR、CH、TG 相比均有显著差异间点 B、C 组大鼠各项指标与 A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第 4 周 B 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 8 周 B 组大鼠血 BUN、SCR、CH 与 C(P<0.05);第 12 周 B 组大鼠各项指标与 C 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2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洪军,王献华,孙树勋;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MMP-9,TIMP-1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袁发焕,李惊子;MMPs/TIMPs与肾脏疾病[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年03期
3 陈香美;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系统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年12期
4 蔡广研,陈香美,师锁柱,田月,王兆霞;自发性狼疮小鼠明胶酶A、B的表达变化及肾乐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年12期
5 李月婷,黄荣桂;慢性肾衰竭实验动物方法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年01期
6 罗海清,梁东,刘华锋;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中药防治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07期
7 沈延春,杨晓,陈琼霞;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学动态变化[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5年01期
8 张红梅,王献华,孙树勋;MMP-9、TIMP-1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9 袁发焕,王海燕,李惊子;ECM,MMPs/TIMPs及其调节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2期
10 肖谦,汪恕萍,郭建增;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592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27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