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西安市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6:41
【摘要】:研究背景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典型的自限性疾病,主要由宿主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或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及可能的二十多种肠道病毒而引起。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以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最为常见,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以自愈,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比如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少数重症患儿可最终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医学问题。我国自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进行大数据监测,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发病11,762,589例,死亡3,361例,年平均发病率约为117/10万。2016年全国因手足口病死亡195例,年发病率为178/10万。2009-2017年,依据我国法定传染病每年的疾病统计数据,手足口病每年居我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第一。手足口病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东西南北、沿海内地各地区间的流行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有研究提示手足口病与各地区的气温、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变化相关,同时又与工厂数量、人口密度、学生数量的比例、卫生和经济条件等社会因素相关。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2008-2015平均每年报告发病人数均占全省35%以上,占比陕西省报告发病总数第一,年均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阐明西安市2009-2015年间手足口病患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明确西安市HFMD时空序列分布的变化规律;2.基于区域划分和匹配,从乡镇尺度上明确HFMD时空聚集性特征、“三间”分布特征,明确高发聚集区;3.定量评估气象变量与HFMD疾病传播流行规律的关系;4.建立符合西安区域特点的预测模型,为当地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整合西安市2009-2015年的HFMD疫情数据和气象数据,主要包括:周平均气温、周平均最高气温、周平均最低气温、周平均风速、周累计日照时间、周平均相对湿度、周平均气压、周累计降雨量、周平均地温、周平均蒸发量、ENSO、PM2.5,同时收集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关于西安市的人口学数据等。2.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西安市2009-2015年HFMD的“三间”分布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3.使用ArcGIS展现西安市HFMD空间分布和动态传播地图;以乡镇为行政划分级别,应用SaTScan 10.0进行时空扫描,用以探测热点聚集区;采用Spearman及互相关分析方法,评估HFMD周发病数(率)与气象变量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4.利用2009-2014年HFMD与气象变量数据,建立非线性神经网络模型(Nonlinear Neural Network Model,NNNL),再应用2015年气象数据预测HFMD逐周发病率,通过与2015年真实值的对比,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5.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office 2013,ArcGIS 10.2,R Language 3.1.1,SaTScan 10.0,Eviews,SPSS(13.0)。结果1.流行病学分布特征:2009-2015年,西安市HFMD总发病158,257例,均以四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90.66%至92.76%,报告病例的中位发病年龄为2.86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率为1.47:1;报告病例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西安市HFMD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4-7月为第一发病高峰,10-11月为第二发病高峰。2.空间流行病学分布特征:2009-2015年HFMD年均发病率高于500/10万的乡镇主要分布在西安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对主城市呈环状包围。长安区及,

本文编号:2592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2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